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年老牌企業、被譽為濟南餐飲界“黃埔軍校”,永久停業:實在撐不住了

    餐飲時報原創/小琴

    昨日,【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的朋友圈被這樣一條信息炸屏了:
    “隨著疫情的一聲剎車,快快樂樂回家過年,卻成了失業。……別了,桃源,濟南餐飲的老大哥。愿山河無恙,愿國泰民安,愿餐飲界的同仁都能度過這溫暖的春天。
    ——濟南餐飲曾經的頂梁柱“桃源大酒店”宣布永久停業。
    這家餐飲品牌,在行業里地位“非常”
    曾被稱為20年前“濟南餐飲界的黃埔軍校”:培養了現在濟南餐飲行業多家知名餐飲老板、無數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曾在這家企業工作過。
    餐飲同行提起它,無不贊嘆它曾經輝煌
    濟南人談起20年前的餐飲,三足鼎立的是桃源、金馬、真如意。桃源當屬首位。
    曾是濟南人婚宴、節假日的首選品牌
    四五十歲的濟南人提起這家企業,會感慨地說:以前要是在這家酒店結婚、節假日去那里吃頓飯,是最有面子的事!

    而現在,
    曾威震行業的桃源大酒店要停業了!
    一時間,消息如同炸雷扔進了本就不平靜的冰面,
    引起了餐飲圈巨大的震動。
    “太可惜了,說‘桃源’是濟南餐飲界老大哥,一點都不為過。”
    一位濟南連鎖餐飲企業老板這樣感嘆道。
    【餐飲時報】小時最熟悉的一位餐飲大哥、現在有10多家餐飲門店,
    他說:“我就是從桃源干了10多年出來創業的。桃源可以說培養了大批餐飲人,濟南現在做得好的餐飲企業,哪家沒有桃源出來的人?”
    一家成立了25年的老牌餐企,在濟南市場曾叱咤風云的餐飲“大佬”,就這樣倒在了黎明之前。

    被譽為濟南餐飲界“黃埔軍校”

    也是濟南人最有面子的首選酒店

    桃源大酒店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業,如今已經走過25個年頭,
    作為門店面積在3000平左右的大型中餐代表,
    當年無論從企業理念、管理機制、組織架構、經營模式等各方面都表現得格外亮眼,
    曾有無數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在這里工作,
    也吸引了濟南多家知名餐飲老板到這里學習取經,
    被業內譽為“濟南餐飲的黃埔軍校”。

    而對于不少濟南市民來講,桃源大酒店也可謂是“響當當”的名字
    很多濟南人在這里吃年夜飯或者舉辦婚宴都是“很有面子的事”。
    說起當年濟南餐飲界的“三足鼎立”:桃源、金馬、真如意。
    桃源大酒店始終是穩穩的頭把交椅。
    25歲桃源老態頻頻
    發展如同“冬眠”
    這并不是桃源大酒店的“第一次停業”,
    此次關閉的桃源大酒店是濟南市經七路店,
    早前還有個“閔子騫桃源大酒店”,但也早在幾年前就停業了。
    “這幾年生意也不太好做了,3000多平方米的店面利用不到一半。”
    在負責人劉芳看來,生意難做主要原因還是酒店年頭長了,
    各方面老化、設施、裝修老舊,吸引不來年輕人消費。
    “這幾年婚宴接的也少了,年輕人都選擇去舜和、陽光美爵這種高檔酒店”,
    劉芳坦言:
    “以前也想過好好裝修一下,但是這么大個店面,砸進去三四百萬元裝修也看不到啥效果。
    【餐飲時報】查找了網絡平臺的相關資料發現,
    這幾年來,確實很少能找到桃源大酒店的信息,
    酒店創新不多,卻問題重重:
    品牌從未升級
    門店從未升級
    菜品常年保持不變
    宣傳上也鮮有其身影
    在如今這個以“季度”為周期考量品牌升級的年代,
    這樣“冬眠”一般的運營模式讓人“難以置信”。

    “巨人”并非轟然倒下

    一個月前還在苦苦“自救”
    一場疫情,讓“衰老”的桃源一下出現了“垂死”的跡象:
    “整個正月光退訂就有300多桌,與往年相比,營業損失有150多萬元。”劉芳說。
    危機之下,桃源大酒店并非沒有想過“自救”。
    從正月初一閉店后,酒店大堂就開始賣菜,
    過去一個多月里,因為很多員工是外地人無法回濟,
    劉芳就親自推廣線上外賣業務,
    “蔬菜、水果、海鮮、肉類、咸菜、面食、炒菜十余種……應有盡有,免費配送到家。”朋友圈里幾乎天天都有她這樣的“吆喝”。
    但是,想要扶起即將倒下的“巨人”,
    這樣的營收無異于“杯水車薪”。
    對于嚴重依賴現金流的餐飲行業
    沒有了客流量和收入“輸血”,很快就會面臨資金斷裂的風險,
    何況“這個酒店面積太大了,上下三層3000多平方米,每個月光房租就承受不了。”
    劉芳說,酒店也沒有得到過房租的減免,“房東自己也有貸款,他也挺難的。”
    一場努力卻徒勞的“自救”,還是抵不過餐飲的“三座大山”。
    “對不住大家了,
    我們實在撐不住了”

    做出關門的決定很艱難。
    劉芳說,她前一天晚上輾轉反側,直到凌晨四點才睡著。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酒店可能不會這么快走到這一步吧。”
    3月4日,濟南的天氣正在回暖,
    甚至還有顧客不知道桃源突然停業的消息,日常來桃源買一些蔬菜,
    劉芳一遍遍抱歉地跟他們解釋“不好意思,我們不賣菜了”。
    七八輛大車停在外面,三兩個人匆匆忙忙地進進出出,員工遣散、處理后續事宜,劉芳很忙。
    面對同行的震驚,她也只能艱難地擠出幾個字:“對不住大家了,我們實在撐不住了。”
    雖然桃源這幾年一直在走下坡路是業界都知道的事,
    可昔日大佬就這樣黯然離場,還是令人唏噓。

    “桃源們”的倒掉

    疫情一定不是“背鍋俠”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整個餐飲行業步入至暗時刻。
    洗牌潮、閉店潮甚囂塵上,很多人哀嘆,疫情讓很多正在前進的企業來了個“休克式死亡”。
    可是,除了震驚、惋惜之外,我們不得不反問一句:
    倒掉的企業,真的是挺不過疫情嗎?
    拿桃源舉例,成立25年:
    1、品牌老化
    年輕人早已經不知道桃源姓甚名誰。
    2、缺乏創新
    20年讓顧客感受不到創新和改變。
    3、坐吃老本
    支撐運營的,都是20年前的老顧客。
    始終對外界風云變化的競爭市場視而不見
    最終導致
    1、組織力層面:
    顧客和員工老化,沒有活力
    新鮮血液也吸引不進來
    2、運營層面:
    經營模式進入惡性循環
    菜品越來越便宜
    貴的食材和好廚師不敢用
    始終處于低水平運營
    3、品牌層面:
    從未進行過有效地品牌升級
    品牌勢能完全消失殆盡
    抱著曾經的“金牌匾”坐吃老本
    無法形成新一代消費者對它的品牌認知
    有“老本”可吃,其實本是桃源大酒店的“幸運”。
    截至2019年12月,在大眾點評上,還有桃源的老主顧在上面的正面評價:
    很多老濟南人對桃源依然有著“酒店大”、“適合聚會”、“菜品實惠”的消費印象,
    桃源大酒店本可以借此基礎深挖品牌特色,
    打透相關需求的顧客群,強化顧客體驗,
    并以此為發力點,不斷升級品牌印象。
    但20多年都沒有變過的門面和內部裝修卻一直在提醒消費者,
    一個甘愿老去,懶與顧客交流的企業形象。
    最后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適用于每一個企業。
    品牌活著一天,就需要升級一天。
    只有不斷審視自身的危機,同時做出響應動作,
    調整打磨自己的步伐和節奏,
    才能適應當下激烈的競爭環境。
    一直努力發展、而一時缺錢的企業,不會被淘汰掉。
    疫情淘汰的,
    是早已在市場中失去活力的“老弱病殘”,
    疫情只是加速了“桃源們”的倒掉,
    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餐飲時報】真心希望,
    這篇文章能給全國餐飲創始人帶來思考。
    (為保護隱私,桃源負責人劉芳為化名。部分資料和圖片來源于《濟南時報》)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16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5日 10:38
    下一篇 2020年3月5日 12:4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