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現象:60歲父親,一店開18年沒換過菜; 35歲兒子,常創新卻做不過父親。咋回事?

    ???????

    導語

    一對父子倆。

    父親60歲,管理一家18年店,10多年不換菜,沒創新,不營銷、不優惠,18年生意持續穩定,一直是區域內旺店;

    兒子35歲,為發展獨立出來店,常外出學習,常創新、常換新菜,生意不錯,卻總是干不過老爺子。

    這是一個真實而有趣的現象,

    細細分析,會給我們餐飲人思考:

    新市場形勢下,路由很多條,看你堅持什么!

    ——《餐飲時報》原創

    經營

    ——《餐飲時報》原創

    濟南餐飲界有一對父子倆,老爺子60歲,兒子35歲。

    同做一家餐飲,分工明確,店面相對獨立經營,各自管理自己的店。

    老爺子,顧客都喊他“老張”,兒子叫“張涵”,

    品牌是“三元府粗菜館”,位于濟南市天橋區師范路。

    兩代人,思路不同,經營方式各異。

    老爺子,一家店做18年,380平米,日均營業額2萬;10多年不換菜,沒創新菜,沒營銷、不優惠18年生意持續穩定,回頭客幾乎100%,不受任何陰天下雨影響,生意極度穩定,一直是區域內旺店;

    兒子,為發展獨立出來開店,面積增大了,裝修升級了;常外出學習,常創新、常換新菜,生意也不錯,卻總是干不過老爺子

    《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和父子倆會面聊天,覺得非常有意思:

    兩代不同思路的餐飲人,各自堅持著自己的堅持,

    老爺子只認準一點:菜做好吃,不愁沒生意!

    兒子更靈活:得常學習、要創新,才能有未來!

    在這個變幻的餐飲市場,很多餐飲同行都在尋找長久、持久經營、活下去的思路,這兩位父子的思路,值得給同行思考。

    三元府粗菜館“老張”和兒子張涵

    老爺子很自信:我們10多年沒換過菜,我相信:好吃就有客!

    1

    10多年,我們店的

    菜譜沒換過——

    荷香酥魚,10多年桌桌必點,每天新做,全部賣光;

    爆炒腰花,我們有一個專門改刀腰花的師傅,一天最多改刀30斤,再多了就改不好了,所以一天就賣30斤,顧客來晚了就沒了,每天全部賣光;

    醬牛肉,上桌時澆的醬,10多年都是我們自己做,做起來很麻煩,外面有專門送的各種醬料,便宜又省事,但我們都沒用,堅持自己做;

    風味茄子,也是老菜,桌桌必點,賣茄子的都說這么多年就你們家天天進貨最多

    排骨面筋燉鵪鶉蛋,也是賣了10多年老菜;

    辣炒雞,辣椒品種都沒變過,一換顧客都能吃出來。

    老爺子說起這些“老菜”如數家珍,自信又自豪。

    《餐飲時報》小時問,顧客為啥喜歡這些老菜?

    老爺子接著說:

    廚師天天做這些菜,一天做幾十遍、上百遍,閉著眼睛都做得比別人家好吃

    一家店賣10多年的一道菜,火候、刀工、味道配比都肯定是最好的狀態,能難吃嗎?

    小時說,是這個理啊!

    2

    顧客不看菜譜就點菜

    我們的顧客,經常坐下來不看菜譜直接喊:

    爆炒腰花,荷香酥魚,風味茄子……

    太熟悉了,顧客幾乎都認識,全部是回頭客

    祖孫三代來吃飯的太多了,前些年他們的兒子還叫我叔叔,現在孩子都喊我爺爺了。

    一個能開十幾、二十年的店,沒有回頭客、沒有總是回頭的老老回頭客,是撐不下來的。

    所以,開店要長壽,先做回頭客。

    回頭客說“好”的店,沒有不長久。

    3

    沒營銷沒服務

    “老爺子,你平時做什么營銷嗎?”《餐飲時報》小時故意逗他。

    我的手機只會打電話,朋友圈也不會發!

    不優惠,不打折,也不懂營銷。

    我兒子還經常出去學習,

    我天天守在店里,工作就兩項:

    一是讓廚房把菜做好,

    二是客人不跑單,哈哈……

    顧客都說我脾氣不好,

    比如我這里爆炒腰花不外賣,

    顧客說,你也太牛了吧,哪有給錢不賣的?

    不行!打包回去就不好吃了!

    這道菜,我們完全可以一天賣40斤、50斤甚至更多,但是廚師做不了那么多,30斤就已經累得不行了,多了就保證不了質量……

    我的店從來不用外邊送的半成品,半成品都是經過加工后的,添加什么東西不清楚,味道也沒有自己現加工好;

    我也不喜歡用復合調味品,都用最原始、最簡單的調味品,做出來的味道“純”;

    我們店很小,也不用轉基因油;

    肉全部是大品牌,這個真的跟店大店小沒關系!

    還有客人說,人家店都給打折,我們天天來你也不給個折扣?

    我說,不行,我們就是薄利經營,不能得了便宜還賣乖!

    兒子很納悶:我服務好、常創新、還懂營銷,為啥做不過老爺子?

    兒子的店,是獨立出去的新店,面積增大了(1600平),裝修升級了,營銷活動更多了,卻始終干不過老爺子的店。

    兒子也是納悶:

    我經常出去學習,經常帶回創新菜、特色菜,

    為啥比不上老爺子的店呢?

    我這里服務更好,還請了專業老師來打造團隊,

    為啥顧客還總是挑剔不好呢?

    我還學點互聯網,打造賣點、爆款產品,

    為啥沒有老店火呢?

    老爺子那里的菜,我這里都有,

    顧客為啥就是記不住?

    老爺子說:

    好吃,才叫飯店!

    ——顧客相信你十幾年始終不變的好吃又穩定味道。

    開飯店,堅持住做“好人”,不該用的東西不用,不該省的功夫不要省。

    ——顧客相信你為他著想的做法,不管當時是否理解,時間長了都懂!

    廚師不是會炒的菜越多越好,不是常有創新菜就是“好”

    ——一道菜,廚師炒到閉著眼睛都不知道“好不好”,這道菜一定賣得好;

    做菜開店都是硬功夫和慢功夫,別想歪門邪道,走捷徑

    ——用最笨的方法不嫌麻煩的堅持做,一定好吃,生意一定好。

    最后倆字,老爺子說:

    堅持。

    最后——

    采訪完父子倆,小時深深覺得,

    不管是互聯網時代,還是未來的什么時代

    餐飲,最根本的還是——

    堅持住產品、堅持住好吃。

    老爺子不懂營銷、不管服務,只做產品,依然18年生意火爆,當然是個案。

    我們不否認營銷、不否認服務,不否認各種創新的營銷思維

    但是,如果沒有堅持住“好吃”、沒有把“產品”做基礎做后盾,

    無論如何爆紅,

    最后都將是海市蜃樓。

    今日話題

    曾有營銷人說:菜好吃不好吃,都是偽命題!

    也有人說:“好吃”才是餐飲企業持久生存的基礎。

    你覺得呢?

    歡迎在“寫留言”發表見解。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一位北京白領的自述:我為什么不愿意去排隊餐廳用餐了?

    2.“餐飲+直播”正流行: 不花錢、成本低、互動好的餐飲營銷新方式

    3.離職員工泄憤原企業,瞬間發酵網絡,幾十萬人轉發,深圳一餐企叫苦不連!餐企的另一種風險,老板不得不妨!

    4.誰說商超店不能做明檔?明檔點餐、廚師現做、熱火朝天,這家商超店一下與眾不同!

    5.很多餐飲人被忽悠了!做餐飲,千萬別信這些“至理名言”!

    6.2016年席卷餐飲界、超視覺震撼力的海鮮大菜——海鮮大咖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748.html

    (0)
    上一篇 2016年7月22日 13:48
    下一篇 2016年7月22日 16:1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