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餐飲行業大發展,銷售額瘋漲、門店數量瘋漲。其中,有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當下有很多餐飲老板是跨界者。這波跨界者有的一開業就爆滿,把周邊老牌餐飲打得七零八落。有的跨界者開業3個月就倒閉,成了炮灰。
這些跨界者究竟是來革傳統餐飲人的命?還是來交學費當炮灰的呢?今天,就來聊一聊那些跨界的餐飲者們!
1
那些跨界者們
跨界者很多,但是細分下來,那些跨界者無外乎以下幾種:
▍1、餐飲產業鏈里的上下游,做餐飲。
正大集團集種子業、種植業、飼料業、養殖業、農牧產品加工、食品銷售、進出口貿易等為一體,打造出完整的現代農牧產業鏈,近幾年開創了:
可喜可禾、面小蠻、雞醬法、好時煎餃、嘿!鮑伯、明洞37號、原本飯時等品牌。進軍早中晚的快餐市場,憑借其供應鏈的優勢,做招商加盟賣原材料。
▲賣原料加工的,開餐廳
▍2、同行業跨不同領域。
當下餐飲行業細分下來,不同領域之間,彼此也算是跨界。譬如,之前是做中餐的,然后創立火鍋品牌;之前是做西餐的,然后創立中餐品牌。這些行業內人士的跨領域,更有競爭力。
譬如:百勝餐飲做火了肯德基之后開了必勝客、海底撈這艘餐飲航母內部孵化“U鼎冒菜”、外婆家做高端創意菜“宴西湖”等……
▲海底撈從火鍋跨行外賣
▍3、知名品牌完全跨界做餐飲。
在其本行業(跟餐飲完全不相關)里已經相當出名的企業,跨行做餐飲。
比如:格林豪泰收購大娘水餃、無印良品咖啡店、1921GUCCI餐廳、LV的翡翠酒家、西太后的咖啡館、Dunhill(登喜路)概念餐廳、Blancpain寶珀餐廳、悅詩風吟咖啡甜品…….
這部分跨界做餐飲的是另一個已經具備影響力、內部機制成熟的企業。
▲咖啡、甜點、面包受沖擊較大
▍4、高舉IP大旗變現
“IP”這兩個字,透露了一個關鍵詞,流量。
在大眾領悟里享受盛名,自帶人氣的人或物,有粉絲們為此買單的名人,需要一個渠道讓粉絲們來進貢。譬如開餐廳的明星數不勝數:薛之謙的上上謙、胡歌的FOUNT 日本料理、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黃曉明的熱辣壹號、孟非的小面、杜海濤的熊樣功夫面等等……
除了明星之外還有網紅開餐廳,譬如同道大叔的咖啡廳。
▲同道大叔的星座主題咖啡館
▍5、普通外行人投資餐飲
上述4種是確實存在的跨界者,但所占比例較少。
大部分投資餐飲的人士,還是普通外行人。他們能夠投資餐飲,除了有錢。往往還外帶其他特長或資源。譬如:有些人在當地吃得開人脈廣,拿地便宜,辦證方便。有些人之前是做裝修生意的,自己開店裝修既漂亮、又省錢。還有些人以前開工廠的,很會管理,手下的廚師經理服務員們,工作積極性非常高。
2
跨界者是如何取代傳統餐飲人?
▲被取代不是一件壞事,恰好點明了未來出路
把梳子賣給和尚,這個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關于這則故事結論——它是一件成功的銷售案例,但不是一件成功的營銷案例。銷售員告訴和尚,信徒用這把梳子梳頭可以祈福保平安,于是和尚買單了。其實,這里面的需求是祈福,梳子可以換成任意產品。比如,洗發水、護發素、發卡、發簪等。
有些傳統餐飲人看不懂跨界人干餐飲是怎么回事,甚至不知怎么就被“餐飲新人”給撂翻了,其實回頭想想這個案例,或許就知道一二。
▍1、醉翁之意不在酒型:
像正大集團這樣的上游供應鏈出身,自己開餐廳,他的優勢在于有穩定的產品供應和更低的成本。而且,他目前旗下的幾個品牌都是,快餐性質的餐廳。像可喜可禾、面小蠻、雞醬法、好時煎餃、嘿!鮑伯、明洞37號、原本飯時等品牌。
面積小
成本低
供應穩
正大集團下的品牌走的路子大多都是小門店,招商加盟的路子。除了一次性加盟費之后,還有穩定的產品供應。它的優勢和盈利點更多是在后期的產品銷售上。那么,市面上一般的同類型要跟他競爭的品牌,如果沒有像正大這樣的供應鏈,對于加盟商來說意味著更高昂、更穩定的原料。
如果雙方打到白熱化程度,正大集團出招:“一次性購買12個月的原料,免費送加盟、送培訓、送開業方案”。對于那些只有品牌,沒有東西落地的企業,兩者已經不在一個維度了。
正大的做法,跟當年米其林輪胎為擴大銷售,制作米其林美食食譜的道理相同。
▲米其林起初做美食榜是為了擴大輪胎銷售
▍2、搶地盤型
這種跨界者才是最可怕的。因為人家有經驗,有技術,還有人,各方面完善成熟。盡管不同領域之間會有一些差異,但是在大方向上還是相似的。
譬如火鍋店老板的開中餐館,火鍋店雖然對于大廚的依賴度不高,但是對于老板來說新開中餐館,菜品的備貨量、廚師招聘以及管理,就成了新課題。但是,基于對火鍋店的經驗,這部分跨界老板,對于餐廳的選址,品牌的營銷,如何跟有關部門打交道以及抓服務,都有自己的一套。
▲這部分跨界餐廳老板才是真威脅
例如海底撈做“U鼎冒菜”,火鍋跟小吃快餐,算是兩個領域的事。
但是,冒菜和火鍋在某些地方又很切合。比如,食材的原料,因此,“U鼎冒菜”借助海底撈的供應鏈,發展的很快。據聞,U鼎冒菜已經在今年初提出上市新三板的申請。
▍3、無心插柳可能柳成蔭
這種在原本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企業,頂著自帶的光環跨界做餐飲。他們:
有錢
開餐廳他們不差錢,看中哪塊鋪子自有渠道經理去和甲方老總談判,要什么樣的裝修內部設計師伸手即來。即便餐廳失敗,對于它們來說只是個小成本試錯。
有人
企業本身制度和部門齊全。大企業在招人時,員工的素質相對較高,學習新知識、新技能也比一般人快。同時,自身的HR部門強大,縱使是外招一些有經驗的餐飲人,那也是手到擒來的事。
有名
LV、Gucci、西太后、Dunhill、Blancpain、無印良品、悅詩風吟……一個個都是在自身領域有相當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的企業,跨界做餐飲,餐廳的知名度從一開始就有了。相比較普通跨界者,這些企業自帶名氣和初始客流。
囿于價格和目標客戶的限制,這些大牌跨界餐廳的日子喜憂參半。其中,無印良品和悅詩風吟的咖啡廳目前在市面上的口碑不錯。
▲暴雪游戲公司拍電影,召喚一群人的集體回憶。開一間主題餐廳,為這群人提供線下活動場所?
▍4、高舉IP大旗變現之路
對于當下明星們來說,坐擁成千上萬粉絲,這是一筆潛力無限的金山。有些當紅小鮮肉拍電影,粉絲們反復買電影票,用實際行動來支持自己的偶像。但是電影放映期短,有些合作模式不一樣,這些錢不能直接落入本人的口袋。
有的明星開潮牌服裝,但是衣服屬于耐用品,一個月買不了幾件。所以,有人氣的明星們需要一個收現渠道。餐廳就成了大家接收粉絲進貢最好的渠道。
好管理
大眾都需要
一日三餐消費頻次高
一頓飯的價格也不低
于是,薛之謙的上上謙、胡歌的FOUNT 日本料理、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黃曉明的熱辣壹號、孟非的小面、杜海濤的熊樣功夫面等等……就出來了。還有網紅開的餐廳,譬如同道大叔的咖啡廳,這和明星們是一個道理。
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很高興遇見你”當初那么火,盡管其自身在有些方面不足或監管不到位。可是深入市場的三四線城市,“很高興遇見你”的影響力仍然在。
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辣府”,打著丁曉峰以及一幫明星的光環在做麻辣火鍋。但不一樣的是,辣府內功修煉很深厚,產品服務都到位。里子面子都有了,所以“辣府”成為明星開餐廳的典范。
對于明星們來說,他們開餐廳是為了收粉絲進貢。餐廳本身并不重要,它可以是精品店、游樂園、服裝店、小吃店、書店等等……
▍5、攜一技之長的新手老板
當下餐飲行業大發展,開一家大眾餐廳的成本水漲船高。以在當下上海開一家潮汕牛肉火鍋為例,開一家火鍋餐廳。轉讓費、裝修、房租、設備、人員、原料、打點……最低都要200萬左右。
這道門檻就已經直接pass掉相當一部分外行人了。
然而,跨過這道門檻的,無非是兩種人。
一種人,這錢是我自己賺的。
在其他行業賺到200萬以上,以當下經濟形勢來估算,是個成功人士。其必然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長,或善于社交、或精于管理等,他們有一定的戰略眼光。花了真金白銀來干這個事,心里掂量過很多次,才下決心去做,而且往往這類跨界者眼光很獨到。
▲那些你想不到的不敢做的,跨界餐飲人做到了
比如:當下最火的“局氣”老板韓桐,以前是開旅行社的。 他旗下第一家餐飲品牌是“第8號苑”,后來慢慢的才有了“局氣”。起初他設計“第8號苑”,主打情懷,并且只接待80后人群。來店就餐需要出示身份證。雖然很多餐飲老板在談定位年輕女性、精準人群,可真打開門做生意,隔壁阿公阿婆帶孫子來吃飯,你不接客嗎?
跨界做餐飲的“雕爺牛腩”,雕爺是個網紅。 但雕爺這個網紅,和同道大叔類型不同,他沒有后者那么多的粉絲崇拜。他做電商賣精油、做餐飲賣牛腩、做APP專門做美甲美容,他是依托在同一人群做的不同細分。他用一碗牛腩,顛覆了很多人對餐飲的印象。不管結局如何,起碼錢掙到了。用毛主席的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雕爺跨界餐飲是成功的。
另一種人,這錢不是我的。
有些人含著金鑰匙出生,開餐廳對于他們來說只是開個餐廳而已。沒有經過系統的調查,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僅僅是因為我要找個事做,選擇當地黃金鋪位開店。這樣的餐廳往往有創意的餐具、精致的環境、高逼格的工服、當地市場不常見的餐飲品類,卻有著拙劣的服務和不穩定的菜品。
這樣不符合市場規律的餐廳,往往卻活得很滋潤。
他們在當地有著自己的人脈和資源,還繼承父輩們的人脈和資源。一開業,親朋好友們一刷二刷三刷。推儲值卡,有些人礙于情面一萬兩萬三萬的往里充。
筆者對此深有感觸,這些含金鑰匙出身的人除了有資金還有人脈和資源外,天生還自帶“幸運”屬性 ,對餐飲不了解,結構和設計不合理。但有時候真的是餐廳生意格外的好,每天客流如云。這部分跨界餐飲者活下來的比例也比較高。
然而這類餐廳通常是“一家賺、兩家平、三家虧”。一家店一時生意好,能夠掩蓋很多缺點,如果開分店,就會將問題暴露甚至形成災難。如果不沉淀自己深入餐廳了解每一個細節,縱使有資源傾斜和幸運眷顧,他們開不了很多家店。
最后一些賣二手車起家、賣電腦起家、賣服裝起家的普通跨界餐飲老板們,雖有一技之長,但優勢微弱或與餐飲聯系并不緊密,由于經營不善,最終淪為市場下炮灰的很多。
▲自帶資源不強大的普通跨界餐飲老板需謹慎
筆者說:
不學習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這條亙古不變的真理,放到現在依舊適應。猶記得微信興起的那幾年,二維碼還是一個新東西。某餐廳老板怒罵上門推銷的某團購網銷售員:“前幾天新聞都報道了,掃描二維碼被騙幾十萬,你們搞這些二維碼什么都是騙人的,你給我滾!”
僅隔幾年,去小攤上買個煎餅果子,老板放倆二維碼,一個微信一個支付寶。
跨界餐飲老板,他們堅持的某些觀點和理論,之前被傳統餐飲人士所排斥,但他們成功了。他們把自己的經驗和優勢,與餐飲行業的基本特性結合,走出一條新路子。有人說,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使然。可是,這只虎是母老虎還是紙老虎呢?
時光轉到現在。無人化點餐、眾籌、直播、頭條號、小程序……面對這些新興的東西,你的態度決定了餐廳的未來。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并授權發布
▼
玥老板&胡茵煐,上海眾郝創意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首批餐飲O2O理論實踐者,專注餐飲全案營銷,數十年餐飲線上線下營銷經驗,曾服務西貝莜面村、新加坡同樂餐飲集團、三人行餐飲集團、耶里夏麗餐飲集團、陳記順和、潮牛海記、伊佳林開心夢工場等品牌。(微信公眾號<眾郝創意咨詢:ichonghowe>)
* 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聯系作者,微信號:yuelaoban
編輯 | 紅餐網_白唐
號外!號外!
2月21日,新年首場《餐飲財富智慧分享會》將在廣州舉行。
紅餐網與一眾餐飲精英,共探餐飲經營之道。
我們分享智慧,您來贏取財富。
識別圖中“二維碼”
或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報名(電話報名也可哦)
↓↓↓
點擊“閱讀原文”立刻報名!
↓↓↓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