• 國際餐飲巨頭那些讓顧客忍不住買單的營銷術…

    那么多人賣漢堡,他第一個建立了快餐連鎖帝國雷·克羅克(Ray Kroc,1902-1984), 美國人,麥當勞公司創始人,直到去世都參與管理著公司。他建立了一個快餐連鎖帝國,并使麥當勞成為美國文化的符號之一。


    “他拿了別人的點子,美國人欣然‘吃下’”(He took someone else’s idea and America ate it up.)——電影《創始人》(The Founder)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這部關于麥當勞之父雷·克羅克(Ray Kroc)電影的劇情。


    這部由約翰·李·漢考克執導,邁克爾·基頓主演的電影將于今年 8 月上映。據說男主角為了演好克羅克,參考了《華爾街之狼》里的小李子。從這一點你大概能略微領會到克羅克的性格——一個強勢的商業領袖。



    電影 The Founder 海報

    1974 年,馬上要從麥當勞首席執行官一職退休的克羅克,因關節炎臥床無法自由行動。考慮到他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醫生拒絕為他開刀,他卻執意要植入一個塑料坐骨關節,他說:“即使因此喪命,也必須這樣。因為我寧可死也不愿意被迫躺在床上。”

    當初,他也是因為這種“寧可失敗也不愿退休安享晚年” 的精神,在 52 歲高齡建立了麥當勞公司。
    而對于麥當勞歷史的追溯,人們總是會提及當初迪克·麥當勞和馬克·麥當勞兄弟所經營的那家賣漢堡的餐館。但“拿了別人點子”的這種評斷,對于克羅克來說,絕對是有失公允的。

    因為克羅克的麥當勞經營的是一種標準化的體系,它銷售的是連鎖服務,而不是漢堡包。

    確切地說,麥當勞沒有發明任何新的東西,自 19 世紀以來,漢堡包售貨亭就在美國出現了。二戰后,它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大城市的街頭巷尾。但是,麥當勞漢堡包連鎖店將管理應用到了昔日毫無規劃的夫妻小店的經營模式中。

    克羅克的創新——建立了麥當勞標準化的快餐服務體系和連鎖機制。用保羅·格雷厄姆(孵化器公司 Y Combinator 的創始人)的話說就是通過“一次開發,普遍適用”,把快餐做成了全球性的事業——這是克羅克和麥當勞兄弟之間的天壤之別。

    克羅克 15 歲開始在社會上闖蕩,從事過許多工作:包括酒吧樂隊伴奏、紙杯推銷員,還自己創業成立了“王子宮”公司,銷售奶昔機。在他開啟自己麥當勞事業之前,他同時還在紙杯公司處于高級銷售的職位。一次,有客戶向他提到“我想要一個和加州圣伯納迪諾的麥當勞兄弟一模一樣的攪拌機。”

    這就像是打開了一個神秘的開關一樣,克羅克直接飛往加州,找到麥當勞兄弟的餐廳。他驚訝地發現那里居然同時有 8 臺奶昔機在一起工作(每臺奶昔機可以同時制作 5 杯)。這在 1954 年加州的一個偏僻小鎮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干凈衛生的店面、門口排起的長隊,以及 15 美分的漢堡和 10 美分的薯條,讓克羅克看到了這種快捷、物美價廉的得來速餐廳(Drive-through)所隱藏的巨大潛力。

    在他后來的自傳《麥當勞之父的創業冒險》(Grinding it Out: The Making of Mcdonald’s)中, 他這樣寫道:“我做了個夢,腦海中浮現著一幅頗為壯觀的畫面,麥當勞餐館在全美遍地開花……它們在高速運作的同時,也給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和麥當勞兄弟交談后,他立馬申請成為了麥當勞特許經營的代理商,獲得了除加州和亞利桑那州全國其他地區的經營權。他可以得到特許經營者銷售總額的 1.9%,麥當勞兄弟從那里面拿到 0.5%。

    但當時遭到了朋友和妻子的反對,他們想不通為什么他要賭上一切身家去銷售漢堡。畢竟他當時已經 52 歲了,身體不好,患有糖尿病和關節炎。“但我始終相信,生命中最好的時光,還在前面。”

    1963 年,麥當勞賣出了第 10 億個漢堡

    1955 年 4 月 15 日,克羅克在伊利諾伊州的 Des Plaines 開了他的第一家麥當勞。雖然沒有改動麥當勞兄弟倆餐館的基本格局,但他把麥當勞帶向了一個刺激的“創業冒險”的故事里去。也是麥當勞之所以能夠成為成為后來的麥當勞的原因。

    一開始,他就注重餐食出品的標準化問題。比如為了解決薯條出品不如加州麥當勞酥脆的問題,他和麥當勞兄弟反復確認步驟,還聯系了馬鈴薯、洋蔥協會的專家來解決問題。

    他要求自己的麥當勞盡善盡美。在店面干凈整潔這一點上,著重下了功夫,并且不放過任何細節。他設置了半開放式廚房,消費者能夠通過玻璃窗看到廚房的衛生情況和廚師的一舉一動。據說,他還經常自己動手打掃店鋪。對潔凈和產品標準化的高要求使得這家麥當勞不久就盈利了。
    因為 Des Plaines 店鋪的成功,他們在 1956 年找到了十幾個加盟商。在伊利諾伊、加州等地方很快出現了更多的麥當勞店鋪。克羅克和自己的生意伙伴很快確定了目標: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系統,把麥當勞餐廳推向全國。

    這就是標準化的服務體系。首先是產品的標準化,接著,它重新設計(或發明)了操作工具。1961 年,為了訓練特許經營者,克羅克創立了“漢堡包大學”(Hamburger University)。到 1963 年的時候,這家企業大學每年能為麥當勞培養 200 ~ 300 名經營和管理人員——這也是麥當勞標準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后來設立了一家研發試驗所,研發的產品有薯條漂炸定機器和肥肉分析儀等——這些電子輔助裝置使得麥當勞餐廳的出品更加統一,也提高了店面工作效率。每一塊肉、每一片洋蔥、每一個圓面包、每一根炸薯條大小都是一模一樣的,這就是彼得·格魯克所說的“時間精準且完全自動化的制作流程”。

    最后,麥當勞著手研究顧客所看重的“價值”,并將其定義為——產品的品質和可預知性、快捷的服務、絕對的干凈以及親切。并根據這些要求制定出相應的標準,并按照標準進行員工的培訓,同時將員工的工資收入與這些標準掛鉤。這些都是先進的管理。

    而克羅克所建立的這種標準化的服務其實跟人員在全美(后來是全球)的大幅度流動相關。二戰之后到 1970 年之前,美國人員流動比較大,根據 Pew Research Center 的數據, 1960 年中期大約有 20% 的美國人改變了自己的住址。另外 1950  年,平均每個美國家庭就擁有一輛汽車,根據美國交通部的數據,私家車的數量從在 1960 ~ 1970 年之間上升了 44.7%。

    隨著流動人口的增加,公路網的建設和私人汽車的普及,麥當勞這種一望而知,可以提供標準化服務的餐館的價值持續不斷地被放大。這就是創新的時機問題了,克羅克很顯然是抓住了一個絕佳的時機。
    早年的麥當勞得來速店鋪
    而在推進自己的麥當勞之時,他和麥當勞兄弟的分歧也越來越大。

    第一個導火索是克羅克發現麥當勞兄弟以 5 美元將伊利諾伊州庫克縣的經營賣給了一家冰激凌公司,卻沒有提前知會他。他花了 25 美元才把這家店的經營權又買回來。另外就是麥當勞兄弟無意把自己的餐館做大,這讓克羅克感到失望。

    1961 年,克羅克決定買下這家公司——以麥當勞兄弟要價 270 萬的價格,切斷了和麥當勞兄弟的關系。根據《McDonald's: Behind the Arches》這本書,兩兄弟害怕要付太多的稅,擔心稅項大到在他們死后拖累家人,所以不愿意把餐廳生意鋪得太大。

    1963 年,克羅克拍板的那個身穿紅條衣服黃色背心的小丑,雷納德·麥當勞開始亮相。約翰·馬里亞尼那本著名的《美國人出外用餐》記載說:“自 1965 年雷納德·麥當勞上了全國性電視廣告,6 年間,96% 的美國孩子記住了他,遠遠高于當時美國總統的知名度。”這個經典形象直到現在還在發揮價值。

    “麥當勞叔叔” Ronald 和克羅克

    克羅克對麥當勞經營模式的另一個改變是,成立了一個房地產公司,通過土地來籌措資金。他們先將看好的店面租下來,再租給加盟的特許經營者。

    這種的模式一直保留到今天。麥當勞在美國擁有自己店面的地產,或者是長期租有地產。他們的地產價值在 160 ~ 180 億美金之間。近年的租金收入大概占總收入的 1/5。
    克羅克和繼任者 Fred Turner(左)

    這同樣是麥當勞能夠在全美迅速被復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對一家強調絕對標準化的公司來說,沒有什么比處理好特許經營者和供應商的關系更重要了。

    其實在克羅克買下麥當勞公司的經營權之前,加盟店的成功率并不很高,因為麥當勞兄弟只提供一周貨款和快捷服務的基本說明。在他自己開第一家店時就發現,麥當勞兄弟能夠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麥當勞兄弟也很少管理授權的特許店鋪,致使出現了一些餐廳偷工減料,把牛心摻進肉餡里;甚至售賣一些披薩、玉米餅等不屬于麥當勞的產品的問題。

    克羅克改變了過去“放養”經營者的模式,用他的話說就是“經營在你,管理在我”。他面試每一個經營者,安排他們去已有的麥當勞餐廳工作學習,與當地的授權經理談判,通過這樣的流程,挑選出那些熱愛餐飲業并且“善于和人打交道”的申請者。

    1950 年代到 1970 年代是美國快餐業飛速發展的階段,肯德基、漢堡王和賽百味都是這一時期建立或發展起來的全球性的快餐連鎖。這也和同時期美國公路發展有關,1956 年,美國開始建設州際公路系統(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在 1960~ 1970 年之間,州際公路里程增長了 200%,達到了 3 萬英里。

    在得來速餐館的搖籃洛杉磯,一些經營者默許供應商向特許經營者抬價并且從中收回扣,“坑”特許經營者。而麥當勞堅持老實經營,保護自己的特許經營者。麥當勞公司通過為供應商節省成本的方法(比如說為面包供應商設計可重復利用的堅實紙箱,降低包裝費用)來保證餐館特許經營者能以合理的價格進貨,進而維持有競爭力的產品價格。

    在克羅克的自傳里提到有一家和麥當勞共同發展起來的油類供應商想給他們公司送禮物,被他拒絕了,他這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從你那里只想得到好產品,別無他求。不用請我喝酒,不用請我吃飯……如果有任何的成本節省,把它分給麥當勞商店的經營者”。

    麥當勞和自己的供應商關系也很好。早年麥當勞遇到困境時,還曾經向自己的供應商貸款 30 萬。在麥當勞的官網上寫著:不少麥當勞現在的供應商是最初由克羅克確定下來的,到現在依然維持著生意往來。

    1977 年退休時,克羅克為自己創造了 5 億美元的財富,麥當勞公司年銷售額在 37 億美元左右。當 1984 年雷去世時,麥當勞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快餐帝國:當時它有 7500 多家店,進入了全球 31 個國家和地區,年度總銷售額在 80 億美元左右(1983 年)。
    不過關于雷·克羅克彪悍的人生也有一些爭議。

    他在麥當勞引入青少年兼職的模式(有調查顯示每 8 個美國人中至少有一個在麥當勞打工、兼職過),這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是麥當勞早年能保持食品低價的原因之一。他曾經贊助超過 25 萬美元支持尼克松總統再次競選。傳言說這是為了能壓低兼職工的工資,因為尼克松政府對設定青少年兼職的最低工資持反對態度。而在水門事件后,他又極力和尼克松劃清界限。

    另一件比較有爭議的事是他沒有履行對麥當勞兄弟的承諾——將收入的 1% 作為分成交給兩位創立者。但是在克羅克的自傳中關于購買麥當勞兄弟手上經營權的合約一事,除了那 270 萬,并沒有提到分紅。

    現在,在麥當勞官網上“麥當勞歷史”這部分只有創始人克羅克的生平故事,沒有多少麥當勞兄弟的影子。麥當勞兄弟的后人至今仍控訴克羅克掠奪了他們先人的創造的快餐業,“你聽說過哪個員工最后被描述成創始人的呢?”當兩兄弟的侄子 Ronald Mcdonald 接受《每日郵報》的采訪時反問道。

    但事實上,是克羅克把麥當勞變成了快餐業。他出售的是標準化的管理,而不是漢堡和薯條。
    從 1955 年克羅克創立麥當勞公司的那一刻起,這家餐廳的歷史就平行地發展出兩個不同的故事:一邊是小富即安,另一個是創業冒險。

    人們自然會記住冒險者的故事。






    肯德基和麥當勞的營銷創意一直活躍在世界營銷界前沿,總是出其不意來個驚喜。



    無創意,不營銷!對于任何行業來說,這是一條毋庸置疑的金科玉律。目前的市場,最需要的是創意。只有最具創意的idea才能真正為消費者帶來新的觸動,助力品牌發展。


    麥當勞和肯德基,在消費者眼中,它們是與生俱來的競爭對手。這兩個全球快餐巨頭已經跳出了餐飲業中單純的價格戰,按照自己的定位開發新品、拓展市場。其營銷創意一直都是活躍在世界營銷界前沿的,總是能夠在不經意間出現并給予大家驚喜。



    麥當勞


    1餐盤墊紙變成迷你音樂制作工具


    大多數人以為餐盤墊紙只有兩項功能:將食品方便快捷地端上桌以及新品、活動的廣告宣傳。然而在麥當勞,餐盤墊紙變成了迷你的音樂制作工具。


    作為在荷蘭推廣活動的一部分,麥當勞與廣告公司TBWA/Neboko和數字制作工作室ThisPageAmsterdam進行合作,共同開發了McTrax。代理公司TBWANeboko荷蘭給McTrax使用了導電墨水,裝上了微型電池、數字版和26位數的觸控板。消費者將手機放在上面,搭配McTrax的官方App就可以演奏、錄制并播放音樂。手機通過藍牙和McTrax連接,主要充當了播放器和電子屏幕的作用。

    麥當勞的顧客可在手機上下載一款應用,將手機放在墊子中間,當作顯示器和喇叭,隨后就可以創作音樂。這款應用支持音頻采樣、循環、音效,甚至錄制你自己的聲音。


    麥當勞荷蘭營銷總監表示:“這就是麥當勞。這里能給所有人帶來樂趣,體驗精彩的時刻。”換句話說,這一推廣活動的真正目的是讓麥當勞在年輕人中看起來很酷,吸引他們更多地來到餐廳。



    2推出可以自動供應雪糕的廣告牌


    炎炎夏日之中,麥當勞在荷蘭推出了一款可以自動供應雪糕的廣告牌。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廣告牌中安裝了一個溫度感應器,另外還有100個空甜品杯,當溫度達到38.6°C時,這個廣告牌就會自動打開,路人則可以領取到甜點杯。憑借這這個甜品杯,消費者就可以在最近的麥當勞領取到免費甜品。





    3制作屬于自己的VR開心套餐


    正是看到了VR作為未來最新媒體互動與創新平臺的重要地位,在美國Austin舉辦的SXSW2016大會中,麥當勞理所當然的試圖搭上這趟順風車,充分順應潮流的為人們帶來了一場獨屬自身特有風格–糅合了糊狀物藝術、VR技術以及快樂套餐的奇特VR體驗。


    在HTCVive頭顯的幫助下,體驗者會發現自己正置身于一個虛擬的麥當勞開心樂園紙質套餐盒中,然后通過使用Google提供的VR專門繪圖軟件TiltBrush,自由的在這個巨大的3D空間里揮灑自己的色彩創意。




    最有意思的是,麥當勞推出這款V-Artist體驗項目不僅會為體驗者配備用于繪圖的傳統畫筆工具,與范圍異常廣泛的色彩選擇,同時也創造性的增加了例如彩彈槍、激光制導顏色蝕刻裝置之類的裝備,讓整個體驗過程變得更加的有趣和好玩。


    此外,麥當勞還與GrooveJones建立了跨平臺合作,除了允許體驗者將他們的“藝術品”拍攝下來,通過互聯網分享給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于人們還能夠通過麥當勞提供的專門極其將自己的繪畫成果“真實再現”的打印出來帶回家!



    4舉辦“McWalk”麥當勞T臺時裝秀


    麥當勞叔叔果然是時尚時尚最時尚的叔叔。近年來,跨界動作頻頻。2014年美國設計師杰瑞米·斯科特(JeremyScott)在米蘭時裝周中帶來了入主Moschino的首秀。他將“Moschino”的字母“M”與麥當勞的紅黃色招牌合二為一。


    2015年3月麥當勞在斯德哥爾摩舉辦了“McWalk”麥當勞T臺時裝秀,展出了風衣、T恤、雨鞋、床單等一系列巨無霸印花的單品,他們還請來了瑞典國家滑雪隊的隊員充當走秀模特。



    2015年11月,邁阿密國際藝術與設計大學學生應邀為麥當勞舉辦的主題時裝展,服裝的原材料全部來自于麥當勞包裝盒。



    肯德基


    1把食物印在鈔票上……


    如今,對于剛剛入住印度這樣第三世界國家的肯德基,大眾普遍認為是好吃的,但這同時也認為其價格也是昂貴的。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當好最好的辦法就是明碼標價肯德基結合了新興科技–虛擬現實技術和智能app技術,開發出一款能夠直接對著當地鈔票就能實境顯像肯德基食品的App,當消費者每次對準不同額度的錢幣時,都能對應在鈔票上方顯示出這個價格所能買到的肯德基美食。




    2推出可以吃的炸雞味指甲油


    為了慶祝肯德基進入香港市場30周年,肯德基推出了“點指回味”可食用指甲油,分為原味(Original)和香辣味(Hot&Spicy)兩種口味。


    這兩款指甲油目前還未正式發售,肯德基將在Facebook上發起投票,勝出的口味會在香港發售。據說“色澤更顯高級感”、胡椒味肉香的OriginalRecipe在淘寶上已經有代購了。



    肯德基號稱這款指甲油使用天然原料,配方基于肯德基餐點,食客們可以放心地在五分鐘內食用(五分鐘后就干了)。“肯德基進軍彩妝界”的消息在社交網絡傳出后,網友紛紛高呼:干了這杯指甲油!



    3一小時籌備一場快餐式時裝秀


    通常情況下,籌辦一場時裝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肯德基表示,一個小時就夠了。肯德基挑選了英國設計師KatieEary來挑戰這項任務。KatieEary事先完成了成衣的設計與制版,但依然需要在一個小時內完成從秀場布置、模特造型以及十三套成衣制作全部工序。




    不過,整個團隊有將近100人,但KatieEary表示:“這幾乎是我從業生涯里面臨的最大挑戰。”


    這場時裝秀在YouTube上的累積瀏覽量超過84萬次。視頻中反復出現的餐盒是肯德基在英國最新推出了低熱量健康新產品–“Ricebox(米飯套餐)”。



    另外,作為英國營銷活動#PackMoreIntoLunch的一部分,KatieEary和四位時裝博主還為Ricebox的餐盒設計包裝,并作為限量款在倫敦考文垂街、托特納姆法院路、維多利亞車站等門店售賣。



    4推出首家智能概念店“KFCOriginal+”


    近日,百度和肯德基合作的首家智能概念店“KFCOriginal+”正式開業。這是百度去年推出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度秘”首次應用于商業場景,體驗包括機器人語音交互、智能點餐和全息投影體驗。同時,肯德基概念店還升級了自助點餐機。升級版自助點餐機設計更具時尚感,將呈現更友好的界面以及更簡易的操作,更適應年輕化的潮流。




    除了加強點餐流程的智能化和便捷性之外,“KFCOriginal+”更強化了品牌的娛樂屬性,為消費者設計了一系列娛樂體驗。時尚炫酷的“音樂充電桌”,將支持無線充電的手機放在充電區域,即可輕松充電。另外,還能體驗由百度音樂提供的肯德基概念店定制音樂歌單。



    而且,顧客也可以在概念店360°全方位觀看一出全息成像技術打造的機器人魔法炸雞秀。短片中,Q版機器人作為主角,用魔法制作吮指原味雞:腌制、手工裹粉、抖動、烹炸。妙趣橫生的全息投影短片同樣非常適合小朋友觀看,通過近距離接觸新科技學習到新事物。

    麥當勞漢堡20年不漲價的秘密……

    當大家都在抱怨一張毛爺爺經歷了紅綠黃藍紫青,最后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是否無比懷念曾經1元錢買4個土豆2根青椒回家炒一大盤菜的日子?


    麥當勞叔叔是風水大師? 

    善于觀察和思考的人們肯定發現了物價飛漲趨勢中的異樣,曾經1.5元的煎餅如今賣到了6元;2元一碗的牛肉拉面現在10元起,而且里面的牛肉比香菜還少……但是,麥當勞等快餐的價格不但沒有上漲,在套餐搭配的優惠下甚至比10年前更便宜了。


    洋快餐已然從小時候過生日時才能打動父母花費巨款打賞一次,吃完薯條連番茄醬都要嘬干凈的身份象征,變成如今經濟實惠的工作日午餐和24小時外賣。


    過去十年油條價格漲了5倍,巨無霸只上漲了60%的秘密 


    麥當勞擁有雄厚的實力,且眼光長遠,制定了標準化的加工流程,再配合成熟的管理和完善的供應鏈,可以做到所有菜品模塊化生產,品質穩定。


    簡單來說:找100個廚子炒宮保雞丁,你可以吃到100種味道;不光中餐如此,西餐廚師做意面,煎牛排同樣也有100種做法。但是麥當勞的食材是統一配送,在所有的門店吃到的薯條都是解凍后放進油鍋炸4分半鐘出來的味道。


    麥當勞超過60年的快餐經驗,為他帶來了海量的數據。依靠這些數據得以優化菜品口味和加工流程,每一步都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和時間,每個員工只要依照操作指南,都可以制作品質穩定的菜品。


    麥當勞叔叔原來是地產大亨 


    是否還沉浸在巨無霸漲幅很小,在有優惠券的組合搭配下甚至比以前更便宜的問題上?準備迎接一桶冷水吧!事實上,在麥當勞的賬目上顯示出,固定單品的利潤率連年下滑。


    麥當勞為什么有資本放棄了一部分的漲價空間呢?


    創始人雷·克羅克曾經在一次演講后問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誰能告訴我,我是做什么的?”當時所有人都笑了,最后一個學生大膽的說道:“雷,你是做漢堡包的”。雷哈哈大笑:“我料到你們會這么說,但是女士們先生們,我真正的生意是房地產”


    美國人做生意最善長的事情就是“提取商業模式”,一個企業成功之后,會有人把它的成功提取成一種商業模式,然后別的企業再利用這種模式。


    舉個例子來說:麥當勞在決定開一家新店時,會在選址上做大文章,做周全的市場調查和資料信息的收集,包括人口、經濟水平、消費能力、發展規模和潛力、收入水平、以及前期研究商圈的等級和發展機會及成長空間。然后對不同商圈中的物業進行評估,包括人流測試、顧客能力對比、可見度和方便性的考量等,以確保得到的是最佳的位置。


    而肯德基在開分店時,只要看一下麥當勞的位置,開在他對面準沒錯。


    民族餐企壓根玩不轉風水 


    區別于美國人,中國人最擅長做的是“復制商業模式”,現在的中國快餐連鎖無不是采用的“麥當勞模式”,他們只看到麥當勞一個巨無霸超值午餐賣18元,沒了解到背后地產生意才是盈利的地方。造成的后果就是大量中式快餐為了吸引消費,一份香菇雞腿飯賣16元,真是便宜到成本價。


    但是作為食客的消費者,才不會去管他能從這16元里賺到多少,他們只享受這16元帶給他們的服務和滿足感。但是這咬牙堅持下來的16元價格,并不能幫助餐廳賺錢,餐飲人永遠想不通為什么不管在選址和經營上花多大心思,只要價格貴,顧客就不來,老祖宗幾千年前留下來的風水學,我們還玩不過外國人了?


    拒絕“爆款”模式

    從麥當勞模式、到團購、到O2O,事實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一味地套用成功的商業模式并不總能帶來二次成功,反而把行業攪得烏煙瘴氣。當老板放棄了鉆研菜品口味,放棄提升服務,轉而把心思都花在營銷和吸引顧客上,真是愧對“民以食為天”這句祖宗留下來的遺訓。


    事實上“麥當勞是做地產的”這句話的理解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購買地產增值。麥當勞購買地產的情況不多,他的地產經營理念主要是以下幾點:


    剝去那些亂七八糟的商業詞匯外皮,麥當勞其實是一個二房東,麥當勞以自己的品牌和資本做保證,以優惠價格租下黃金地段的商業地產,然后轉租給加盟者,當然這里面還有麥當勞自身的經營,品牌價值等等的加成,以保障這個二房東的利潤。 


    長期的租約本身可以拿到資本市場上運作,這個類似于房產商拿土地在資本市場上的運作,實際上你可以把麥當勞看成一個細分市場上的萬達。 


    但是前面說了那么多,如果麥當勞沒有本身的經營優勢、品牌保障,沒有那些薯條做基礎,這種二房東的生意經是玩不轉的。麥當勞自己就曾經因為業務水平(漢堡薯條)難敵競爭對手,導致利潤大幅下降。


    所以,所謂“麥當勞是做房產的”這種話,多多少少只能算是驚世駭俗的矯情之語罷了。


    “爆款”的商業模式大多千篇一律,是否還有什么新的模式,能夠滿足餐飲企業的營銷所需,能夠幫助商家全方位提升經營效率?


    是否有什么新的玩法,能夠分擔數據分析和經營策略定制的工作,使餐飲人得以把匠心放在鉆研菜品口味和為食客帶來更好的用餐體驗上?

    ( 本文由《餐謀長聊餐飲》整編于好奇心日報/新店商/網絡)


    ▲餐謀長聊餐飲 (AD:Canmouchang)

    ▲本平臺所推送的文章,部分采編于各大媒體閱讀量最高的文章及作者投稿,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所以未注明,如果涉及版權問題,請您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END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334.html

    (0)
    上一篇 2016年5月11日 23:55
    下一篇 2016年5月12日 07:1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