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創新菜兩個方向: 一是保溫、保熱, 二是有賣點、顧客能記住! 《餐飲時報》今天發這篇文章,不是讓大家照抄這幾道菜,而是在冬天來臨之際,給你菜品創新的靈感:保溫,原來有如此多方法!
提到“保溫菜”,我們想到的方法不外乎這幾種:卡式爐加熱、砂鍋上菜、鐵板菜…… 今天,《餐飲時報》想給大家開啟另外一個“保溫菜”創新思路:不僅保溫,更兼具氣氛菜+體驗性等三個特點。 先看第一類——
成都晶澤小廚餐廳有一道菜品熱賣又吸睛—— 1.外表是一個包子,而且個頭有足球那么大。 2.采用竹籠上菜。 3.外皮金黃酥脆,既能食用,又能當盛器。 看了以上描述,大家是不是對晶澤小廚的創意思路在心里默默的點了無數個贊? 這道菜品的名字是“牛人大包”,用黃油、香草、三花淡奶制成的番茄牛腩被裹入包子中,切開后撲鼻的酸香中夾雜著淡淡的奶香味,吃起來口感很是特別。 外層是一個烤饃,金黃酥脆的表皮,從烤箱烤出來,燙! 最重要的是:切開烤饃,牛肉熱氣騰騰,保溫十足! 對顧客來說,“牛人大包”既是主食,又能同時吃到番茄牛腩這道大菜,切開烤饃吃牛肉,除了讓顧客感覺有意思之外,對于餐廳來說,菜品具有成本低、毛利高,制作簡單、走菜迅速的特點,在晶澤小廚,每天可以賣出60個。 到了冬季,這道菜更是銷量見漲!
一整只雞居然可以塞入一個包子里?
沒錯,成都金堂天下味金都酒樓就有這樣一道有意思的菜品——
上桌時配備刀叉,讓顧客有一種吃西餐的感覺,
1.加了雞蛋蜂蜜烤好的包子格外金黃靚麗,外形惹眼。
2.提前預制很省時:里面的三黃雞提前腌制蒸好,包入其中即可。
這道菜品創意、賣點、口味都具備亮點,將一只蒸入味的小三黃雞放入大號的烤包子里烤熟,顧客可以里外通吃。
在皇城根,有一道叫“火燎鴨心”的菜,雖則不是用真家伙保溫,但是其吃法卻實現了保溫的“心理效果”: 鴨心是熟的,吃的時候顧客需要在特備的酒精火上“燎”一下,不僅有特備的焦香味道,還讓整桌的客人“動”起來,氣氛非常熱鬧,餐桌一下變得“熱烈”起來。
這道菜用石頭燒烤帶來的熱烈氣氛,讓顧客感到非常新奇、吃起來過癮。 這是《餐飲時報》記者在舜和酒店吃到的“石烹鴕鳥蛋”,讓大家感受一下石頭入菜帶來的火熱就餐氛圍: 在全桌顧客的“注目”下,服務員把這道菜端上桌,體型很大的鴕鳥蛋,外加幾碗小佐料,“上臺”頗有氣勢。 主料:鴕鳥蛋液,因為鴕鳥蛋液特別粘稠,需加1倍的清水稀釋,才能達到最好口感。 輔料:蝦仁粒、熟牛肉粒(帶筋的牛腱肉)、紅椒粒、西芹粒、干貝絲 鵝卵石放在溫油中慢慢加熱,炸5分鐘即可達到熱度。 石鍋火烤5分鐘,用于保溫。 上桌操作流程: 1.先將鴕鳥蛋液倒入石鍋內的鵝軟石上。 2.然后再倒入輔料:先倒蝦仁粒和牛肉粒,然后倒入紅椒粒、西芹粒,最后放干貝絲。 3.等待鵝軟石加熱,快凝固時,用鐵勺輕輕推炒,即可。 石烹菜優點: 一是葷類食材直接用石頭燙熟,保留了食材原汁原味的鮮美。 二是用石頭燒烤具有導熱迅速、保溫時間長的優點。 三是石頭可以代替一般的石板菜,降低成本,增加了菜品的分量。
開發此道菜的舜和集團總廚說:“今年不是流行大鍋蒸海鮮嗎?這道菜既有大鍋蒸的現場效果,又簡化了上菜流程,一個鍋兩道菜,一舉兩得。在味道上,上層海鮮蒸籠的海鮮汁流到下面燉魚鍋,味道比一般燉魚更鮮美。”
在舜和海鮮文化西路店,根據不同的海鮮品種分兩種價位:138元和168元。
看這滿滿的兩層,給顧客的第一感受就是“太多了!”這上一層、下一層的,太實惠了有木有?
上面一層放著大蝦、章魚、貝類,海鮮種類不固定,隨時可以根據時節做調整。如果顧客想要更上檔次更有面子的,可以換鮑魚、龍蝦等。
下面這一層燉著小黃魚、鯧魚、刀魚等三四種魚,當然也可以根據原料供應情況調整。上面一層的海鮮在烹制的過程中,海鮮汁順著流到下面一層的的魚中,鮮味十足。
在餐桌上成熟,顧客聞著香味一直期待著期待著掀開鍋的那一刻……
還有最好玩的一幕就是:因為海鮮很新鮮,蝦還在活蹦亂跳,一掀鍋蓋,一只蝦就跳出來了,引來顧客驚呼……
顧客還可以現場把上一層蒸的八帶魚用剪刀剪刀下層鍋里,味道更足。
松茸飯,也是堂做,保溫,味足。是不是一上桌,就有期待感?鍋中放米、礦泉水、松茸等,下面加一塊固體酒精點燃就可以上桌了。
這個鍋大家面熟吧?以前《餐飲時報》在日本采訪時也曾經發過。其中這種做法源于日本,日本人吃米飯最喜歡用鐵鍋、石鍋菜器具,他們覺得,這樣做米飯更能保持米香。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準備鮮松茸,一部分用于蒸米飯,一部分做成松茸醬。將鮮松茸放到米上,可以直接下鍋和米飯一起蒸;另一部分松茸做成松茸醬備用,待米飯蒸熟后,把松茸醬、醬油、香蔥花倒入米飯中攪拌均勻,即可出鍋。時間是20分鐘左右。
出鍋之后的松茸飯還帶著鍋巴,十分有嚼勁。這道菜在舜和,不僅大人喜歡吃,很多小朋友也是這道菜的“腦殘粉”,據說,很多小朋友吃一碗是分分鐘的事。
這是青島一家海鮮店的非海鮮熱賣菜。 老板說,一到冬天,這道菜賣得最好:既是菜,又是火鍋,吃完了牛肚,可以涮菜。下面燒著酒精,熱氣騰騰,青島的冬天不再冷! 把鹵熟的牛肚同青紅美人椒圈、蒜苗節等一起入鍋,加自制的香鍋醬和鮮湯等煮入味以后,再裝在配有爐火的瓦片狀餐具里上桌。邊加熱邊食,在吃完牛肚后,還可以涮燙素菜和粉絲。
局氣炒飯,盡管做法內行人一看覺得“很簡單”,但是這道菜的銷量用數據證明:這種“簡單”的做法,顧客依然愿意買單! 這道局氣炒飯,其實就是前幾年流行的“煤球飯”在餐桌加火燃一下,同樣是氣氛很熱烈,冬天更適合!
■1.保溫菜至少占三成 北京總廚: 我要求客人餐桌上至少有30%的保溫菜,不管是干鍋菜、鍋仔菜、明爐菜、鐵板菜,都要求輪番搭配上桌。在我們酒店,一到冬季,點菜員點菜時都要引導客人點保溫菜,而且要求比例達到30%,否則這張點菜單就不合格。在冬天,客人如果看到餐桌上有“咕嘟咕嘟”開著鍋的菜,感覺就會暖和,吃起來也會更香。記住一條:菜熱了,只會給菜品加分,不會減分。 ■2.商務宴請那更要注意保溫 長沙總廚: 如果客人是商務宴請,那更要重視菜品保溫,一是這樣的客人喝酒說話時間長,菜很容易涼,二是他們喝了一肚子涼酒,更希望吃口熱乎菜。對待用餐時間長的顧客,一定叮囑服務員用餐過程中給菜品二次加熱。比如我們酒店有些菜可以中間換成可加熱器皿,用明火再次加熱。 ■3.引導保溫菜二次銷售 河南總廚: 我們酒店有一道菜叫“雞湯時蔬”,是一個現場加熱菜,雞湯在餐桌上煮開后放進蔬菜現場煮熟,這種菜一定要引導客人點,毛利高,又熱乎,操作也簡單。煮完青菜后,還可以引導客人再點份手搟雜面或者現場煮水餃,這樣就是進行了二次銷售,本來沒打算點面食的客人又加點了。 ■4.茶水也要保溫 北京總經理: 我去香港時發現,他們不僅菜品注意保溫,連茶水都注意保溫。比如茶壺隨時都放在蠟燭加熱的加熱爐上,保證倒出來的茶都是熱騰騰的。 本文屬于《餐飲時報》原創,尊重原創,任何平臺、網站轉載務必請帶以下圖文及微信號。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營銷方式:給顧客說“說菜”,4個月上座率提高到80%
2.把慢餐變快餐,邊走邊吃——牛排杯
3.路邊烤串店的新生存法則:進駐購物中心
4.掀起“水貨”旋風的57度湘,又出新品牌:吃飯皇帝大
5.什么神器讓餐廳一個月回本?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