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導讀:餐飲行業跟風,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99%的餐廳,都是在學習和模仿別人的基礎上做出的創新。更夸張的說法是:餐飲,本身就是一個靠“跟風”來獲得進步的行業。然而一味模仿,到最后會像流水線上生產的產品,毫無特色和新意。因此,餐飲老板得首先了解成功者的優勢,而不是一味盲從。
起源于濟南的“黃燜雞米飯”,因其肉質鮮嫩、湯濃味厚、米飯如玉的鮮明特點,成為特色餐飲項目。無論在項目展會還是現實市場,加盟店在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增加。
2013年以來,這道濟南名吃在全國可謂“如魚得水”,如餐飲界的一匹黑馬意外風靡,20000多家加盟店迅速占據了大街小巷。
然而不久前,南京市食藥監局對其食品原料——雞肉來自無證加工作坊、隨地堆放、索證索票不齊全、不規范等問題的曝光,數十家店關門,無疑給了黃燜雞米飯店加盟商們“當頭一棒”,也為跟風創業者帶來了警示。
但此“跟風”非彼“跟風”,盲目跟風的結果必然不會讓人滿意。因為單就餐飲本身來說,是很難有完全原創的東西的。品類,烹飪方式等一些條件有限的情況下,要真正全部原創是不可能的。
而他們與盲目跟風的餐飲老板差別就在于:跟風是完全復制別人的成功模式,而創新則加上了他們自己的特色。盲目跟風是不加入自己的特色,完全照搬別人的模式。
1、形勢上沒搞明白
從品類上觀察,當初的烤魚到柴火雞,再到最近的火鍋和小龍蝦,都是跟風現象最明顯的幾個品類。小龍蝦店“遍地開花”,不由讓人想起曾經紅遍大街小巷的麻辣香鍋、黃燜雞米飯、重慶小面等小吃。
扎堆投資的現象被稱為“羊群效應”,投資者看到目前小龍蝦店效益好,在對市場沒有準確調研的情況下跟風入市。
投資者該如何選擇加盟連鎖企業?首先得看加盟品牌影響力如何,能否提供后續服務,減少投資者后顧之憂。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餐飲企業的生命周期平均為2.5~3年,其中投資回收期為8~18個月,成長期為18~28個月,而連鎖加盟體系建立和完善期需要24個月。
相比之下,餐飲連鎖特許商發展時間越長、越成熟,投資者承擔的風險就越低。
大多數餐飲老板都是看人家開一家店生意火爆,也去跟風效仿。但是最后卻關門大吉了,為什么呢?
餐飲老板忽略了一個餐飲行業目前的形勢:僅僅是味道好還不行。想光憑味道留住消費者的老板,就像靠肚子里的孩子留住丈夫的妻子。沒有一點情感因素,這事兒還真不好辦。
做餐飲就像經營婚姻
需要和顧客產生感情
在互聯網時代,“味道為王”的風光歲月早就過去了。現在,餐廳的味道只是最基礎的條件,是那個“1”。沒有良好的服務、消費體驗、營銷,后面的“0”就永遠加不上去。
任何一家牛逼的餐飲企業,都不可能完全靠產品征服顧客。
比如麥當勞規定了向顧客提供快捷而周到服務的六個服務步驟,他們叫做“與顧客應對的六個步驟”:
1、與顧客打招呼
麥當勞要求每一位服務人員都必須在正確的時機以正確的用語招呼問候顧客,而且必須精神抖擻,面帶微笑,大聲的向顧客打招呼問好。
當顧客一進店就聽到服務人員熱情、真誠的問候,會立即對麥當勞產生好感。因此麥當勞在工作手冊中明確規定了打招呼的問候用語:“歡迎光臨”、“請到這里來”、“早上好”、“晚上好”等充滿溫情的語句。
2、詢問或建議點餐
顧客準備點餐,服務員須保持一套慣常的禮貌用語,諸如“您要點什么?”、“請問您需要些什么?”等。
若顧客詢問新推出的產品或促銷活動,服務人員必須以適當的速度、親切的語氣,簡單而清晰的為顧客解說,以增加顧客購買的興趣。
顧客點餐完畢,服務人員必須復誦一遍顧客所點購的食品與數量,若發現錯誤須立即更正。
另外服務人員應該抓住機會想顧客推銷食品,但建議的食品不要超過一項,以免引起顧客反感,例如“今天天氣這么熱,您需要增加一個甜筒嗎?”
全部點購完畢,服務人員必須清晰的告訴顧客:“您所點的食物總共**元”,以便顧客在服務人員拿取食品時掏出錢來準備付帳。
3、準備顧客所點的食品
服務人員應先對顧客說“請稍等”,然后默記顧客所點的食品內容與數量。
另外服務人員對拿取食品的先后順序與放置在餐盤上的方式必須特別留意,因為這關系到食品的品質及食用的時間。
為此,麥當勞制定了標準化的食品準備順序:奶昔——冷飲——熱飲——漢堡——派——薯條——圣代。而且服務人員在擺放商品時要注意標志朝向顧客,薯條靠在包上。
4、收款
當服務人員從顧客手中接收支付的金額以及找回零錢時,必須大聲將各項金額復誦清楚。例如:“謝謝您,總共45元,收您50元,找回您5元。”
當找回的零錢較多時,服務人員應將零錢放在托盤內,以方便顧客拿取。
5、將顧客點的食物交顧客手中
服務人員將顧客點購的食品全部拿齊后,用雙手將托盤輕輕抬起送到顧客面前,并禮貌的向顧客說明,例如“讓您久等了,請看一些是否都齊了?”、“請小心拿好”等。
6、感謝顧客光臨
當顧客拿好食品離開柜臺時,服務人員應真誠的說:“謝謝惠顧”、“歡迎再度光臨”、“謝謝光臨”、“祝您愉快”等祝頌之語,使顧客對麥當勞留下較好的印象,以至今后可能再來。
在這種標準的服務顧客的六個步驟背后,麥當勞公司要求服務員做到“用心待客”。特別是計時工作的女孩子,她們的服務禮貌周到、迅速準確、親切,歡迎熱情自然,音量的大小適當。從“0”到“1”的積累,是每個餐廳都需要的。
2、優勢上沒抓重點
餐飲行業的大多數跟風者,不比成功人士輕松。時間、精力、財力,都得付出雙倍乃至更多。但是,生意不起反落,仍然不見起色。
一味模仿,到最后會像流水線上生產的產品,毫無特色和新意。因此,餐飲老板得首先了解成功者的優勢,而不是一味盲從。
有些互聯網人看到赫暢把黃太吉玩得風生水起,也想以身試水。心想:別人跨界做餐飲能行,為什么我不能?
其實,他沒弄明白的一點是:互聯網餐飲的成功,永遠只是個例。
黃太吉本身,就具有不可復制屬性。他的優勢和成功在于:天時地利人和。
在互聯網浪潮、餐飲板塊空缺、加上互聯網營銷思維,每一樣,都是黃太吉成功必備條件。因此,就算你完全照搬黃太吉的互聯網思維,你依然很難成功。模仿可以,需要有自己的創意和特色。
3、營銷上又懶又low
馬云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往往死在明天晚上。”
餐飲跟風行業里,也有這樣的現象:掌握了技術,也明白了成功對象的優勢,為啥有些餐廳還死在第三天上呢?
原因就在于一個字:懶。什么都想撿現成,什么都想照抄,懶得思考,懶得創新。
“拿來主義”這一套,不適合做餐飲。正如齊白石所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打個比方:很多年前,餐廳開業請個明星助陣或者豪車美女相配,十分吸引眼球。
但如今再用這些招數,很多消費者已經審美疲勞,反而會覺得“這家店沒有自己的想法,只知道模仿別人,太low”。這樣,很多人還沒進店消費就對你產生了這樣的刻板印象,想必他們日后來消費的機會也不是很大了。
完全照搬成功者的營銷手段,不僅對自己不負責,對別人的創意也不尊重。這樣的跟風行為,對于餐企來說無疑是圈地為牢,作繭自縛。尊重別人的同時,也要尊重自己。
4、成功者都長什么樣?
成功者大都類似,失敗者各有各的失敗原因。
縱觀整個餐飲業,成功者有一些共性:
1、創新能力極強
餐飲里說的創新,包含兩個層次:
第一層經營方面:這一層面是顧客能具體感受到的,新菜品更新頻率不能低,裝修環境也不要一成不變。
比如西貝的菜單,會根據顧客點單率幾月就更新一次。
第二層理念方面:這一層面涉及餐飲老板的思維。比如將企業的標準化、品牌化運營和管理。
比如外婆家成長到一定階段時,就開啟了多品牌經營戰略。
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餐飲創新的基礎。
2、沉得住氣
三星公司在研發一款機型的時候,追求的是“人無我有”的境界,不管是技術還是外表,都要新奇且與眾不同。
note7為了搶占市場份額,早iphone7一個月上市,結果因為技術不成熟而吃了虧,摔了跤。
而蘋果公司,追求的是穩:一項不成熟的技術是絕對不會使用到iphone上的。
對于餐飲業來說,同樣如此。一味追逐流行搶風頭的餐廳,到頭來會吃虧。在當前餐飲形勢下,想要做餐飲,先得等風,接著是聽風,然后是隨風。至于跟風,你恐怕還得仔細斟酌。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長按二維碼,可訂閱《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品牌 | 創意 | 營銷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本文由【餐謀長聊餐飲】整編于
食訊網/餐飲o2o,編輯/Nana
(注不注明出處是你的事)
上下拉動 | 聯系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