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鴻
洲際酒店集團中國區中餐行政總廚
“廚”海浮沉,一念之間
梁桂鴻成為廚師,是意外,也不意外。
對于幼時的梁桂鴻而言,“廚師”似乎與他毫不沾邊,他與旁的男孩無二致,每天上房揭瓦,有使不完的勁兒,唯獨一樣東西能讓他安靜一整天——“零件”。
若全然按照興趣發展,梁桂鴻成為汽車、機械或電子行業一名工程師的可能性極大。但高中畢業后,梁桂鴻的心境逐漸改變,他開始向往“零件”外更寬廣的世界。
就像飛鳥向往海洋,魚憧憬天空,懵懂的男孩也開始有了夢想。
聞名全村的“伙頭”父親給了他做夢的勇氣,于是,小伙子便正式開始了艱辛的廚師筑夢之旅。
初進入廚房,梁桂鴻從最底層開始,干各種粗活、學各種基本功,因此學得比較雜,“第一份工作是在社會餐飲做水臺(原料粗加工),后來會插班去燒臘和上什(蒸灶),有時又會去砧板(切配)。”
因為心底有火苗,梁桂鴻啥都肯干,那些日子也的確苦,“但也是在那時候積累了比較扎實的基本功。”在梁桂鴻看來,只要下定決心投入熱情,并且愿意付出努力,就能做出一番成績。
然而現實,永遠會給你迎面一擊。
在廚房堅持了兩年后,本應處于事業上升期的梁桂鴻,碰到了人生中第一個瓶頸——技藝停滯不前。于是,急躁、壓力接踵而至,讓梁桂鴻心里憋著一股氣無處發泄,甚至一度想要放棄。
然而,“貴人”就在這時候登場了。當時,已在餐飲界扎根的叔叔給了梁桂鴻極大的鼓舞與安慰。而這,也是讓他決定重新回到這個行業的重要原因。
于是,梁桂鴻重整旗鼓,在心里默默下了決心,以后一定要大殺四方,“與其半途而廢看著別人成功,不如自己努力成就一番天地。”
也正是這個契機,讓往后的梁桂鴻變得更加奮進,做事的時候眼里都泄出對成功的渴望,事業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硬核”利苑——嚴格使人進步
首次“觸電”利苑,是在廣州的華美達酒店,“第一次接觸到利苑的師傅,覺得利苑師傅做事特別利索、干脆,而且那時候,我就經常聽到利苑這個名字。”于是2008年,通過利苑的師傅介紹,梁桂鴻懷揣著美好的憧憬,來到了蜚聲海外的利苑酒家。
一進到利苑,梁桂鴻就遭遇到“當頭一棒”,“ 利苑里原來有擴音器啊!”談及進入利苑后的經歷,梁桂鴻仿佛心有余悸,“那是一個公開批評的環境,如果你做錯事,大廚會在擴音器里說,整個大廚房、點心部、燒臘部、海鮮池、洗菜間、傳菜間全都能聽到,言辭極其嚴厲,讓你恨不得找條地縫鉆進去。”
但這種管理方式也不全都是壞的,雖然“自尊心”受到了挑戰,但就是頂著這樣的壓力,梁桂鴻以可觀的速度在進步著。
回憶起這段經歷,梁桂鴻嘆道, “在那樣的監督和壓力環境下,你必須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最好,也正是利苑的這種嚴格,才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有著扎實功底的廚師。”往大了看,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利苑的“硬核風格”都對他這一輩的廚師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彩豐十味,味味人生
2009年底,梁桂鴻離開利苑,他覺得是時候了,要到外面闖一闖。
對于梁桂鴻來說,離開利苑,意味著真正的開始。之后杭州、北京、成都、三亞……梁桂鴻一路輾轉,這之間不乏碰壁,但也小有成績。但他并不滿足,他需要更大的平臺施展拳腳,于是便加入了洲際酒店集團。
進入洲際酒店集團后,梁桂鴻第一件事做的就是“彩豐十味”。
其實在加入洲際之前,梁桂鴻就已經在琢磨“彩豐十味”了——“做什么菜式,是我的招牌菜,還是創新菜?”他一連寫了30多個菜,在這些菜里面,還要考慮菜的延續性、貨源的供應鏈,最重要的,是能讓客人記住。
進入洲際的前幾個月,梁桂鴻扎在這些菜里就沒出來過,粵菜、川菜、創意融合菜……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的各路菜系,雖然在他手上能玩出“花”來,但要出一套令人耳目一新還流連忘返的菜式,著實不易,“在與同事們聊這30多款菜的時候,我們發現,這些菜的口味都有一定的區分性,而且無意中我們就說到了人生百味,就這樣聊著聊著,’彩豐十味’出來了。”
人生百味,是“彩豐十味”的來源,換言之,“彩豐十味”是人生百味的縮影。過日子嘛,不就是些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的事兒。時過境遷,人生的味道,盡在這一碗羹、一盞茶里了。
起初紅廚網記者也好奇,“彩豐十味”,為什么是“十味”,而不是“八味”“九味”?
梁桂鴻說,之所以是“十味”,是因為這十款菜除了有十種不同的味型,還因為“十”在中國人心里代表著圓滿、峰頂、最高的境界。
頓了頓,梁桂鴻繼續說道,彩豐十味,是一味一菜,上菜的順序依次為醒味辣鮑魚(辣)、琥珀脆皮豬肋拌菠蘿沙律(酥)、金瑤松茸燉響螺(鮮)、烈焰竹炭牛肩(脆)、頭抽原蒜焗大蝦(甜)、香麻玉液浸游水海斑(麻)、黑松露瓦罉焗雞(香)、幸福富貴花開(苦)、瑤柱蛋白金銀絲苗(咸)、百香果奶凍(酸)。
但不同地區口味各有不同,盡管這套菜單里所涵蓋的味型已經很全,能否解決地域性口味的差異還未可知。對此,梁桂鴻有自己的看法:“地域性的餐飲文化,我們改變不了,只有盡自己的努力與當地結合。”
因為在梁桂鴻眼里,人的味覺其實都一樣,不同的只是生活習慣。
為了體現人生百味這一中心思想,除了酸甜咸辣,梁桂鴻在這“十味”里還加入了“苦”。他覺得,苦的味型,一定要放在里面,“因為苦是人生中最不想看到的,但苦盡甘來,我們是想讓食客能回味先苦后甜的感覺。”
食物,永遠是連通情感的最佳介質。回甘的瞬間,也許人們會想起曾經奮斗過的日子,那些雖然累,但也美好的日子。
我的菜里有故事
說一個好的廚師,是帶著愛去烹飪的,此話不假。
對于梁桂鴻而言,做菜,其實就是講故事。“是否用心烹飪、是否與客人有互動,又或者,是這個普通的食材有沒有它自己的故事……”
這些話聽上去有點“玄學”,但付諸實際并不難。做一道好菜,手法可以簡單婉約,也可以極其繁復。但好的食材是必備的前提,好食材不一定昂貴,但絕對要新鮮的、時令的、健康的。普通的食材要做成高端的菜品,最直接的方法是加入昂貴的食材,讓其變身升級。
而一位好廚師,對食材的把握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名粵菜大廚,梁桂鴻擅長烹飪各式生猛海鮮、廣式靚湯,而這其中的門道還真不少,“烹飪海鮮,首要就是體現一個‘鮮’字,而要把鮮味體現出來,糖是少不了的。”
說到這里,他突然想起在成都工作時,經常聽到一句話就是:你們廣東菜很甜!梁桂鴻當時十分愕然:“糖不單純代表甜味,它在一道菜里的作用是平衡。不同的食材,糖的用量也不一樣,但海鮮是肯定會略多一點。”
此外,他建議海鮮不要和紅酒搭配,特別是魚類,因為紅酒含鐵,所以回口腥味很重。
隨著互聯網、社交媒體以及物流的快速發展,這些年食客的口味變了,可以說變得更刁鉆、更難滿足。對此梁桂鴻倒是很坦然:“人的口味和審美是會變的,比如現在流行的是融合菜,食材都是通用的,所以我們的烹飪手法和裝盤,也在往西式那邊靠攏,但中國元素必須體現在菜里面。”
但是他也強調,無論是粵菜還是其它菜系,傳統的菜式一定不能改變。蝦餃就要是蝦餃的樣子,不能把它包成燒賣、石榴果的樣子,如果做成那樣,就不是傳統的蝦餃了。
對于創新,梁桂鴻表示一定要尊重傳統,改良甚至顛覆,都絕不能脫離傳統的基礎。
結語
雖說如今,梁桂鴻正值意氣風發的時候,但他卻從未忘形。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塊海綿,永遠都需要吸收和學習。
而食客臉上綻開的笑容,是梁桂鴻作為廚師覺得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也是他畢生的最高追求。
醒味辣鮑魚
<主料>
8頭大連鮑1Pc,云南小瓜40g。
<輔料>
韭菜,手剁蒜茸,蔥白花,泰椒茸。
<調料>
鹽,糖,生抽,美極,雞粉,麻油,辣椒油,花椒油,香醋。
<做法>
1.鮮活8頭大連鮑魚洗刷干凈,帶殼蒸3分半鐘后冷卻,拆殼留肉,并切去柱甫位備用。
2.云南小瓜飛水過冷河后,隔干水備用。
3.兩片云南小瓜放在碟底,鮑魚放在上面,淋上輔料與調料調配的醒味辣汁,加九芽生菜裝飾即可。
琥珀脆皮豬肋伴菠蘿沙律
<主料>
厚身豬排骨450g。
<輔料>
琥珀核桃10Pc,菠蘿0.5Pc,青瓜1Pc,青檸檬1Pc,九芽生菜。
<調料>
橄欖油,薄漿,冰花酸梅醬。
<做法>
1.鹵制厚身豬排骨:豬排骨飛水,放入鹽、紅棗、蠔油、冰糖、廣祥泰老抽、香葉、八角、姜蔥,煲至其肉質松化,拆骨入冰箱冷卻后,改刀成4.5*4.5*12cm的豬肉塊條,用汁浸泡待用。
2.制作薄漿:脆漿粉,蛋白,油,水調勻。
3.菠蘿沙律:菠蘿和青瓜去皮去釘切粒,吸干水,放鹽、糖調味,撒入青檸檬皮屑,加入橄欖油拌勻。
4.琥珀核桃:核桃飛水,與糖同炒,加入麥芽糖,放入150度的油里浸炸至上色,撈起與芝麻同撈,攤凍便可。
5.鹵好的豬排骨帶汁蒸熱,拍少少干粉,上薄漿炸(豬排只被少少漿均勻包裹著)。
6.炸好的豬排骨改刀如圖,圍著碟邊半圈。
7.菠蘿沙律放在小碗上,灑上琥珀核桃就完成。
烈焰竹炭牛肩
<主料>
去骨小牛排。
<輔料>
竹炭,荷葉,蛋白,紅棗。
<調料>
鹽,蠔油,冰糖,廣祥泰老抽,56度二鍋頭。
<做法>
1.牛肉飛水,放入鹽、紅棗、蠔油、冰糖、廣祥泰老抽、香葉、八角、姜蔥,煲至其肉質松化,改刀成4*4*9cm的牛肉塊,用汁浸泡待用。
2.鹵好的牛肉帶汁蒸熱,隔汁埋芡,放在荷葉上淋芡包好。
3.把1放入竹炭內,用鹽和蛋白混合物封好竹炭的口。
4.把2放入270—300℃的焗爐內,焗13分鐘取出。
5.把3放在碟上,二鍋頭跟上,在客人面前淋上二鍋頭,點火,待火熄滅后,用蟹錘敲碎竹炭,取出牛肉放在旁邊即成。
原蒜頭抽焗大蝦
<主料>
大蝦。
<輔料>
蒜頭,香菜梗,蔥絲。
<調料>
秘制頭抽(100g蠔油,50g美極,100g生抽,50g麥芽糖,150g冰糖,150g花雕酒)。
<做法>
1.大蝦開邊一開二,用鹽、味、雞粉拌入味,高油溫炸熟至金黃色。
2.猛鑊爆香拍碎的蒜頭,放入秘制豉油,加入1、香菜梗炒勻即可裝盤,放上蔥絲便成。
45萬廚師都在關注這個號 你還沒有關注嗎?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