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老家的小吃正在被挖掘!這個寶藏和你有關嗎?

    看到紅桃粿、草粿、豬腳圈……進了深圳商場,才突然意識到潮汕小吃,不再是以往潮菜館里的小配角,而是作為一個獨立品類出現了。

    您也看看自己老家的小吃,是不是正在往外走。紅餐網認為,地方小吃的時代來了!

    潮汕、湖南、川渝……這些地方的小吃向來受歡迎,這些年也或多或少地被開發,比如酸辣粉到處可見,然而更為系統的挖掘,也逐漸開始了。

    優勢

    地方小吃在創業者眼中有這樣一些優勢:

    01

    有根

    地方小吃本身具有濃厚的歷史底蘊,背景故事。只是它們在老家,是零散分布并以不同的社會功能出現,可能是街邊的一個小吃,也可能是祭祖的貢品。

    ▲潮汕祭祖用的紅桃粿

    而把它們集中起來并作梳理,帶到別的城市去重新定義,便可賦予全新的品牌故事,這較容易獲得市場的認可。

    02

    可塑性高

    小吃的可塑性極高,可以演變出各種不同的模式,并且對時間、空間的要求比較低。

    • 首先可以是休閑餐。1個蔥油粑粑,配1杯飲品,就可以當做下午茶。

    • 還可以是正餐。1碗酸辣粉,配1份缽缽雞,午餐可以搞定。

    • 也可以是快餐。堂食、外帶、外賣,甚至在路上都可以啃。

    03

    市場空白

    各地小吃在過去,往往只是一個菜系里的配角,很少被單獨拿出來做。

    而目前基本還處于剛被發現,或尚未被發現的階段,還較少人進入這個市場,創業的賽道比較寬敞。

    經營

    01

    講故事·是鄉愁也是文化

    品牌的傳播離不開故事,而地方小吃的故事往往離不開創始人的情懷,因為創始人多數為當地人。

    食儒的創始人為90后潮州姑娘許雪婷,她給消費者講的就是家鄉美食如何陪伴他們一代人成長,而后又因離開家鄉而思不得的那種牽腸掛肚。

    大弗蘭的創始人鄭捷,分享的是在外奮斗多年,終于能專注自己家鄉美食,把老家好吃的都帶出來的那種喜悅。(延伸閱讀:地方小吃搬到一線城市,看1歲“大弗蘭”如何聚焦品牌?)

    而像更早之前的南京大牌檔、秦人涼皮等,也基本都是掀開歷史的冊子,娓娓道來地講述著當地的美食文化,并結合當地曲藝、建筑等元素來滲透進品牌。

    02

    賣手藝·讓明檔來表達

    小吃在追求商業化的同時,如果能保留一部分的手工藝,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更具有吸引力。

    最明顯的可以從“明檔”找到這種感覺。

    西貝的門店,未進門便能聞到羊肉的香氣,進門又能看到幾個大鍋在燉煮,再加上年輕的姑娘,還現場為你演示莜面的制作,一下子食欲全來。

    ▲南京大牌檔的明檔

    創立至今23年的南京大排檔,同樣把這一招玩得很溜,像清明時期那樣,在茶樓酒肆里開幾個檔口,要蒸品、甜品,還是煎炸物,琳瑯滿目,任君挑選。

    也許很多操作并不是當場操作,但是明檔依然能給消費者帶來信任感,以及有趣的體驗感。

    03

    造創意·改變消費場景

    去年新張的食儒,一開張就賣起100多種潮汕小吃。其中很多小吃過去的出現形式都十分“原生態”:

    • 草粿,是大熱天里,阿叔一邊騎自行車一邊吆喝;

    • 豬腳圈,是老爺爺推個小車在學校旁,等學生放學炸著賣;

    • 紅桃粿等粿類,則是典型的祭祀貢品。

    而到了這家店里,它們卸下了厚重的歷史背景,變成都市人的休閑小食,消費場景全然不同。

    ▲食儒的草粿(圖片來源:食儒微信)

    而大弗蘭的米粉則一改老家大鍋燉粉為小鍋燉粉,消除大聚會色彩,換上都市上班族的快餐新裝。

    而蔥油粑粑,為了使味道和外形兼得,他們向當地做得好的大媽大爺們買了10多份配方,再重新進行組合。

    像食儒、大弗蘭,在味道上追求接近本土,而造型上則根據品牌調性大膽做創意,往往能收獲更多年輕人的心,讓人吃出一種驚喜。

    04

    搭線上·銷售延伸產品

    堂食之余,小吃的外帶、外賣都是極受歡迎的。然而,更多的創業者也會看到產品背后的潛力——是否適合做電商,也是他們考慮這個品類的關鍵點。

    從主打產品、各式醬料、乃至配搭的容器、裝飾品……合適的都搬到商城上,由專人打理。

    老品牌南京大牌檔的微信商城上線不久,目前銷售2類產品,金陵糕點、鹵味。

    在食儒的微信商城,就剛剛上架了幾款產品,油橄欖、南姜菜脯、辣椒醬。待品牌成熟后,相信這也是要發力的板塊。

    難題

    前幾年互聯網餐飲風靡,小吃的挖掘可以說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煎餅果子、肉夾饃、米粉等,都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并被貼上新的標簽,也以單品形式貫穿了這么幾年。

    然而,單品以外,市場還需要更豐富的形式。像一家餐廳的小吃數量,從30款到一兩百款的都有,模式顯然重了,問題自然也多了。

    01

    食材

    地方美食往往依賴本土食材,好比潮汕的一碗湯河粉,一般都是要配搭潮州芹菜粒。那么如果因為天氣、季節等問題造成這種芹菜無法供應,你怎么處理?

    不放,還是在沒有的時候找替代品,還是從一開始就考慮到這個問題,直接拿其他的代替,或者直接自己承包一塊地來種,類似這樣的問題你不得不提前考慮。

    剛開2家門店的食儒,籌備成立研發配送中心,稱不惜成本,只為保證食客每一口都能品嘗到新鮮。至于如何操作,目前尚未透露。

    02

    標準化

    要做成品牌,甚至連鎖品牌,出品的統一極重要。那么,產品往往就需要標準化。這個時候,產品的供應就是個問題。

    成立剛滿1年,開10家門店的大弗蘭,放棄了原有的中央廚房,將30多款湖南小吃中絕大多數產品交給第三方去生產,自己則將精力花費在研發和運營上。

    03

    口味

    家鄉的小吃,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就是那個小時候的味道。然而一般換了個城市,哪怕原材料都一樣,水質不同,味道都可能完全不同。而如果做出來不是那個味,當地人來消費要罵你,怎么辦?

    做連鎖餐飲的都知道,要重新包裝地方小吃,以及適應大眾消費者,其實已經不太可能去追究正宗了,一句老掉牙的話,“好吃比正宗重要”,也許能讓餐飲老板內心舒暢些。

    ▲大弗蘭的蔥油粑粑

    但是,食物的魂還是要有的。如果小吃摒棄所有工藝,每個流程都走工業流水線,出來的味道消費者恐怕是不買賬的。

    大弗蘭的創始人鄭捷找到了標準化和工藝相結合。該標準的標準,該手工的手工,好比蔥油粑粑,面粉的混合制作是在工廠里完成,但后期的發酵、手工調制,都在店內完成。

    供應鏈

    不久前,紅餐網和餐飲大佬,拉丁餐飲集團的董事長吳春清聊天中,得知他已經在著力潮汕小吃的供應鏈,并在汕尾建立了食品加工廠。

    牛肉丸、魚丸等已經實現,并供應給不少商家。而將來的重點會放在一些還沒什么人做過的小東西上,比如各種粿類、小海鮮。

    也就是說這位10年的潮汕餐飲人,要將重心放在供應鏈上,并且主攻家鄉小吃這個板塊。

    我們可以猜想,小吃的供應鏈一旦被突破,那么各式各樣的商業模式又將興起。

    南京大牌檔、西貝、蓉李記,可以說是各地小吃系統挖掘及重新包裝的先行者,而現在,陸續已有新品牌跟上。

    很多地方的美食就像寶藏一樣,等著我們去挖掘,問題是怎么挖才能與別人不同,靠各位啦。

    記者 | 紅餐網_林如珍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3686.html

    (0)
    上一篇 2017年8月7日 21:17
    下一篇 2017年8月7日 22:0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