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時報】原創視頻
江西一位餐飲同行,
因為所售洋酒沒有中文標簽,
被職業打假人勒索4倍賠償;
長沙一餐飲同行,
因為店內蛋糕沒有食品標簽,
被職業打假人“敲詐”1800元;
……
采訪每位被罰款或被“訛詐”的餐飲同行時,
每個人都還余氣未消。
生氣的同時,
更多是無奈。
職業打假人固然可恨,
但我們對法律法規知識的缺失,
也讓我們吃了無數啞巴虧。
哪些法律法規,
常常被我們無意忽略而吃虧?
哪些法律政策,
因為我們不懂不重視而被罰款?
這段視頻內容,
全部來源于餐飲企業的真實案例,
由《餐飲時報》記者采訪編輯,
不僅想讓餐飲同行從案例中了解更多法律知識,
也想讓大家廣而告之,
培訓自己的員工,
提升自我,
加強防范。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為什么顧客都去別人店里了?
2.吸粉吸金的餐飲軟文啥模樣?
3.凡這樣做的餐企,都火了!
4.職業打假人盯上餐飲,老板們注意了!
5.廚師連唱帶吆喝,進餐廳像趕集!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