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首經貿大學教授陳立平。
作為日本零售研究專家,陳立平發現,日本幾大零售巨頭最初就是以“價格破壞者”的形象來顛覆掉它們的前輩從而獲取市場份額的。但事實上, 我們將這一理論推而廣之就會發現,世界上幾乎任何一家零售巨頭,最初都是以“價格破壞者”的形象出現的,其中不乏ZARA、H&M、宜家這樣的例子。
以沃爾瑪為例,其創立之初便想盡一切辦法從進貨渠道、分銷方式、營銷費用及行政開支等各方面節省資金,提出了“天天平價、始終如一”的口號,并努力實現價格比其它商號更便宜的承諾。沃爾瑪的出現顛覆了美國當時傳統百貨店價格偏高的局面。
大賣場業態最初在中國誕生,也是以“價格破壞者”的形象顛覆了當時國營百貨商場柜臺銷售、價格昂貴、體驗欠佳的普遍現象。但 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傳統大賣場業態已經成了落后產能,這就需要新的“價格破壞者”顛覆它們。
而創立于2013年的名創優品就是以新一輪“價格破壞者”的姿態面世的。到過名創優品的人都知道,這里的商品定價大都在10元-39元之間,同樣品質的商品價格可能只是其它賣場的1/4。
與Dior共用世界上最大的香精集團奇華頓公司作為供應商,但35ML的香水只賣39元;與“雙立人”共用嘉誠集團作為供應商,但一套3件自由搭配的餐具只賣15元。
這就是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實體店如果自己不顛覆自己,那就等著別人來顛覆。
宜家、優衣庫、名創優品等之所以能做到“優質低價”,事實上是有套路的。
首先,從頂層設計上樹立品牌形象。
我們提到北歐風格的家居賣場,第一個會想到宜家;提到又便宜、質量又好的基本款男女服飾,第一個會想到優衣庫。
而近年來發展神速、3年開店1400家的“零售界黑馬”——名創優品在頂層設計樹立品牌形象時也走得相當聰明。找來日本設計師三宅順也,并且將公司注冊在東京,以強調它的“日本品質”。
其次,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和供應鏈掌控力。
宜家、優衣庫和名創優品都有個共同點,所有的商品均是自己研發。此舉一方面從源頭保障了產品品質,另一方面形成了對電商的天然壁壘——產品是我的,我可以選擇上網銷售或者不上。
而強大的供應鏈把控力是其“優質低價”的有力保障。為節省成本,它們可以規模化采購、全球布局產業鏈,以最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組織生產。
以服裝為例,它可以在東京或紐約完成設計,布料采購放在中國,拉鏈紐扣從韓國采購,最終成衣加工放在勞動力更加低廉的東南亞。
再打個比方,宜家為了某款家具甚至可以承包一整塊森林,而名創優品可以一次性向供應商要求100萬件起的采購數量。
名創優品生動演繹了“優質低價”的商業模式。
對中國實體零售商而言,宜家、優衣庫很難效仿,甚至學習名創優品也不太現實,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實體店就無法做到“優質低價”。
總結起來,有下面兩種做法。
整合供應鏈,加強直采
這是目前大部分零售商正在做、也比較容易入手的辦法,具體的做法就是推動供應鏈扁平化、發展買手體系以及進行聯合采購等。
開發自有品牌
在歐洲,零售商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比30%是很正常的;而在全球三大零售巨頭中,Costco的自有品牌占比高達50%。
一些本土零售企業的實踐表明, 自有品牌不僅可以成為吸引消費者進店消費的“爆款”商品,甚至還有巨大的利潤空間。比如名創優品就有一款經久不衰的爆款產品——10元/支的眼線筆,自問世以來已在全球售賣超過1億支,雖然它的價格只是專柜的1/10,但是還有利潤。
老話說得好,到哪個山頭唱哪只歌。面對全球經濟與消費趨勢的轉變,只有通過借鑒“價格破壞者”們業已成功的商業邏輯,不斷琢磨如何才能優質低價,實體店或許才能找到未來的出路。
—END—
中國飲品快報
來自|魔鬼銷售學 編輯|小W 版式|小N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