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插播:大家記得為評論提出的問題點贊喲,前兩名能與李曉明老師提問互動。
在分析月度財務報表時,整合各種經營數據,一同分析。然后針對報表中發現的問題,采取行動并進行各方面的調整。
每個月都有針對問題的經營調整,但每次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業績增長不明顯,顧客仍然在流失。 在餐飲經營中,許多餐飲投資人和管理者都以財務報表的時間——月,作為經營分析的周期。但是,這樣的“循例”做法,卻往往因為時間跨度過大而影響時效性。因此,當針對某一問題展開行動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借力大數據進行營銷,幾乎已經成為所有餐企管理者認可的方式,但是,當海量的數據信息匯總到決策者面前時,如何高效利用這些資源成為了大數據時代最關鍵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數據的意義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測量和記錄,而是有了更大的延展和內涵,一切反應事物現象和本質的圖文、聲、視頻等,都可以稱為數據。因此,數據是對事物的客觀記錄,在互聯網時代包含了更加豐富的維度和形式。 所以,想要從眾多的表象數據中尋求問題的本質,就需要對已有數據進行多層次分析,找到其中的關鍵點,即拐點。
在餐飲經營中,無論任何類型的餐飲,超過45天的門店,均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時間周期越短反映的現象和本質也越弱,數據的時間跨度和空間跨度越大,反映的趨勢則越精準。 以財務周期作為經營分析周期,不僅不能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而且從發現問題到采取行動,往往還需要10天左右的時間。這些都極大延緩了對拐點的反應速度,使餐廳的經營管理處于被動和滯后的狀態,而這是不符合現階段餐飲的發展和餐飲管理實踐的高動態性特征的。 因此,以“周”和“日”作為餐飲經營的分析周期,是及時處理拐點的最佳選擇。
以周為例: 每周一到周日的經營有很強的內在規律。 周六在多數情況下是一周收入的高點,觀察和尋找高點的特征和變化趨勢,往往是被很多經營者忽略的,而拐點恰恰隱藏在這里。 高點高,首先是營業收入,相對于歷史同期的對應時間軸,排除天氣等客觀因素,其營業收入是穩定的、平衡的,周六的高點是數據多層次分析的關鍵時間窗口。 如果周六的營業收入始終圍繞平均值上下浮動,且幅度范圍基本在5‰之內,其交易次數變動幅度也在5‰的范圍內波動,客單價的平均值穩定,那么可以判定,這樣的餐飲企業經營是比較穩定的。只需在管理上持續進行,執行力到位,時刻關注市場趨勢和顧客消費特征變化指標,這樣的餐飲企業是比較穩定的。 如果企業收入振幅超過5‰,就需要觀察交易次數的變化值。如果交易次數減少,意味著顧客在流失。需要具象分析日客流的時間特征,從中午和下午兩個主要時段去對比,參照全天營業時段,找到流失的時間段,分析流失的原因,不同時段的原因是存在差異的。
高點不高,往往意味沒有新增,顧客流失的結果是低點更低,這樣經營的結果就是出現周一的營業低點。而沒有新增,往往是餐飲企業自身的原因造成的。 高點不高是拐點的最初顯現,如果連續三個高點,都趨于下滑,再觀察交易單價的變化,如果交易單價也在變化和振幅之中,那就需要對產品進行定向分析。 產品售賣數量的細微變化是拐點出現另外一個關鍵指標,餐飲企業要非常注重產品結構的分析,權重比的統計。分時段對比產品銷售數量,找出變化點,以售賣的前十名的變化和產品結構變化為基礎,找出原因。
大數據能夠為餐企經營帶來海量的信息支撐,有了足夠的信息流量之后,需要餐企自身積極利用這一優勢,轉變經營思維,主動進行大數據的多時段、多維度的分析,從而迅速對經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以獲得持續性的高點和持續性的穩定。
餐飲經營需要細水長流的細膩,但當拐點顯現時,更要有雷霆出擊的迅猛,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版權說明:李曉明原創文章,歡迎收藏和轉發。轉載須征得本文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文已由李曉明授權天財商龍發布,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注明出處和作者。
原創文章,作者:天商財龍,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