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要開2500家店,跟星巴克學如何在三四線城市“圈地”

    餐謀長?導讀在歐洲,星巴克并不算普及,他們往往只出現在機場、火車站附近。美國文化在歐洲,不吃香。


    但在中國,星巴克很成功,自1999年首家中國大陸門店落戶北京國貿中心以來,星巴克在中國大陸開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2200家,這使得中國成為星巴克僅次于美國本土的第二大市場。星巴克在中國,也獲得了一個新稱號:「星爸爸」。



    在來到中國第17年的時候,星爸爸想做的事情是:下基層。這個態度的直接體現就是星巴克的城市選擇,不僅是北上廣,還有三四線城市。



    過去十年,星巴克在中國以24.1%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速開店(相比之下,同期美國市場門店的年復合增長率只有4.7%)。


    拐點發生在2012年,那一年之后,星巴克在中國新增了1100多家門店。


    在咖啡連鎖店市場逐漸成熟的中國大陸,極速擴張占領市場的戰略是卓有成效的。歐睿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星巴克占中國咖啡連鎖的市場份額高達73.3%,甩開麥咖啡(9.3%)和咖世家Costa(9%)一大截。


    更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還下決心保持這種開店速度。根據2016年1月《華爾街日報》報道,接下來5年星巴克將以每年開店500家的速度,繼續擴張中國大陸市場。換言之,平均每18個小時就有一家星巴克在國內安家,到2020年門店數將達到到4000家以上。


    1、區域輻射

     北上深蓉帶頭,東北中部崛起 


    和美國的地廣人稀、人口密度分布極度不均衡的狀態不同,中國市場架不住人多啊。所以星巴克的門店擴張,首先從人多的東部沿海和中部人口大省四川開始,然后逐漸輻射到周邊區域。



    大概的城市擴展順序是這樣:

    深圳;

    北上廣;

    成都、沈陽、大連;

    武漢、西安、長沙;


    與此同時,星巴克在以上海為核心的江浙滬陣營愈發壯大:2005-2010年長三角新開店136家,占同期全國總增量的四成以上。


    此后星巴克門店全面開花,2011和2012兩年一口氣入駐了56座新城,比前十年入駐29座城市的紀錄,要足足翻了一倍。上圖可以看到,除了更多城市簇擁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點外,這兩年還冒出了哈爾濱、合肥、昆明等不少離散點。


    五年后的今天,星巴克的中國版圖已深入到105座城市:

    2、渠道下沉

    三四線城市擴張速度驚人


    在對版圖上這100多座城市進行線級劃分后,星巴克最近幾年越來越多擁抱三四線城市了。下圖為證:


    首先是加碼在二線城市及其下縣城的開店數量。


    在新增門店量上,早從2009年起星巴克就已加速布局二線城市:那時二線的增量已與一線的旗鼓相當。經歷2011年開始的全面開花后,二線城市擴店的氣勢更超根基深厚的一線。尤其是在與統一合資運營的江浙滬地區,星巴克在蘇州、寧波等二線共計開店300多家,不少甚至下沉到了周邊縣城。


    其次,從新辟市場來看,星巴克過去5年正迅速攻占一大波三四線城市。


    2011年后星巴克開始發力開拓三四線,尤其更為基層的四線:2015年以來,星巴克的23個城市“新會員”中,三四線分別占5個和18個,其中2011年才開始擁抱星爸爸的四線城市,這幾年的門店平均年復合增長率達到驚人的94.4%。


    值得注意的是,渠道下沉其實并沒有那么簡單,星巴克也絕不是用一二線城市的開店模式簡單復制到三四線城市。


    這一點,從星巴克安排食品飲料布局,從而吊起基層人民的胃口上可見一斑。


    原本星巴克的策略是成熟市場翻新菜單、陌生市場維持經典款和主攻擴店。而今年7月,它卻破天荒地在河南、四川、貴州等12個省份率先引入近40款面包小食,看起來竟有些要和85°C搶生意的架勢。當這些中西部的基層人民還沒日常消費星巴克咖啡的習慣時,賣些時髦簡餐先吸引早餐和點心消費人群,然后逐漸培育咖啡市場,也是一條在渠道下沉到三四線城市后,為其度身定制門店銷售策略的道路。

    3、選址滲透  

    從高人氣商場到高端住宅區


    為了考察星巴克在各類城市開門店的策略究竟有什么不同,綜合了星巴克官網和大眾點評的公開數據,選取了上海、蘇州、成都和鄭州四座城市為代表,找出星巴克在不同線級城市的選址規律。


    下圖從左到右,四個城市分別代表了:星巴克在中國的核心據點、核心城市輻射下的成熟市場、西南的標桿城市,以及近五年剛開拓的新地區。 



    整體上看,無論是哪一線的城市,商場、CBD寫字樓和沿街商鋪最受星巴克的青睞:這些聚集了穩定人流量的成熟商圈,對星巴克意味著能接觸到更多的消費需求。尤其是在消費水平相對不高的鄭州,商場和寫字樓更是成為星巴克開店的優先選擇。


    同時我們可以注意的是這些店鋪的分類:商場、寫字樓、沿街商鋪、居民住宅、交通樞紐。


    而在一線城市,星巴克已經逐漸滲入到更日常的場景中。市場越成熟,越多門店選擇在居民社區、LOFT、交通樞紐等地方安家。這時起,星巴克已不光靠穩定人流量來刷業績了,它瞄準的是出入這些場所的細分人群——他們收入和消費水平偏高、追求有品質的物質享受。比如,成都6家走高端線的星巴克臻選店中,就有2家位于高檔住宅區。


    所以,再過多久鄭州的星巴克也會進行更精準定位的選址升級?不好說。早期星巴克在上海和蘇州,花了五六年的時間才從人流量高的商鋪走向精準的住宅小區,而后來在成都則只花了兩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一步。

    4、門店分級 

    精品化和規模化齊頭并進


    說到這里,你們可以發現,星巴克攻占全國的主要套路,就是把實體店招牌鋪滿一二三四線。


    這個希望打造住所和工作場所以外“第三空間”的咖啡品牌,正費盡心思地慫恿你去它門店一手熱咖啡、一手牛角包地消磨時光。這種品牌理念的灌輸確實成效驚人: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的過去一年,中國消費了約17.1萬噸的咖啡,是四年前——也就是星巴克剛開始爆發時的近3倍。你很難區分究竟是星巴克大法起了效果,還是它恰好趕上了消費升級這趟車。


    但是如果你以為星巴克只會干這個,那就太小看它了。


    星爸爸在不斷擴張的路途上,還是堅持精品化和規模化齊頭并進。


    它把門店分成了三六九等,比如出售稀少咖啡豆的臻選店只有59家,并且隨著城市線級的下降,光北上廣深就占了快一半(26家),另一半幾乎讓13座二線城市瓜分了去。這類高端門店身負品牌理念宣傳的重任,而普通店快速在三四線城市擴張,旨在產生可觀的規模效應。


    ▍除了開店,星巴克還有可能玩什么花樣?


    有小伙伴問了,除了靠門店占領市場之外,星巴克難道就不做別的渠道了嗎?

    是的,星巴克也擋不住中國市場滾滾而來的其他線上線下渠道開拓的熱潮。


    一個是即飲茶,一個是外賣。

    最新的動作是,星巴克在今年9月推出了國產版瓶裝星冰樂,由合作伙伴康師傅生產,售價在20元左右,將在天貓和便利店、商超推出。有別于此前走美國生產、國內經銷的模式,這回星巴克決定在中國即飲咖啡領域大干一場。


    除此之外,星巴克也有可能開拓線上渠道。星巴克可能還要攜手百度做外賣,要求“統一著裝、20分鐘送達”。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長按二維碼,可訂閱《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品牌 | 創意 | 營銷

    人數定位:策劃人,營銷者,品牌官,其它可繞行。

    本文由【餐謀長聊餐飲】整編于

    善林金融理財助手,編輯/Nana

     (注不注明出處是你的事)

    上下拉動 | 聯系我們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品牌 | 創意 | 營銷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29.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0月20日 23:58
    下一篇 2016年10月21日 07:4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