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導讀:拿著自己的積蓄好不容易開個餐廳卻經營失敗了,這是為什么?每個人創業都是抱著美好的想法去的,但卻在實施過程中不幸夭折,餐廳經營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小編為大家分享餐飲創業容易失敗的老板類型,看看你占了幾條?
1、打發時間型
這類人士主要是太太們及退休人員,他們有閑置資金,有充足時間所以想找點事情做。而餐飲是很容易進入的行業,所以他們選擇了這個行業,我舉個例子,在深圳的投資大廈大堂,幾年前曾經開了家加盟的咖啡廳,投資方是兒子,經營者是退休的母親。由于是加盟,裝修、產品、品牌都有固定模式及優勢。
但一年后,她放出“轉讓”的信息,我在與她溝通時,他說:“錢是沒有虧,但身體累壞了”!因為如果她不在現場,廚房員工出品隨便,大廳服務員飛單(就是賣了產品不進收銀機,現金進了服務員口袋)。當她發現問題時,必須要自己親自管理,對別人已經沒有信任感。她從早上7點到餐廳,晚上8點離開,不到3個月就累垮了!
2、創業,小試牛刀型
這類人大多是應屆畢業生、待業人員。他們認為餐飲很容易做,找個好鋪位,請個好廚師,做好宣傳就行!俗不知好鋪位找到了,被租金嚇跑了!好廚師找到了,被工資及提成嚇壞了!傳單印好了,被顧客丟到垃圾桶了!我有個朋友在上海開了家家鄉菜館,師傅是老家的親戚,開始生意火爆,自己意氣風華。但不到半年,廚師被旁邊餐飲的老板以雙倍工資挖走。后來再找老家的親戚廚師或當地的社會廚師,都沒有原本廚師的出品好,餐廳周邊的客人吃慣了這個廚師的菜,全走的旁邊的餐廳去了!自己的餐廳后來也關門了!
3、大展雄圖的合作型
這類人大多是曾經經營過餐飲管理的,或者在另一個領域曾經成功過,想轉行的。他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人際關系,一般以合作的方式創業。開始時躊躇滿志,但經營一段時間后,股東意見分歧大(無論是分紅方案、發展方向等,就算是合作前確認的,后來都變了)
有位經營餐飲超過15年的朋友與兩個IT人合作,IT人全投資,說好第一家占干股10%,如果開第二家,就給30%干股,結果第一家很成功,第二家要籌備時,就沒有按照原先說法執行,結果不歡而散。但那兩個IT人經營的餐廳2年后餐廳全關門了!他們可能覺得第一家已經有成功例子,又有原班人馬,第二家應該很容易,但他們沒想到餐廳的良好經營,需要專業性和持續性來維持的!
4、高熱癥
企業的自身定位和宣傳表里不一。明明是一家普通的酒樓卻叫早茶店,明明是普通的菜館卻說什么高檔海鮮,沒有抓住經營的本質。餐廳要知道餐飲經營的五要素產品、價格、環境、服務、店面緊緊抓住這五點,不夸大、不縮小,讓顧客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5、狂想癥
妄想自己具有至高無上的才能、洞察力、價值、勢力、知識、身份等等。在這種念頭的驅使下,病人會刻意改變生活方式來迎合妄想,變得奢侈、傲慢、狂熱起來。自大妄想可能有宗教內容,例如相信自己有來自神明的特殊訊息。
在一個小縣城經營范圍不足200平米的,每日流水不過2000元左右,現在自己卻要搞加盟連鎖加盟,基礎還沒打好,就妄想做大做強。每一個成功的餐飲品牌都要練好內功,菜品過得硬、服務沒有死角,管理流程化體系化,這樣才有成功的機會。不切實際的想法很多,踏踏實實的工作很少。
朝令夕改,前后矛盾,讓員工無所適從。誰知道老板哪句話是真的?所謂君無戲言,講的就是不可以亂說。中小餐廳要看到自己的現實,做好能做的事。
6、夜盲癥
以為經營環境不會變化,沉浸在小打小鬧中自娛自樂,一旦商圈內出現“黑馬”,束手無策,坐以待斃。近年來,房地產造城運動興起,經常會出現新商圈形成、舊商圈消亡的狀況,看不見這種變化,后患無窮。夜盲癥是餐飲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也是多發病癥。
7、敗血癥
企業的產品線喪失了吸引客戶的能力,企業陷入困境不賺錢。希望把天底下所有的特色品種全部收入菜譜,形成一個大雜燴、四不像,沒有人知道這里的特色究竟是什么。把核心菜品淹沒在大量的招牌菜中間。
8、多動癥
經常反復促銷,久而久之損害了企業品牌,企業經營過程中要謹慎促銷。真正成功的酒店餐飲是很少搞打折促銷活動的。多動癥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是不停的改換門廳,餐廳生意不好,經營者就今天粵菜、明天川菜、后天日本料理的不停改換門廳。這樣給顧客錯亂的感覺,往往越換生意越差。
9、錯亂
明明告訴顧客,收款打個88折,可是到了顧客手里,卻變成了98折。自己還振振有詞:酒水不打折,海鮮不打折,主食不打折……。絕大部分餐飲企業,做的是回頭客生意。顧客是不可以欺騙的。還有經營定位的不準確,不知道顧客需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賣的是什么?把簡單的認為的復雜化等等都是錯論證的表現。
10、盲目自信的人
這種人在以下幾種得類型里最多。想開餐廳,就會做一些調研。逛了幾家同類型餐廳,去看了人家的店面環境風格,嘗了嘗什么味道,密集的多體驗了幾次,腦子里也有了一些對餐廳的認識,認為都看懂了。當和一些朋友聊天的時候,由于自己近期對餐廳的思考比較多,見識,研究也多一些,所以比起從未思考過的朋友來說,他在和朋友爭論話題時,具備相對的一些優勢。
通常會被朋友認同,并且贊賞他的一些觀點。這些都給他增添了自信。會加速的讓他認為,他已經完全成為了高手,或是專家。于是乎,信心滿滿的開始實質的行動。這類人最后壯烈犧牲的最多,但是遺憾的是,最終他也認為,他的失敗,只是因為運氣不好。
11、迷信的人
這類人也比較常見,對某一類工種比較重視,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認為只要有了這一個要素,就萬事具備了,其他的全都不重要。思想十分片面,或是說,受到傳統落后的思維控制。他不懂得,一個麻雀雖然小,但是要能飛,也要五臟俱全的身體健康才行。在他們的思想里,只要有翅膀的都能飛,就一定能飛。結果就不用說了,根本飛不起來,即使回光返照的撲騰的離了地,也迅速的摔了下來。不多說了,以前的文章里早就多次的寫到過。
12、固步自封的人
不能與時俱進,總是停留在某一個經驗,或是經歷上。看不到,也不去看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態,不懂得,競爭力,吸引力是要靠不斷的完善才能持續具備的。這類人,說到底,是缺乏進取精神和競爭意識。不懂得市場是動態的,不斷發展變化的,每一個階段面臨的情形,背景,都不同。原本具有的優勢,會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競爭者的強大,而變得不再有優點。一味的沉迷曾經的優勢,閉關自守,夜郎自大,結果難逃被淘汰的結局。
13、功利心太強,摳門的人
這類人會算計,其實原本是好事,但是程度太過份了。就會被數字束縛住。他們腦子里永遠是投入與產出的問題,一腦子公式和賬目。算計的程度如果過份,就會變成一本爛賬。思想里,也永遠是擺在眼前的短期利益。因為這些利益,可以很快體現出來。但是,他忘記了,有很多的更大的利益,潛在的利益。
這個問題,很難說清楚,但是世事大都是如此。大都時候,立竿見影的事情并不多,短期利益和長遠的利益永遠處在矛盾中,如何的取舍,是這類人的難題。他們大都只管眼前,而忽視將來。為了小利益,而為將來造成大的隱患。這些隱患聚少成多,最終形成頑疾,不治之癥,那么失敗,死掉也是遲早,正常的事。這類人的問題,我在以前的《舍與得是大智慧的》文章里說到過。
14、本末倒置的人
因為懶惰,軟弱,不自信。所以就要過分的依賴,有的老板過于依賴下屬。重視下屬的專業,表率,榜樣,帶頭作用。而他其實忘記了,在他的團隊里,他才是老板,最專業的,最大的榜樣,表率,帶頭的,應該是他才對。這個次序如果搞亂了,很多時候,中央集權沒落,宦官當道,老板名存實亡。在雇傭關系中,老板與下屬其實同樣存在競爭關系。
無論哪一方過度的弱勢,依賴對方,對企業都不是好的現象。這樣的人,有一個優點,就是他們重視人材,這一點是閃光的。但是好的人材,強的人材,要有好的老板,強的老板。沒有好的老板,他的人材會變成庸才,或是更壞的結果,變成魔鬼!老板可以不專業,可以是外行,但是一定要有管理的知識和素質。否則,完全的依賴,最終的結果,大都被掏空,被擠死。
15、人品不正的人
這類人可以歸結于是本質的問題,用流行的話說是“人品”問題。此類人根本就不適合從事餐飲業。本質上,喜歡偷奸耍滑, 擺弄小聰明,愛占小便宜。自以為全世界就他聰明 。總是期盼著占便宜,尊崇少付出,多收獲。甚至不付出,就能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的真理。能騙點就騙點。
可想而知,這類人做出來的餐廳是什么樣子,最基本的質量都會被他像墻角一樣一鍬一鍬的挖空,這樣的餐廳能有人去嗎?貪小便宜,最后吃大虧的就是他。賠掉全部的投資之后,他依然不會明白,他到底輸在哪里。他還會認為,他占得便宜不夠多。他的思想里,其他人都是傻子。而事實上,地球人都知道,他才是最傻的。這類人基本上無藥可醫,做別的行業我不知道,但是這類人做餐廳,結果是百分百的失敗,倒閉關門的速度那是“相當”的快!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長按二維碼,可訂閱《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品牌 | 創意 | 營銷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本文由【餐謀長聊餐飲】整編于
餐飲創業圈,編輯/Nana
(注不注明出處是你的事)
上下拉動 | 聯系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