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餐飲時報》給大家報道的是一家商超餐飲——“朕之味”,開在重慶時代廣場中,每晚翻臺七次,生意好到爆。
以養生粥為主題,共有32種粥品的“朕之味”不同于快餐式粥店,雖然主題為粥品,但涼菜、熱菜、小吃也各占一隅“江山”,讓客人有充分的選擇。經營兩年的時間,“朕之味”已在重慶、成都、西安開了八家直營店,各店面積均為400平方米左右,有160-170個餐位。
本期我們一起來學習商超餐飲中的成功者的發展模式!
朕之味:每晚翻臺7次的商超餐飲的發展模式
涼菜、小吃多;熱菜少
翻臺率是商場餐飲的命脈,因此上菜一定要快。基于這個原因,行政總廚楊光旭減少了熱菜的數量,增加了涼菜、小吃(含面點)的品種。
在“朕之味”北城天街店的菜譜上,熱菜只有12款,而且都是可以批量預制、快速上桌的。如家鄉豬腳:將豬蹄提前鹵入味,客人點菜后切塊、過油即可。還有涼瓜牛柳,提前將牛肉批量腌制入味,客人點菜后將其滑油,入鍋加陽江豆豉、涼瓜片同炒。
這里的涼菜共有30道,面點有20款,除了傳統面點,港式、粵式點心如叉燒包、蛋撻、芒果卷、燒麥等也應有盡有,符合年輕女顧客的口味。
餐具、菜量;統統要變小
商場餐飲,進店吃飯的大多是一起逛街的人,最多3-5位。因此“朕之味”以四人桌、六人桌為主,只有2個包間,盛器普遍較小,菜量也小,讓客人花同樣的錢可以多點幾個品種。比如,中餐店的面點以半打、打為單位,“朕之味”則以3個為一例。一例燒麥的價格為9元,一例蛋撻的價格為12元。
下腳料入粥,整體毛利70%
“朕之味”的毛利高達70%。楊光旭說:“粥、小吃、涼菜都屬于高毛利產品。而且因為有各色粥品,所以原料的利用率非常高。比如,做“原汁排骨”剩下一些邊角料,我們將其和咸菜搭配,推出了菜干咸骨粥。
鹵鴨切塊入涼菜后也有一些邊角料,我們將它用于潮式火鴨粥。以米、雞湯為主料的粥利潤空間本身就很大,再用涼菜、熱菜的下腳料巧妙搭配后推作新品,毛利更加可觀。”
楊師傅介紹:一份熬雞湯的料(筒子骨、龍骨、老雞、雞爪等)可以重復熬4桶雞湯,一大桶雞湯可以出70多份粥底。以“菜干咸骨粥”為例,一份粥用泡發的菜干50克,成本約0.3元,雞湯與珍珠米、調料的成本約1.5元,排骨為下腳料,此粥所有成本才2元左右,而售價是15元。
干香菜品最熱賣
楊師傅說,“朕之味”的粥品種多,各類粥都是水潤的口感,那么熱菜就要以干香為主,這樣一干一潤搭配更加合理。目前菜譜上熱賣的“香煎小黃魚”、“歌樂山辣子雞”都是干香菜的代表,點擊率非常高。
大工=第五名炒鍋
商場餐飲比社會餐飲利潤高還有一個原因:廚師工資低。楊光旭介紹:“我們這里菜品少,菜式簡單,不需要請粵菜大廚、川菜大廚等,只需要一個技術扎實的廚師長,并在每個檔口至少配一名大工。平時,廚師長負責設計新菜、培訓大工。實際出品中,大工就可以勝任了。我們大工的技術水平和工資相當于酒樓里的第五名炒鍋師傅。一名大工的工資是3000元。”
目前,熱菜檔口有8名廚師,涼菜檔口有7名廚師,小吃檔有7人,粥檔有8人。“在招聘廚師時,我們也有自己的要求。商場餐飲工作強度大,從上午10點至晚上9點一直有客人進進出出,到了飯口人更多,這就需要廚師靈活敏捷,體力要跟得上。因此,我們招廚師要求年齡20-30歲,身手敏捷、思路清晰,以適應這種快節奏的工作。”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9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