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牌餐飲門店開業即火,
他們怎么做到的?
二、知名餐飲,品牌做得好、
廣告文案做得好、設計做得好、
什么都做得很好,他們都是自己做的嗎?
三、成功餐飲企業,產品天天搞創新嗎?
——這些,對很多餐飲企業來講,都是坑。
因為,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
△
追求一炮而紅是很多餐廳開業的頭等目標。
前幾天,一位餐飲人向《餐飲時報》求支招:
在上海開了一家小店,中餐、晚餐、夜宵都經營,開業活動做了,但并沒想像中的轟動效果,能給我支個開業吸客的好點子嗎?
另一位餐飲人則直接邀請記者前去參加新店開業活動:
“我們在武漢,這兩天有一家大店要開業,開業當天我們把其他店的預定全部挪到了新店,到時,二樓到四樓散客區全滿,其中還有一個重要領導的女兒在開業當天舉辦訂婚儀式,求的就是一個火爆開業……”
這兩個案例,說明什么?
兩位餐企老板雖然一個是小店老板,一個是大店老板,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開業追求越轟動越好,恨不能在開業時期做到“人盡皆知”、排隊成患……
這種想法本身沒有錯誤,但結果呢?
“總體來講,我還是有點失望的,因為那天顧客太多了,不光二樓到四樓的大宴會滿員,有些散客也因為受到熱鬧氣氛的感染而進店消費……還是我們預估出現了問題,服務員人手不夠,團隊沒有磨合好,菜品出品速度也不理想,當天投訴特別多……”
這是事后武漢那家大店老板給記者的反饋。
真相透露:
咱們耳熟能詳的那些知名餐飲品牌,別看他們開業時“人山人海”、經常爆出開業動警察維持秩序的新聞,
其實他們比誰都聰明,
新門店開業經常只開一半或者三分之一,
這是事實的真相。
他們從不會在開業初期、團隊沒磨合好、一切都在全新狀態時,超負荷運營,
因為他們要的是:顧客體驗感好、下次還來,而不僅僅是開業當天的火爆表象。
經驗總結:
開業一鳴驚人、一炮而紅的想法沒有錯誤,
但在追求轟動效果的同時,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萬萬不能因為服務不到位而讓顧客只做頭回客。
現在,很多餐飲人有了這樣一個心態:
越是開業初期,越低調。
“開業活動越隆重,顧客對你的期望值就越高,相對應的,失望值比例就會增加,這樣對餐廳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越是開業初期,店內越需要磨合,這個時候大力接客實在不明智。”
“專注做自己擅長的事”,這句話很多人都懂,
但真做起事來,總想什么都自己做。
而實際情況卻是,資源非常有限,專注力稍微分散就可能出問題。
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個關于餐廳做外賣、坑到自己的事情——
這家餐飲——長春的食八掌開始做外賣時,為了能對外賣訂單數據進行全面的把控和詳細分析,找了專業人士自己組建團隊,自行研發了外賣訂單處理系統,把來自各個平臺、電話、微信的訂單全部集中整合到自己的平臺上。“當時在長春能做這個軟件的人很少,還挺驕傲的”。
但系統運行了大半年,隨著客戶增加,軟件系統需要不斷升級迭代,對專業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對一個餐飲企業來講,這根本不是我們擅長的,維護和運營成本越來越高。
當時客服人員有將近10名,在人工成本上也是一筆額外的支出。
本意很好的舉措,卻拖累了整個企業的運營效率,而且成為負擔。
這件事情給了食八掌董事長老徐很大的啟示:“我們這個團隊,要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與核心價值不相關的業務,都要外包出去”。
在一段時間內,食八掌的財務、庫房到門店的物流都是外包的。
真相透露:
看似“無所不能”的知名餐飲企業,
其實他們更懂得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有的企業把品牌運營托管給專業公司,
有的把對外公關交給專業公關公司做,
還會借助更多專業公司為自己服務,
而不是什么都自己做。
經驗總結: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創業團隊要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與核心價值不相關的業務。
前兩年,快時尚餐飲風靡,
菜品全部高仿杭州餐飲,
“好玩、做爆款”成了產品研發的風向標。
“有一陣子,團隊研發菜品就跟上癮了一樣,出發點就緊扣“好玩”這一點,那個時候,我們餐廳的出新速度非常快,幾乎每周都有上新,消費者也買賬,追新、拍照、發朋友圈……”
“我們餐廳相繼在當地推出過夜明珠、爆炸盒子等風靡一時的菜品,當時顧客紛紛涌進餐廳,但沒多久,新鮮勁一過去,客人一下失去了熱情;其他餐廳模仿我們,人氣大大不如從前。”
經驗總結:
菜品過于追求好玩、有趣,天花板很低。
顧客新鮮感過去,很難持久。
一旦出現模仿現象,往往無力招架。
同時,品牌的形成,跟產品直接相關,產品的研發升級一定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進行。
真相揭秘:
國內幾家成功的餐飲企業,
一年都很難推出幾款新菜,
產品研發都圍繞著招牌競爭力產品的升級迭代,
很少新品推出。
這不僅是產品戰略,也是企業戰略。
對照看看,
我們是否陷入這幾個坑?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