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渝中區,陳濤為顧客送餐
在“懶人經濟”行情一路看漲之際,早餐O2O也吸引了一撥創客的注意。今年8月,美團網外賣早餐業務在北京停止了服務,再加上之前倒閉的企業,讓O2O早餐被譽為“好吃不易啃”的行業。添加了線上模式的早餐市場,是否真能做到“早起賺錢”?重慶就有這么一位創客來試水。
從2015年11月正式運營,這家名為“八禾佳人”O2O早餐外賣便在寫字樓里悄然火了,運營1個多月便吸引了5000個粉絲,每天至少能收獲200多個訂單。一起來聽聽項目創始人陳濤的互聯網創業經。
排隊買早餐萌發靈感
在大坪龍湖時代匯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陳濤。他在昆明當兵5年后,于2002年退伍回到重慶。干過保安、客戶經理、做過餐飲。2014年,他將目光瞄準了O2O早餐。
靈感來自某天早晨,他去面包房買早餐,長長的隊伍,全都是上班族。“一杯咖啡要十元,再加個五六元的面包,我第一次發現白領對早餐需求如此強烈。”陳濤說,相較于競爭充分、品牌梯隊成型的正餐市場,早餐領域則是處于待開發的狀態。
陳濤敏銳地嗅到了用移動技術實現“順手買到安心早餐”的可能性。經過半年的市場調研,他決定先試著做做看。當時,一大批早餐O2O企業宣布倒閉,這無疑是給陳濤潑了冷水。
“很多人都勸我別做,但我認為,這些企業的失敗經歷,恰好給了我更好的起點。”陳濤說,很多實踐都毀于對未知的恐懼,所謂創業就該是一邊做一邊試錯。
濃縮產品,打造爆款
早餐種類繁多,從蔥油餅、包子饅頭到西式面包糕點,陳濤和主廚進行產品試制,討論了上百種早餐的搭配。
“早餐花樣多的確可以增加附加值,但會讓消費者花很多時間去選擇。而品種多了也增加了原料成本,廚房的制作時間也長了。”陳濤說,察覺到不對,他馬上集合團隊開會,給產品庫做“瘦身”,從一開始的10多種產品,減少到以粥、包子為主。它們頗具群眾基礎,是傳統早餐的主力選擇之一,標準化可以做到非常高的水平。
陳濤嫻熟運用了互聯網創新的“快速迭代”原則,雖然每天只有一種粥和包子的固定套餐配送,但每天會有不同餡料更新,讓早餐不重樣。
一個全新品牌如何做到1個多月吸粉5000?陳濤的必殺技是:一定要做好爆品,爆品的好品質就是第一批口碑的來源。
陳濤說,打造爆品沒有捷徑,唯一辦法是“把自己逼到做不出更好的”為止。
雜糧粥是其產品庫內第一款產品,研發時為了還原“小時候的谷物滋味”,陳濤拉著有30多年經驗的國家級營養師和主廚一起閉關兩個月,僅雜糧就消耗上百斤。出關后,雜糧粥為他迎來了80%的客戶。
食物的保溫是早餐O2O亟須解決的難題,“目前我們能保證保溫4小時,打包盒還可進微波爐加熱。”陳濤說,通常用戶頭一天下單,凌晨開始中央廚房進入生產,5點出鍋開始打包,六點半之前統一裝車配送。
配送創新,發展“義工”
當陳濤把產品縮減到一種套餐模式,做好掉粉心理準備的他,卻發現粉絲反而增加到3000多個,訂餐的人越來越多。
吸取了前人在O2O配送上的教訓,陳濤將配送定位在寫字樓,每1-2個寫字樓設一個取餐點,由一名配送員定點配送。“單靠人力配送到前臺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除非提高配送成本。要做到在物流上精簡便捷,就要在線下設點,讓用戶便捷地找得到我們,自己來取餐。也可以做一些線下的宣傳。”
除了專業配送人員,陳濤也在發展“配送義工”。陳濤說,一棟樓如果有很多用戶,配送的可能就是用戶辦公室的同事,也有可能是寫字樓的后勤,“類似于搭順風車,我們會免費送義工一份早餐。”
■創業心得
不燒錢, 就算不賺也絕不能虧
曾經,“早餐佳”、“趁早”、“美團早餐”等平臺涌入早餐O2O,如今,少有活下來的。
事實證明,那些先累積用戶再尋找商業模式,或靠燒錢提升發展速度的公司,都是互聯網巨浪下的高風險童話。在陳濤看來,一切不賺錢的商業模式,都不能站住腳。算上物流,成本在9元左右的早餐,陳濤賣12.8元。如果按照不少O2O項目的玩法它也許只賣8元甚至1元。但陳濤認為這不對,“可以不賺錢,但絕不能虧錢。”
陳濤認為,好的生意要想獲得投資,首先要有自我造血能力。作為互聯網早餐品牌,真正的機會還是在垂直細分領域,找準白領們的一個強需求,然后做到極致。早餐產品可以不是主要盈利點,但以后衍生的五谷雜糧單品,以及物流、包裝合作的商家會很多,這些都將是未來的潛在盈利點。
來源:重慶晨報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