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主義VS互聯網餐飲,第二屆中國餐飲O2O高峰論壇的精彩對決

    ???????

    導語

    11月21日,《餐飲時報》創辦人小時應邀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餐飲O2O高峰論壇暨U味兒美食智能平臺上線發布會”,會上很多新老餐飲人就很多行業問題進行了探討。

    其中在互聯網浪潮下,是“產品主義”還是“互聯網思維”?

    這個話題非常有意思,今天《餐飲時報》將餐飲人的探討還原出來。

    餐飲論壇

    東方美食劉廣偉院長:

    東方美食機構為餐飲企業服務也做了30年了。30年來,也見證了中國的餐飲業從弱到強,從小到大這么一個過程。這幾年,互聯網的風潮吹進了餐飲行業,其實從全球角度看,國際化、互聯網、物聯網都是大趨勢,都是大浪潮。

    剛才這個話題,一個是產品,一個是用戶。我覺得阿五美食的樊總剛才說得非常有道理,根據客戶需要的產品還是就端著你的產品去等客戶,這里面是有不同的。成熟的餐飲人抓產品是因為客戶最重要的需求是餐飲,所以他抓產品就抓到點子上了。如果你在世界大賽得了個金獎,你不管客戶的要求,就賣這個產品,顯然你的生意也做不起來。

    剛才說到了,互聯網企業最大的好處就是很快地能傳播知名度,先有了知名度,再來餐廳吃飯,這個傳播方式和傳統企業是不同的。透過不同的傳播方式也可以清楚看到,互聯網企業傳播引來的客人應該叫過客,它的忠誠度很差,如果你的味道不好,他不回頭了,你的產品不好,他也不回頭。傳統企業的客人,你先來吃,吃了再回頭,而這種客人是回頭客,忠誠度很高。所以,在這兩者之間,如果針對傳統企業能夠借助互聯網,把你的好產品宣傳出去,那是錦上添花。如果互聯網企業能夠牢牢抓住口味、產品,你的互聯網也會很快落地,很快有更多的忠誠客戶來捧場。

    所以,我認為中國的餐飲,尤其在產品這一方面,這兩年也有很大的變化。大體上說有兩個流派,一個叫視覺派,一個叫味覺派。視覺派就是這幾年中餐的視覺有了很大的提升,再不是刻個蘿卜花,擺個龍和鳳的狀態了,這個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可以和國際上對話的。但是我們還要研究客戶的需求,客戶更需要的、更喜歡的,或者我們食審美是以味覺為主的。

    這兩派,做廚師的更多看到的是時尚、視覺。其實,大概這兩派的比例是完全不一樣的,有90%還是口味派,有10%是視覺的。所以,我覺得餐飲業這幾年的發展真正是更加壯大和強大了,借著互聯網好的勢頭,但是我們也不要暈了頭,把餐飲企業做得扎扎實實的,我希望傳統的餐飲企業家要擁抱互聯網,希望互聯網的新派企業家,在互聯網的大浪過后,還能看到你。

    阿五美食樊勝武:

    大家好,我是來自河南,阿五黃河大鯉魚的品牌創始人樊勝武,今天很高興參加這個論壇。

    我覺得今天那么多人,時間也非常緊,我也不想占用大家太多的時間,我就想表達一個觀點,我們到底餐飲人是干什么的,這個事兒得弄明白。你到底是互聯網公司,你還是餐飲,還是飯店,先把這個弄明白。

    如果說我們是餐飲,就要有產品,產品要怎么做,剛才大家講了,到飯店是要吃飯的,首先產品要過關。所以傳統中餐,不管是現代中餐,還是互聯網餐飲,所有的餐飲核心是產品,所以,產品能否過關是第一個,也就是產品為王,也就是產品主義。

    另外,現在是用戶思維還是產品思維?顧客需求什么你做什么,還是你做什么顧客吃什么,這個問題得弄明白。

    大家都在提互聯網,現在互聯網+非常熱,全國所有人各行各業,大家都在談互聯網,好像誰不談互聯網,就落伍了。

    這個詞兒,我現在可以預測一下,最多三年,三年以后沒人再提互聯網+了,如果三年以后誰還提互聯網+就是落伍了,就像現在誰如果不提互聯網+誰落伍一樣,可能三年以后誰再提互聯網+誰就落伍了,以后互聯網就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了,沒必要去談了。

    大家要做品牌思維還是生意思維,這個非常關鍵。你是做生意賺錢的,還是你做百年品牌的,這兩個出發點也是有不同的。

    所以我有幾個觀點,我覺得傳統中餐永遠也不可能沒有,當然我不排斥互聯網餐飲,不排斥各種新興的業態,我們要學會運用,學會使用,學會擁抱,但是絕對不要把我們傳統的餐飲給丟了,根子丟了,所謂的花里胡哨的東西,不要影響了我們的內心。

    剛才有人說,餐飲品牌在于30%的產品和70%的運作,我覺得恰恰應該反過來。70%的產品,30%的運作。沒有好的產品,還是滿足客戶的需求,你征服客戶,用什么征服,你說互聯網征服,最終是要吃的。你沒有好的產品,你能代表什么,比如伏牛堂代表什么,潘多拉代表什么,你說我是團餐或者職工餐,太寬了,我吃你的什么。凡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品牌,百年老字號,凡是留下來的,不管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比如全聚德代表烤鴨,格力代表空調,你代表什么,為什么阿五原來叫阿五美食,叫了11年多,我們都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的,餐飲業得中國馳名商標的我估計不多。我們在河南已經很有名氣了,為什么要把阿五美食改成阿五黃河大鯉魚。美食是什么呢,鮑魚宴是美食吧,臭豆腐不是美食嗎,太寬了。

    為什么叫阿五黃河大鯉魚,因為我們代表的是豫菜,為什么過去貼年畫貼鯉魚,有貼鱖魚的嗎。結婚請人吃大鯉魚,有人吃石斑魚的嗎,有,但是少。鯉魚跳龍門,有人說龍蝦躍龍門的嗎。阿五等于黃河大鯉魚,就像張總的黃魚泡餅,還有張總的伏牛堂,我也很感興趣,我也去吃了,伏牛堂的米粉是很不錯的,你要站住米粉,這個要弄明白。在座大家都在努力跑偏,越跑越遠,你自己到底是誰,這個我覺得非常關鍵。你代表了哪個品類,這一塊還是得考慮你是誰的問題。到底是中餐,還是西餐,還是快餐,還是互聯網,還是配送中心,還是什么,你得占點兒什么。

    無論是社區消費還是互聯網消費,在我的印象當中,傳統的應該作為社區周邊居民的一個食堂,就是服務周邊的。當然了,外地來的我們也歡迎,互聯網來的朋友,我也很滿意。但是主要的,還是滿足周邊的方圓三公里或者五公里的客戶,這個最重要。

    這次我剛從意大利回來,我去考察的一個店,叫爺爺的披薩店,在意大利900年了,一個店900年就賣一個披薩,四代傳承,這難道不是品牌嗎,難道不是產品嗎?它也沒有借助互聯網,人家活得很好,大家別動不動上市,動不動眾籌,動不動互聯網,動不動做大做強,我覺得先把自己做好,我一直認為關鍵你是誰很重要,還是社區餐飲可能更靠譜。

    伏牛堂張天一:

    首先,產品不好的都死掉了,反過來說,產品好了,不一定意味著你活得很好。現在有的餐飲企業東西很好,但是市場或者品牌沒有那么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產品是必須的一個東西。

    說一千道一萬,既然做一個品牌,還得回到用戶的需求和價值上來講。我理解的所謂的餐飲品牌像一棵樹一樣,其實從種子到樹干到樹葉有三層,種子當然就是你聚焦一個品類,你去做一個很好的品牌,這都沒有問題。第二個長出你的樹干,聚焦這個品類之后,形成你的味道記憶,獨特的功能場景,這個也沒有問題。

    但是,我們之所以要做品牌,品牌的最終意義在于同樣的產品,有品牌的比沒品牌的賣得更貴,有更多的議價,所以從品牌議價角度來講,我覺得剛才講的聚焦品類和行使品牌的味道意義可能占30%,最后的70%,是通過這個品牌彰顯出你的價值主張。所以,現在世界上最昂貴的公司,好像什么都干,但是這個品牌成為了價值主張,這恰恰是過去傳統餐飲企業我不太明白,或者還有改進空間的地方,我們叫缺什么補什么。

    今天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從傳統的定位理論來看,整個的品牌也是變得越來越新了,但是互聯網的產業,像伏牛堂這樣的,我們實體不大,時間也很短,但是伏牛堂的品牌能夠快速植入到消費者的心智之中,這個可能跟互聯網是有關系的。所以,傳統的餐飲企業做品牌或者去制造消費者認知和占據定位的方式,可能是我來我看我征服,現在順序可能反過來,我先征服,然后店跟上。

    這個有點像戰爭,在二戰的時候,巴頓先生帶領一個第七軍,等到伊拉克戰略的時候,一個師就可以了。從一個軍到一個營的變化,這里面的連接更加緊密,效率更加高,更多的勢能能夠被釋放出來。

    所以,未來的餐飲,第一,互聯網讓品牌邊界得到極大擴張,然后通過剛才赫暢聊的這一套,解決物理連接,讓物理連接和品牌邊界匹配上,這是所謂社群餐飲或者餐飲O2O的一個趨勢和方向。

    潘多拉趙敏:

    我們做餐飲時間不長,做社群餐飲發現忠誠度更高,因為它的屬性更強的,大家是有相同的屬性,再有一個,大家有共同的價值觀。這部分人除了同樣的味覺以外,還有更相似的感受匹配在一起,這是社群忠誠度更高的一個體現。

    再一個,頻次和黏性也更高。而且,在這一部分人群當中可開發的增量更大,成本更低。這是我對這個事兒的一個看法。

    另外,社群本身因為潘多拉是做美食廣場,本身是做購物中心,現在也做團餐,社群是兩部分,一部分是平臺創業的小微品牌、商戶,B端的商戶,還有一部分是團餐的高職人群的員工,所以在我們跟社群鏈接的時候,我們非常贊成天一的觀點,這個成本非常低,產生的價值和空間非常大,這部分沒有成本的價值,可能是傳統餐飲永遠沒法做到的。

    當然,這兩者可以去做非常完美的結合,但是需要時間。尤其現在這個時代,剛才說互聯網時代,我不知道餐飲大家應該說什么,但是我覺得互聯網因為我們是原住民,我們沒有感覺到這個時代有特別大的變化,走到現在這是一個順其自然的推進,大家會運用這種互聯網的工具和基因。所以,這兩者的結合以及互聯網本身這個詞和餐飲的結合,我覺得這只能是一個狀態,我們所產生的用戶的價值,基于互聯網這個工具帶給用戶的價值,這是互聯網在這方面的一個手段。

    最終,作為餐飲來講,產品非常重要。所以我之前也一直在講,我的信仰還是要向我們的前輩一直在遵循,去學習他們這么多年做產品的精神,這兩者是既矛盾又統一,最終是統一的。

    第二個觀點,社長剛才說的兩個派,視覺和味覺。其實我之前也研究過,自己也琢磨過,只代表自己的觀點,但是還不夠,應該是五覺。我們這代人想問題,可能沒事兒天馬行空想得多一點,但是除了視覺、味覺以外,包括經營社群還有去做很多的鏈接,以及反映用戶價值的時候,還要牽涉到包括聽覺、嗅覺,最終是感覺。這樣五覺加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體驗系統,來支撐線下餐廳的場景也好,還是線上的優惠體驗也好,這是越來越廣,未來可能有更多的方面去呈現,但是作為餐飲本身,基于線下的場景和產品口味,然后再去鏈接線上,跟我們的用戶更加互動,增加頻次黏性以及做增量,我覺得這完全是一個趨勢和可以實現的可能性,我覺得這不矛盾。

    人人香劉正:

    很榮幸今天參加這個活動,我聽完之后挺有意思的。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呢?我想說一句話,我剛才在那邊的會場,紅河谷的老板說了一句話,我覺得挺好的,這個時代是一個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的時代。其實每個人的基因是一樣的,無論是黃河大鯉魚也好,還是天一也好,天一是我的老鄉,都是賣米粉的。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吧。

    從產品這樣一個思維來講,如果從產品為王,它的發展速度有可能慢一點,但是它可能更加長久一點。但是比如用戶至上這種思維,可能發展速度會更快,但是風險有可能更大一點。正因為每個人的基因不一樣,只要覺得每一個人在堅持自己方向的過程中,不在自己特別擅長的領域犯錯誤就能堅持下去。

    所以,我倒覺得,樊總那邊可能以前一直做餐飲的,對產品更關注。天一沒做過餐飲,你說讓他做產品沒有太大的意義,他更擅長這種新的商業模式、新的發展機會,這是這一代人。

    其實我也特別糾結,我也沒干過餐飲,所以這兩個對于我來講也是比較糾結一點。每一個參與人或者互聯網人,在他的身上能找到一種特質吧,這種特質就是堅持自己這一個品牌中獨特的東西,只要把這個獨特的東西自己抓住,然后再不斷升級和迭代過程中豐富餐飲人的一些思想,互聯網人的一些思想,可能在這個龐大的餐飲市場中,就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辣婆婆老總:

    我們做傳統餐飲有15年了,我們傳統餐飲也要有新的玩法,可能過幾年這種新的玩法也不算新鮮了。但是對于我們企業來講,這些新的玩法給我們傳統餐飲帶來了新的面貌,傳統餐飲面臨了移動互聯網的沖擊,其實我覺得當互聯網就像鍋碗瓢勺一樣的普及,一定是作為我們非常重要的工具。

    前一段時間我們做了一個眾籌,第一個眾籌的名字叫做悶燒雞,第二個叫女神粉,大家聽著肯定有互聯網的印記和概念。但是從這兩次運作來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增加了客戶的黏性。另外一個,年輕的一幫人重新又回到了傳統餐飲企業的懷抱,我覺得會越來越多,他們會覺得非常奇怪地說,一個白頭發的老頭帶著傳統餐飲的一幫人玩了一個最新的玩法,很有意思。這是我的一些收獲。

    當然,在這兒也感謝青松城(諧音),也會有一個分享,在玩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

    第二個,傳統餐飲企業,上一個話題說到了快遞,我們也是首開先河的中餐快遞,在餐飲企業里面也有我們的正規軍,非常好,增加了很多的流水。比如今天的北京天氣可能不太好,人們想去你的餐廳,可能有諸多原因,下雪、路滑、堵車等等,我們可以延伸我們的服務,也會玩得很HIGH。像傳統餐飲企業,就要像拿起我們的切菜刀一樣來玩一玩我們的互聯網,我覺得也會很有意思,會不斷變換花樣。

    所以大家一起玩起來,一起HIGH起來,謝謝!

    2015年11月21日,第二屆中國餐飲O2O高峰論壇暨U味兒美食智能平臺上線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與以往行業會議不同,本次會議不僅匯聚了眾多餐飲業大咖,以論點交鋒形式厘清行業關鍵問題,本次大會的主角U味兒美食智能平臺更展示了在傳統商業模式與現代科技融合下,如何提升行業效率,降低運作成本。在互聯網+的大勢下,該模式被認為是能夠引領行業超常規發展的顛覆之作。

    借助互聯網,提高餐飲整體運作效率是餐飲人在這個時代最大的課題與追求,美團、大眾點評等外賣平臺解決了商家與用戶的對接,但并未觸及行業根本問題。本次大會上,U味兒平臺的創始人金百萬董事長鄧超表示,要想真正解決餐飲業的“四高一低”(能源、房租、人力、原材料價格逐年上漲,利潤越來越低),則必須開發利用出餐廳閑時的產能價值。

    據發布會介紹,作為年度創新案例,U味兒憑借“智能硬件+產品+服務”核心思想,打造完整餐飲生態圈,以閑置產能作為突破口,進行產業鏈重塑。由于大型餐飲集團的產能上限設計是以一天中用餐需求峰值為標準,因此,餐廳閑時產能可進一步開發,分流至中小餐館,甚至家庭,以解決中小餐館高峰時期產能不足,配備廚房成本高,制作衛生難有保障的問題。

    產品方面,U味兒美食平臺獨有研發的準成品和智能炒鍋,剝離了菜品加熱步驟,可幫助中小餐飲企業用戶和家庭用戶短時間完成高品質的菜品制作。U味兒智能美食平臺能夠為高品質餐飲商家提供“引流、維護、運營、物流”等一體化服務,幫助中小餐館增加堂食或外賣客流的同時,提升其菜品的制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U味兒的創新模式將給餐飲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會行業點評團表示,U味兒可幫助大型餐飲企業由單一服務模式,轉型成為“生產+服務”型企業,不僅將提高閑置產能利用率,提高生產效率,更能幫助中小企業“瘦身”,減輕生產負擔,降低成本,該服務模式體現出了餐飲對互聯網運作的超前思路與靈活運用,或可成為餐飲行業下一個集大成者。

    為推動餐飲+互聯網化轉型,促進行業共同發展,本次大會也舉行了中國餐飲O2O產業聯盟啟動儀式。聯盟由萬達集團、金百萬、U味兒、黃太吉、伏牛堂、大董、黃記煌、西貝海底撈等51家企業共同發起,致力于餐飲企業信息化。行業組織的建立也將推動行業資源高度集中,相信U味兒美食智能平臺在未來將大有可為。

    關注《餐飲時報》,在公眾平臺回復數字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1122”離職員工首次爆料“海底撈的秘密”:鼓勵內部戀愛、給競爭對手送禮、晉升只看功勞不看苦勞
    回復“1121”西貝老板賈國龍的親筆書:未戰先勝的西貝戰略——廚師當店長、全部明檔、不好吃不要錢
    回復“1120”真正賺錢的餐飲老板這樣說:好玩,能吸引“頭回客”;好吃,才能吸引“回頭客”!
    回復“1118”西貝賈國龍:做餐飲,千萬別被互聯網忽悠了!外婆家吳國平:匠心是機會,更是未來。海底撈張勇:好產品才有好口碑
    回復“1117”

    好點子!四兩撥千斤的營銷妙招,餐廳設一個新職位:顧客驚喜天使

    加《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微信
    18668979692
    了解更多新鮮一手干貨
    與中國餐飲企業家直接交流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102.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1月23日 07:58
    下一篇 2015年11月23日 16: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