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要臉的人賺不到錢,賺到錢的人不要臉。干餐飲也一樣。但這并不是說要你完全不要臉,而是說干餐飲應該認準五個“死理”,以快速提升員工的素質,讓他們給你賺錢。而這五個“死理”,通俗易懂,效果十分明顯。
一餐飲老板要有“死不改悔”的決心
餐飲行業是一樁長線生意,寄希望于短時間內發大財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從進入餐飲行業的第一天開始,老板們就應該放下架子,踏踏實實地從頭學起,認真了解采購、烹調、營銷、管理等若干事項,因為這個行業,要是不下一番笨功夫,是不可能取得餐飲運營的真經的。
在餐飲行業里有這樣一種現象:出身于市場小販的餐飲老板成功概率非常高,往往在幾年時間內,就能搖身一變成為當地餐飲界里的領袖人物。究其原因,諳熟經商的經驗和對市場的充分了解是其縱橫餐飲界的兩大法寶。
而那些沒有過經商經驗的餐飲老板,無論是經驗、眼力、意志、方法等,自然都會大打折扣,雖然一般都會買上幾本餐飲類的圖書裝裝門面,但缺少實戰經驗,真正能領會書中真意的,可謂是少而又少。所以,既然進入到餐飲業中淘金,就要認清目標,全力施為,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必須“死不改悔”,如果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投身餐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么經商的天份再高也不會有多大的修為。
二服務員要有“死不要臉”的精神
這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并不是真的讓服務員死不要臉,而是讓服務員在工作環境里迅速擺脫自我狀態,進入到公眾人物的角色。
服務員在顧客心目中是什么樣的印象?是神!顧客們都會認為服務員是萬能的,無所不知,無所不會,逆來順受,乖得像貓。所以,服務員不可以犯一點點錯誤,否則,便會招來雷霆般的震怒和無休無止的冷言惡語。
但顧客們似乎忘了,服務員大多來自農村,出身貧寒,自幼缺少良好的教育環境,因為要改變自身和家庭的命運,他們才不得已進城打工,如果家里條件優越,哪個孩子愿意忍辱負重,到這樣一個環境里賺取一點微薄的收入?
所以,對于他們來說,做好服務的最大障礙是來自心靈深處的自卑心理,餐飲老板要幫助他們認識顧客,認識自己,認識行業,用熱誠的語言激勵他們,用美好的前景鼓舞他們,用鮮活的成功案例和經驗對他們傳、幫、帶,鼓勵他們發揚“死不要臉”的服務精神,才能夠讓他們迅速成長為優秀的服務人員。
三模式創新要有“死不瞑目”的恒心
餐飲運營中最寶貴的,莫過于適應顧客消費習慣的餐飲模式,餐飲模式要是不適合當地顧客的消費習慣,餐飲企業也就難以生存,這也是那些星級酒店難以在鄉郊小鎮立足的原因。
一道菜或者幾道菜不合口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餐飲模式與消費者的需求大相徑庭,任何一個有出息的餐飲企業,無不是對模式創新有“死不瞑目”的恒心。
要知道,餐飲模式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一旦進入了餐飲行,要么就抱著“死不瞑目”的心態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餐飲模式,要么就淺嘗輒止而另謀高就,人云亦云地躺在安樂窩里混日子,其結果都不會好過。
四涉外人員要有“死不認賬”的職業道德
餐飲企業的壓力大,人所共知。而管轄餐飲企業的部門,大大小小有13個之多,雖然其參照標準各不相同,但結果是相同的,就是罰款。輕則數百,重則成千上萬,企業能否經營下去,其實與執法者一點關系也沒有,但是,還是要滿足一下執法者們膨脹的權力欲的。
因此,與相關部門打交道的人員,務必要懂得用多套方法應付管理部門的技巧。
“死不認賬”,目的就是針對各職能部門的具體要求,避重就輕,因勢利導的化解餐企的危機,從而使餐企的生存環境更加通暢。而現階段餐飲企業的游戲規則也是如此,要求涉外人員的基本功要達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程度,這就是適者生存。
當然,違法亂紀的事絕不可為,一旦纏上官司,大傷元氣甚至一命嗚呼的案例也不勝枚舉。比如某知名餐企,因偷稅漏稅被有關部門查辦,結果落了個法人代表鈴鐺入獄的下場。
五總經理要有“死不講理”的管理風格
餐飲企業的總經理職務往往是諸多矛盾聚集之地,各種利害關系、真話假話,讓人難以辯聽。作為日常事務的決策者,總經理上要應對老板的各種要求,下要滿足員工們的多種愿望,若要八面玲瓏,結果必定是有人歡樂有人愁。
而“死不講理”的管理風格,雖然不會贏得太多的贊譽和肯定,但能夠充分體現領導者的主觀意志,強化實現管理目標的堅定信念,從而有效避免了七嘴八舌不負責任的胡亂進言。
事實上,在現實工作中,有“死不講理”風格的總經理,往往威信極高,其管理目標的實現很少遇到人為的障礙。當然,這里提倡的“死不講理”,是在心中有數的前提下,而不是胡作非為的“蠻不講理”,所以,在具體工作中應予分清。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