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想接收更多餐飲一手新鮮資訊,請關注《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個人微信:22391363
拿破侖有一句話講得好:“我們之所以能戰勝敵人,是比敵人早到五分鐘。”我們是大眾餐飲的先行企業,在大霧中領跑,必然要多付出,包括智慧、精力和金錢的付出。我們在菜品研發這方面做得比較徹底,每年花在研發上的費用占利潤的5%左右。當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進入一個“死點”后,便很難再前進一步,新產品研發不易突破。此時一些廚師有了畏難情緒,有時甚至感到堅持不下去,我總是鼓勵大家“再堅持5分鐘”。只要你堅持住了,就能捅破這層紙,你就永遠領先對手5分鐘。
現在的市場,不但要比創新的能力,還要比創新的速度,這是兩個能力的統一。餐館依靠自己對飲食習俗、菜品風格的理解,經過市場淘汰,活下來的產品就升華為餐館的特色。市場是多元的,消費者的個性也是多元的,正所謂“眾口難調”。要在這個市場生存,就要盡量避免短兵相接、面對面比拼,多搞一些出奇制勝的東西。這樣你的競爭對手就會少一些,生存空間更寬松。
餐飲業是敞開門做生意,不拒絕任何人來用餐,菜品沒有專利保護,也不可能有專利保護,所以你的新菜品很容易被別人學到。你的當家菜被別人“克隆”,你的特色不再成為特色。那么,你的出路是不是就被堵死了呢?也不盡然。有一句話“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轉”,菜品創新必須高效率,手里要有幾張好牌,桌上要有幾個預案,心里要有幾種打算。戰勝別人的關鍵是要有自己的東西,適應變化而生存。能活下來的都是最能適應變化的。
有人說大蓉和有兩個特點:一是菜品特色鮮明;二是新產品上得快。實際上我們做得很難,研發更是越來越難。廚師們寧愿在后廚做事,也不愿意搞新菜品研發。為了鼓勵創新,我們建立了獎勵制度,做得好有開發獎。開發費用也不少,每年廚師外出考察的機票、住宿費、試餐費都是一筆大數字。餐飲業競爭越激烈,創新的成本就越高,而且不一定能成功,但你決不能吝嗇這筆錢,因為創新固然難,但不創新更難,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種境遇,是餐飲業所有同仁都要面對的,那就要看誰更有韌勁,更有信心。每家餐館都有自己的優勢,我們的看家本領也就是創新快。多做不是目的,而是基礎。基礎牢實了,才可能建造金字塔,在金字塔頂部有那么幾個留得下來的菜肴。
發揚優勢不是固守優勢,一味防守不是取勝之道。這一點和足球類似。足球的戰術、技術都是公開的,誰都能學,一些強隊的打法更是公開的秘密,但為什么強隊總是強隊,弱隊很難變強?那是足球文化的區別。文化是滲入靈魂的東西,臨機應變的能力,出神入化的創意,才是強隊真正的實力,弱隊想學也學不到。足球有防守反擊戰術,防守僅僅是為了不丟分,而反擊才是最終的目的,為的是得分取勝。如果把餐飲盛宴比作足球盛宴,你最終還得靠進球取勝。進球要靠你的創意,特別是臨門一腳的功夫。
餐飲業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行業。看到紅火的餐廳,許多人都覺得“沒得啥子,我也能做”。餐飲與人們日常生活聯系緊密,任何人對它都不陌生,搞餐飲沒有什么秘密可言,技術上的問題也不是難題,有經驗的廚師一看菜品就懂七八成。但正是這些見慣不驚的東西,反而不容易做好。畫家說“畫鬼容易畫犬難”,誰都沒見過鬼,隨你怎么畫都成,沒人會說你畫錯了;但誰都見過犬,稍微一點走樣就出洋相,誰都可以指出來。所以說,如果一般人能把餐館做到九成,那么剩下的一成就是真功夫、硬指標,往往在百分之零點幾之間見高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那些不易覺察的微小差異,才是成敗的關鍵。
餐飲不是高科技,復制性極強,有時辛辛苦苦搞出來的菜,十幾天以后就有其他餐館復制出來了。2009年農歷初八,央視七套“致富經”欄目播出《探秘一道菜年賣400萬元》后,我們辛苦幾個月搞出來的創新菜“石鍋三角峰”立刻受到廣泛關注,幾天后便被一些餐廳模仿成“青椒三角峰”、“石鍋黃鴨叫”等。大凡廚師到其他餐廳學菜,一看一嘗就知道個七八成,你有什么辦法?總不能把他們拒之門外吧?唯一的辦法還是擺正心態,把自己的當家菜愈改愈精,愈改愈好,不斷花樣翻新,也就是“人有我新”。別人學我們,我們也學別人,我們的模仿創新就是在學別人,大家都彼此彼此,不必介意也不能介意。關鍵在于要提高學習的能力和管理變革的能力。大蓉和就是創新起家的,創新是我們的傳統,別人到我們這里學得越多,越說明我們有創新的特點。所以,廣大消費者一提起大蓉和為什么生意好,回答總是“特色強,創新快”。
2000年10月是大蓉和企業創新菜的鼎盛時期。在成都國際美食節上,我們推出了上百道新菜,開門紅、青菜缽、醬豬手、香煎抱鹽魚等引起轟動,人們爭先品嘗,讓大蓉和進入消費者的記憶。那時,我們平均一兩個月就會有幾十道新菜出來,創新的規模和速度達到了高峰,甚至讓競爭對手感嘆“大蓉和的創新速度我們根本追不上”。
到2002年紫荊店開業后,創新工作又有顯著提高,粽香牛腩、野菌缽、黃燜羊排、一網情深等創新菜品產生了強大的沖擊力,大蓉和就此贏得了“新菜上得快”的口碑。
我們沒辦法制止別人學習,唯一的辦法就是比別人跑得更快,不讓別人追上來超過你。一個企業的產品特色成型以后,就永遠有自己的“老三篇”,但你不能躺在床上吃老本,而必須老戲新唱,常唱常新,讓人看得眼花繚亂,不知道下一輪我們要唱什么好戲。
現在是春秋戰國時代,是互聯網時代,餐飲界往往只能“各領風騷三五年”。這些年的餐飲歷史,就是許許多多三五年構成的歷史。餐飲業從來就是一個大江湖,各路武林高手輪番上臺獻藝,你方唱罷我登場,有人崛起,有人沒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很多餐館說垮就垮,兵敗如山倒,一旦垮下去就很難東山再起,這是水濕行業的規律。
傳統菜是那個時代餐飲文化的代表,創新菜也只能代表現在這個時代,而且必將隨時代變化而變遷,很難有長盛不衰的老字號。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悲觀失望,把這個世界看簡單了。任何情況下,總存在一般和特殊,存在特例,大浪淘沙總還會淘出一些金子。市場上也確實有這樣的企業,紅了十幾年仍受追捧,其品牌已經在顧客心目中扎根,一般風浪很難撼動它。這些企業讓我見到了曙光,心里有了標桿。我們向那些老字號學,希望做多數中的少數,也成為特例。這幾年來,我一直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精心創造自己的菜品,就是為了把大蓉和的進步速度加快一點。
速度快不等于毛糙隨意,而必須保證穩定的質量。產品的穩定性是指整個產品的穩定,不管什么時間、什么季節,高峰期還是低谷期,無論一道菜還是所有的菜,質量水平都要求均衡。以往總認為產品質量主要取決于廚師的技術水平,其實這是片面的。從整個產品生產的過程來看,采購、運輸、操作、傳遞這些環節都存在質量管理問題。也就是說,質量問題貫穿于整個采供、生產、營銷、服務的全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造成質量的不穩定。光是一個衛生標準,從進貨把關、庫存保管、生熟分開、冷藏時間、鮮活程度,防細菌性生物侵害、防霉變等各個方面都要自己考量,在細節上下功夫,否則一步不慎,滿盤皆輸,創新速度再快也無濟于事,甚至適得其反。
中國第一家餐飲專業手機報——《餐飲時報》手機報
每月7元,最新實用餐飲資訊發送到您手機!
您現在看到的,是《餐飲時報》免費公眾微信,不是手機報
只是手機報部分往期內容,手機報內容更多、更新、更實用、更快捷!
只需您電話18660147537,18660783761,或者微信cyykb222、1411514931訂閱即可。隨時訂閱,隨時退訂,隨時換號。
《餐飲時報》公眾微信號:cyykb111
《餐飲時報》網站:http://www.cyykb.com
《餐飲時報》QQ群:282756788,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