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這場戰爭中,有人不戰而“亡”,有人卻越戰越勇,而外婆家掌門人吳國平屬于后者。6月上旬,紅餐網一行與吳國平先生在杭州見了面,并進行了深度交流。
經歷過非典的吳國平,知道應對疫情的最佳方案就是蟄伏、等待、有限出擊。可非典那會,外婆家的門店總共才4家,而如今是近200家。十幾年前非典對全社會造成的影響,也遠遠沒有新冠疫情現在這么強。春節期間新冠疫情最兇的那會,天一亮就要支付200多萬,8000多號員工面臨怎么安排,外婆家一下子碰到了很多亟需解決的問題。“我從來沒有這么低谷過,”吳國平說,“其實外婆家一路走來雖然有坎坷,總體都算順利,但是這次疫情真的太厲害了。”這位頂著巨大壓力的掌門人深知,不能干等,也不能盲目操作,因為彼時的每個細小動作,都可能關系企業的生死。于是在決定暫停絕大多數門店的營業后,他仍然對集團新創品牌“老鴨集”給予厚望并傾注投入——尤其是“老鴨集”的到家服務,他隱約察覺,這可能會成為外婆家集團發展的新窗口。“老鴨集”是吳國平團隊“折騰”一年多,在2019年12月份面世的新品牌。相比外婆家其他品牌,它的模式更輕,規模較小——門店面積300平米左右,只賣一道主菜“老鴨煲”,整個門店只需要10多名員工,便能兼顧到“堂食”和“到家”業務。
而從它的Slogan,便能看得出它不一樣的使命和定位——“煮熟的鴨子飛到家”,這正是為了填補外婆家離店業務空缺而孵化的品牌。由于剛面世,本還需要花費好長一段時間來調試,卻沒想到突如其來的疫情,直接將它推到“戰疫”最前線。可誰也沒想到,這只被趕上架的鴨子戰斗力居然這么強,在外婆家最艱難的二月,還能創造出7.7萬元利潤。慢慢地,這只鴨子越來越好賣,店里從一天燉140只追加到210只,每天總是提前幾個小時售罄,連吳國平自己下單都好幾次搶不到。
“老鴨集”成了困境下的“自救爆品”,不僅贏得了利潤,還穩住了團隊成員的心。“老鴨集”的成功試水,給了吳國平莫大的驚喜,更給了他做品牌變革的信心和決心。外婆家,這個集團當中壽命最長且認知度最高的品牌,顛覆了傳統中餐的表現手法,并曾以“快時尚”模式占領了市場,引領了餐飲界潮流。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單品市場的崛起,吳國平越發覺得這樣的模式太重了,他曾經在紅餐網的專訪中說道:“外婆家這種模式,是農耕時代的產物,靠手工,靠賣勞動,又沒有改變工藝化的東西。”
于是他帶領團隊不斷倒騰著開發模式更輕的品牌——2013年的爐魚、穿越、柴田西點,2015年的蒸年青、鍋殿,2016年的宴西湖、你別走、杭兒風……最高峰的時候,整個集團擁有的品牌不下20個,且遍布全國十余個城市。
他在試,在試,他還是在試——這是吳國平這些年留給餐飲圈里的總體印象。勇于嘗試的精神固然值得贊賞,但是不斷嘗試也意味著方向的不清晰。戰線拉得太長,市場供求關系又發生了很大變化,吳國平終于在2017年提出放慢速度,重新調整品牌戰略——收縮戰線,聚焦做自己最擅長、最熟悉的東西,同時得是符合未來的商業模式。“美食就是屬地文化,只有做最熟悉的美食,才能和別人區分,才能讓自己更相信自己的產品,才能讓消費者相信你可以做好這個產品。”吳國平決定把更多精力放在浙江美食上。他也曾經對紅餐網說過,他非常樂意通過挖掘家鄉美食來傳播浙江的文化產業。如今的“老鴨集”,便是他對杭州經典美食“老鴨煲”的致敬,也是他遵從自己內心的一個選擇。因為疫情,他對商業模式也有了全新的思考——未來的餐飲,一定要打破坪效和人效的邊界。基于這個判斷,他對外婆家重新定位業務方向,外婆家永遠開100家店,現在外婆家大概還有120家店,要將它進行業務收縮,收縮后更注重打造品質。與此同時,加大單品品牌的打造,增加離店業務的比例。他對集團品牌矩陣做了全新的布局——以外婆家作為基礎,全力打造“雞、鴨、魚、肉”四個單品品牌。為什么看中“雞、鴨、魚、肉”這四種品類呢?在外婆家過去多年的數據中顯示,這四大品類更受消費者喜愛,它們更符合簡單、好吃、高性價比、安全的用戶需求。
為什么主攻單品模式呢?吳國平認為單品的模式輕、規模小、易于標準化,能夠更好地解決餐飲業存在的兩大核心問題——效率和品質。如今四大單品品牌已初具雛形,“雞”是杭州特產“二帶叫花雞”,“鴨”是“老鴨集”,“魚”是2013年已面世的“爐魚”,而“肉”則還在思索中。他希望通過對單品模式的摸索,實現產品從工廠到門店,甚至工廠到家的全面打通,兼顧門店經營與離店業務,打造顧客的極致體驗。“外婆家+4個極致單品”,是吳國平20多年餐飲經驗的總結反思,這也許不是外婆家集團的最后一次品牌變革,更談不上成功的終點,但卻是吳國平眼下最清晰的一條路。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給外婆家的影響也開始變得微妙起來。
疫情給了吳國平足夠的時間作深度思考,他終于把過去該關卻沒關成的門店,勇敢地關了,而且趁著“品牌變革”,他還同時進行了一件更重要的事——“組織變革”。“直到2018年,做了20年餐飲的我才突然發現,做餐飲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組織問題,而不是產品問題。在這個新的階段,只有組織的變革才能推動餐飲的變革。”去年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他便指出這個問題。而后他曾嘗試過大大小小的組織變革,但很遺憾,似乎都沒有成功,歸根到底還是下不了決心。
如今疫情之下由不得半點猶豫,反倒促使他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把原來橫向、集團化管理的企業,變成縱向的三個獨立事業部,目的就是為了讓外婆家按照現代公司的要求更高效運行。
其中外賣事業部從原來只有2個人兼著負責,到現在變成6個人一支隊伍全職負責,而這是為了迎接不久的將來,實現所有品牌的上線外賣平臺。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他將繼續調整并逐步完成組織變革,并以組織變革再去倒推模式優化,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就像他所說,“從組織到模式,再回到組織,這可能是我們餐飲未來的方向。”“如果沒有變革,外婆家頂多只能慢死,慢慢地等死。”吳國平很幸運,在餐飲創業的第22個年頭,在疫情這樣的生死關頭,不僅理清了之前的思路,還找到了新的火種,并可能燎原。作為湖畔大學的學員,吳國平深受馬云校長的影響,他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校長那樣,為農村建設做出貢獻。
如今的老鴨集就給了他極大的啟發,“你看,一個品牌就很有可能帶動紹興老鴨、金華火腿、天目山竹筍、山泉水等產業,如果其他幾個品牌加起來,那么能量就會更大,便能幫助更多農村里的人。”
截至6月上旬,外婆家集團的營業額已恢復七八成。而在未來,吳國平也將繼續探索品牌變革、組織變革,以打造一個更扎實、更穩健的外婆家,去應對一切的未知。從云端跌落到低谷,瑞幸咖啡翻車記
動蕩六月!餐飲人再迎大考!
粥店遍地開花,一碗粥有多大的市場?
餐飲業,再受重創
賣雞開出2萬家店!做雞的品牌有多賺錢
餐飲人瞄準的私域流量,其實很貴!
多家餐企再獲巨額融資!品類風口變了?
小吃攤真的全面放開?北上廣深說“不”
喜茶憑啥這么值錢?
6張桌子到火鍋公園,重慶火鍋也可很雅致
餐企局部關店愈演愈烈!是淘汰還是常態?
17城松綁地攤,餐飲業大變局來了?
餐飲市場有多少泡沫?餐飲人該醒醒了
感謝疫情,讓我體面地關了餐廳!
餐企吹響復蘇號角,效率提升成關鍵
醫學博士跨界餐飲,這個品類迎來新風口?
巨頭殺入,餐飲最后一片藍海市場要變天了
眉州東坡,為啥越戰越勇?
餐廳客流慘淡?“7種武器”破解客流難題
九毛九餐廳退出北京、天津、武漢三地
海底撈創始團隊套現15.6億,值得驚訝嗎
疫情后,這10類餐飲老板最有前
五月開局受挫,餐飲業陷入史上最長淡季
這些干餐飲的誤區,害了多少人?!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