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餐飲時報》給大家介紹一家
全新模式的自助餐廳,
——“奮斗者自主飯堂”。
這家自助餐廳到底有何不同?
最大特點:一是沒廚房,二是全部產品顧客看著做。
這是《餐飲時報》記者的現場采訪——
國內自助餐現實的情況是:
1.和三年前相比,中國餐飲市場的自助餐業態整體下滑;
2.國內做得優秀、生意火爆的自助餐品牌屈指可數;
3.很多餐飲人懷疑:自助餐這種業態是不是已經落后、將被淘汰?
看完奮斗者自助餐,這個品牌,將自助餐重新優化,從顧客體驗感角度將原有自助餐進行升級,重新定義了自助餐。
看以下《餐飲時報》記者的報道——
這是一進到餐廳里,讓記者首先感覺吃驚的柜臺:
▲一走進餐廳,《餐飲時報》記者赫然發現“奮斗者”餐廳內竟然有一處“羊肉現切區”——
倒掛著的新鮮羊肉,一位身穿廚師服在柜臺上操刀切肉,顧客要哪里,廚師就切哪里,這感覺像極了趕大集賣肉的情景。
柜臺前的宣傳語更是吸引人:羊肉鮮切才好吃。
不僅現切,還很新鮮,這個檔口放在顯眼的位置,效果可想而知。
▲肉香四溢的烤串區,不再是烤好了端上自助餐臺,而是現烤現賣。只見烤串師傅在柜臺后面動作嫻熟地翻轉著手中的烤串,撒孜然、撒辣椒的香氣不斷吸引著在座的顧客,烤好的烤串分門別類的放在自助餐臺上供顧客拿取。
旁邊,就是專人現場穿串——
▲現穿現烤, 肉質的成色、肉塊的大小、新鮮程度、操作人員現場穿串,這幾個元素結合起來,對顧客的誘惑力別提有多大了!
▲這是水餃面條區,和面、搟面、切面……
正在忙活的這位大媽是面點區的“中心骨干”,手搟面、水餃、小餛飩,每一樣都是手工現場制作。
就是因為現場搟面條,顧客點擊率明顯提高!
▲除了現場手工制作是亮點,奮斗者的原料展示也成為一景——
油、面、餡料、所用水都搬到臺面上來,敞開的態度更容易博得顧客的信任和好感。
▲在奮斗者自主餐廳,可以涮鍋,也可以烤肉,與其他自助餐提供的烤肉不同的是,奮斗者沒有將處理好的肉片放置在保鮮柜中,而是專門劃出了一塊區域:現刨肉類區。
刨肉機現場操作,刨好的肉片由“完全武裝”的大媽分別盛放在盛器中,是不是新鮮感傳遞的更好?
▲各種肉類丸子也是現場制作。
在其他地方吃丸子,顧客總愛擔心肉不好、添加劑太多,這是顧客的痛點,來到奮斗者就可以完全拋卻這個想法了。
專人現場制作手打牛肉滑、羊肉滑,顧客端走一盤補上一盤,現場手工制作,更像是給顧客的定心丸!
▲這是西式鐵板區。
牛排、魷魚、面筋等鐵板類美食,想吃什么也是現場點,由“大廚”現場制作,滋滋烹制的聲音直接鉆進顧客的耳朵里,仿佛在向每一位食客傳達著“好吃”概念!
很多自助餐餐廳,都習慣把烤好的肉串放在保溫燈下繼續保溫,導致口感硬柴,而在奮斗者自助餐,顧客吃到的,都是現烤的。
▲烤鴨作為自助餐廳的“大菜”,一般都是由烤鴨師傅片好之后卷起來放在盤子里,但是在奮斗者,烤鴨變換了另外一種賣法——
烤爐就在取餐臺后面,烤鴨師傅將烤好的鴨子堆滿了取餐臺,被烤的黃燦燦、油亮亮的鴨子在顧客的眼皮子下面片好,不論是陳列方式還是保溫程度,相比其他餐廳都更接地氣了,帶給顧客的也都是全新的感受。
▲ 一般的自助餐,披薩也是提前烤出來,再進行二次保溫。通常吃到嘴里的時候,就已經像“皮糖”一樣硬了。
但在奮斗者自助餐廳,剛剛從烤爐端出來的披薩,成了的“氣味”擔當。
現做披薩的香味,特別刺激顧客的食欲,這個區域反而成為顧客最愿意排隊等披薩新鮮出爐的熱賣區。
▲這是蔬菜自選區,看到這帶有噴霧的畫面,記者仿佛置身于一家明檔餐廳而不是自助餐廳了。
在自選蔬果區域,顧客看沒看到蒸汽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蒸汽噴霧的目的簡單直接:就是體現新鮮!
奮斗者自助餐,是火鍋+自助,這些蔬菜,就是為火鍋準備的。你說說,如此新鮮的擺放,顧客是不是體驗感更好?
▲自選主食區的食材種類也比較豐富:小粽子、蒸南瓜、煮花生、毛豆、山藥、流沙包還有紫薯……
這個部分隨時用蒸汽蒸,避免了一般自助餐產品風干的問題。
現場蒸、并且保溫保濕效果良好。
▲漁網裝飾下的海鮮餐臺,下面鋪滿冰,新鮮感十足。
▲在奮斗者,記者還發現了它的一點不同:別的餐廳“隱藏”在幕后的食品留樣專用柜,就放置在一進餐廳的門口位置,里面的各種食品留樣讓人一目了然。
▲在入口的位置,食品安全承諾書占了整面墻——
有員工的健康證展示、牛羊肉產品公示、自查記錄和監督檢查記錄,以及各類原料檢測報告……
▲在餐廳門口,記者也發現了兩個提升營業額的點——抓娃娃機和特色小吃車。
餐廳負責人表示,這樣安排一開始其實不是為了提升營業額,而是盡可能的留住等位的顧客,但是后來發現,這兩個設備還發揮了更大的功能,就是讓顧客在等位的時候就開始消費!
奮斗者自主飯堂,
這四大方面最不同——
1.能現場做的決不在后廚完成
不管是面檔區、刨肉區還是鐵板區或者披薩區,記者發現,奮斗者自主飯堂最大的不同點就是“能在現場制作的一定不在后廚完成”。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奮斗者餐廳創始人蘇雙成(山東驕龍集團總經理)告訴記者,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顧客看到端上餐桌的美食的整個制作過程。“類似于打造了一個明檔自助餐廳”,這樣一來,與其他的自助餐廳就產生了差異化!
2.新鮮感
與在后廚制作完成把菜品端出來擺上不同,現場制作的菜品不論是從口感上,還是保溫方面,都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菜品的新鮮感,新鮮感有了,菜品的口感也就有了保證,同時信任感產生。
3.互動體驗
對于餐廳來說,除了要把菜品的口味把控好呈現在顧客面前之外,越來越多的餐廳開始注重打造“體驗感”了。
在奮斗者自主飯堂,廚師在檔口操作,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烹制菜品的煎炸聲,這些元素組合起來,讓顧客就像趕集一樣挑選自己喜歡吃的菜品,就餐體驗感瞬間提升!
4.陳列方式改變,減少浪費
“明檔自助餐廳”的定位,使得每一位進店消費的顧客都感受到了奮斗者的不同,除了給顧客帶來感官與體驗上的不同之外,對于餐廳來說,陳列方式的改變,其實也從側面減少了浪費。
顧客隨取隨做,每個檔口的廚工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食材預估。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好廣告詞帶來大流量:餐廳寫廣告詞有6大套路
2.最牛的設計,不是“好看”,而是讓產品銷量大增!
3.玩營銷、高顏值已留不住顧客,真功夫才能!
4.餐飲新一輪競爭:聚焦食材
5.想搶人又沒有好招:先看完這篇,保證你分分鐘出思路!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