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進入、外行跨界、成本增加,想開好一家餐廳越來越難。在這樣一個略顯混亂的新戰國時代,怎樣才能在利潤降低的市場中生存下去?
7月14日,由紅餐網主辦,刻度信息協辦,紅餐俱樂部承辦的“2016餐飲財富智慧分享會”在上海舉行。
2016餐飲財富智慧分享會
↓↓↓
永和豆漿 、邢少爺美食航母、食在不一樣等餐飲品牌掌門人,刻度信息、筷來財等機構掌舵者,與150位餐飲人,共同探討了餐廳發展的趨勢。想要活得好,要看這幾個變化……
三高會持續存在,餐廳不變就要亡
永和豆漿副總經理 徐寧寧
從我的角度來看,2016年至2020年,這五年來餐飲行業會有什么樣的變化?我覺得,餐飲行業“三高”現象肯定會長期存在。鋪租上漲、物價上漲、工資上漲。
以上海靜安區為例,40多平米的店鋪,各方面符合標準,光是轉讓費就要20萬,而且什么其他都不含。然后租金又以萬計,每年以5%到10%向上遞增。
上海地區5月份開始豬肉的價格漲的很厲害,這部分的成本要公司和中央工廠來分攤。
▲永和豆漿副總經理 徐寧寧
工資上漲的情況,今年4月1日開始,基本工資是2190元,這個成本是非常非常高的。現在人員變化非常大,不僅成本高,而且對自己職業化進程的路線完全和我們想象當中的不一樣。
未來這五年,我們整個大的困局還仍將出現,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資本方、新興餐飲企業給我們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再看看消費端的新變化。“90后”,往往擁有自己的個性主張,他們是隨著網絡而生的一代,可以一天不看電視、一天不逛街,也可以一天不給父母打電話,但不能一天不刷朋友圈。
在外環境之下,我們傳統餐飲必須要了解外觀情況,還要了解自身情況,隨著這樣的時代去發生變化,變則通,不變則亡。
三個元素,餐廳要懂得抓住重點
刻度信息創始人 張舟
產品絕對不是菜品,產品有三元素,第一個是這個餐廳的菜品,第二個是這個餐廳的服務,第三個是這個餐廳的氛圍。
把這三個元素都按照10分為滿分標準來計算,如果是一個高檔類型的餐廳,菜品只要達到7分就夠了,但是服務一定要大于10分,可能要做到12分,氛圍也要做到12分。
做事情,我們要懂得持續,要懂得抓重點。大眾類型的餐廳標準就是快,永遠要快,從預訂開始,如果你的服務快沒做到,你抓其他方面的,我認為就是亂搞。
▲刻度信息創始人 張舟
那么,氛圍對于大眾類型餐廳,在氛圍方面需要抓的第一項標準是什么?
“微笑”是氛圍方面應該抓的第二步,第一步是“干凈”。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干凈,餐先、餐中,餐后,過道、走廊、衛生間等等。就像一個人可能穿著很簡單的服裝,但是我很干凈。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我們一定要有一個工作機制,這種機制是看似無形,實則有形地存在于餐廳各個細胞單元以及集團各個細胞單元里面,這是不能否認的。
筷來財 副總裁 商繼軍
餐飲新戰國時代,生存的三大武器。
本來餐飲是憑手上的絕活,做一道好菜,能讓大家喜歡餐廳,來吃就賺錢了。
一開始很多老板是廚師出身,現在隨著時代變化,互聯網發展,金融資本的介入,導致餐飲行業突然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從一個封閉的圈子變成開放的圈子。
▲筷來財 副總裁 商繼軍
接下來就是壓力增長,我們叫它叫新戰國時代。我們說四高一低,高房租、高工資、高營銷費用、高采購成本,低利潤空間,壓力持續存在。
第二個是轉型之痛,高端餐飲崩潰,消費需求轉移,轉型升級是難以避開的必經之路。競爭白熱化,“互聯網+”大背景下新品牌、新勢力帶來了巨大威脅,也帶來九死一生的危機。
我們認為未來30年是大眾化、品牌化連鎖餐飲的天下。產業一定是橄欖型的,而不是金字塔型的,未來大品牌化連鎖餐廳是未來的窗口。
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發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武器:
1、食材穩定、高品質,低成本。
2、大規模擴張及運營所需資金。
3、專業供應鏈服務。
員工輕松老板才會輕松
食在不一樣副董事長 羅大志
如果你不能讓員工輕松,你就別想自己輕松。
老板之所以累,就是很多時候你根本不是從讓輕松角度入手思考問題,初心就錯了。千萬不要認為員工會用老板的心態去做事業,95%的員工都不是這樣想的。
▲食在不一樣副董事長 羅大志
我的體會,第一:不要高估員工的覺悟。員工會說:別和我說理想,我的理想就是不上班,所以跟我談理想根本無效。
第二個,不要高估員工的理解。我們自己在餐飲企業工作這么多年,廚師一個月只能休3天,全勤可以休4天,為什么?因為老板覺得廚師更重要,出品的穩定跟廚師在崗關系很密切。
所以每半年里頭,員工座談會的時候,就有員工提出這個問題:為什么我們只能休3天?我總是解釋說,老板很重視你們。做了3年以后,被迫投降,所有廚師全部休4天。
第三:大道至簡。如果沒有至簡,說明我們的方案還有很重要的改進空間。我個人的理念是,整體上從減負角度讓他輕松。
無根的網紅餐飲,會把自己玩死
邢少爺美食航母創始人 邢志遠
最近這兩年做O2O餐飲的人一波接著一波突飛猛進下來,兩年前我就跟他們說,這幫人肯定死的很慘。
首先,他沒有在這個行業當中干過,就因為什么都沒干過,所以什么都敢講。真正干過以后,才發現餐飲行業還是要務實一點。這兩年炒作做米粉的,最終去玩高科技、點餐系統。
到今天為止,在中國實現這些事情純屬是扯淡。美國餐飲程度比我們中國發展迅速,比我們經驗超前,因為是靠整套強大的系統。開了一家小店把整個餐飲顛覆掉,拿什么顛覆,最后把自己的店都玩死了。
▲邢少爺美食航母創始人 邢志遠
去年5月份開始運作邢少爺,很多人都說你這是扯淡。我們專注這個事情,我先收購兩家工廠,把基礎打牢才可能做得到。
我們講在餐飲行業當中,所有坑誰都替代不了,只有自己一步一步走完以后才能確定你是否能走向成功。不管誰最先,誰最后,關鍵是誰能走到最后。大家不要怕互聯網這一波,互聯網這一波會死的很慘很慘。
聽風跟隨風的人這是與生俱來的潛質,在座餐飲人,如果對自己整個團隊,對整個餐飲市場把控來講,一定永遠要去做聽風、隨風,千萬不要去做跟風。
餐飲要跟著人心改變
上海社會餐飲資深經理人 賴林萍
人性最大問題是他很要面子,也就造就了餐飲行業出現了高大上的一些模式,店越開越大,90年代到2000年幾乎一二線城市幾乎都是航空母艦的餐廳出來,這就是人性,人性跟消費群體有關的。
而到了今天,為什么大家都在說小而美,因為出現變化了,因為這個社會在進步,消費群體在改變,成本在增加,現在來消費的不僅僅是外面了,而是中國各個層次的人都有。
我相信招人是所有餐飲企業的通病。因為這個行業太艱難了,365天天天要工作,沒有節假日。企業的成本增加,租金增加,從而改變了這個企業的模式。
▲上海社會餐飲資深經理人 賴林萍
餐廳經營模式的改變,以及營運模式、管理模式的改變,這些都是跟人性有關,我認為今后餐飲走向創新的模式是在人。
我始終認為去聚焦這個產品的時候,當客戶主動為我們的產品去傳播的時候,我們的企業最終要回到品牌,也就是說產品是由一個品類,體現了一個品牌,最終成就了你這個企業。
記者:紅餐網_孟令強 | 攝像:紅餐網_王偉
編輯:紅餐網_咸余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