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可 點 擊 文 章 底 部 閱 讀 原 文進 行 訂 閱
第 1262 期
20年光陰,盡在火鍋里翻來倒去。有年凈收數百萬的輝煌,也有瞬間狂損數百萬的挫敗。
勢跟火鍋死磕到底,前后創建了4個品牌,接連死去。
復盤過去20多年,重新出發,他悟出了什么?
”
■餐飲老板內參|曾莉 發自北京
1
臥底9年,開始4次創業
▼
1993年,18歲的唐燁成為北漂一族,在北京的“三峽酒樓”做幫工。因為曾在廚藝學校學藝一年,科班出身的他干得游刃有余,很快就升到廚師長的位置。
不過,他一直沒忘自己的夢想:“一直都想開一家屬于自己的火鍋店。”
3年后,他毅然離開打拼了3年的北京,回到重慶再次學藝。“那時,重慶滿城大大小小的火鍋店,我都去當過學徒工,比如奇火鍋、小天鵝、德莊等。”
他汲汲于菜品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品牌火鍋鍋底特色、經營模式等龐雜知識。
這一學就是9年。
2005年,學滿歸來的唐燁覺得自己準備好了,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第一次創業
在北京的六里橋,唐燁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火鍋店——巴鄉漁村。“這個品牌主打的傳統重慶火鍋,因為周圍有很多外地人、老鄉,結果一炮打響。”06年就實現年凈收60萬。
六里橋店的成功讓他看到火鍋是片巨大藍海。隨即迅速在西單、合肥布局分店。
結果是,西單店雖有盈利,但相比老店,營收大幅下滑,而合肥店則僅能維持收支平衡。
“巴鄉漁村出了六里橋就不行了。”
“敗走”西單、合肥后,唐燁收緊擴張腳步,隨后也逐步關掉兩家分店。而老店“六里橋”也在2016年被升級換了招牌。
復盤:品牌名稱的缺陷 在唐燁看來,西單、合肥店不算真正失敗。“因為任何餐飲店多少會有一個養店期。過了兩年,也就是2010年左右,西單店年凈收漲至50萬,合肥店也在開始慢慢盈利。” 真正讓唐燁狠下心來放棄巴鄉漁村的原因其實是品牌名。 “在開分店過程中,我開始意識到這個品牌名的缺陷。”唐燁分析道:“‘巴鄉’這個稱呼看著很土很low,一股鄉土氣息無法匹配未來持續的發展,而‘漁村’怎么看都是與‘打漁、海鮮’有關,跟我們的火鍋產品不搭邊。” 第二次創業
2008年,奧運會在家門口舉辦。唐燁在這一年借著奧運東風創下自己的第二個品牌“阿婆橋”。
中國奧運年,貌似全球都流行中國紅。唐燁仿照當時的流行品牌“麻辣誘惑”的裝修風格,把阿婆橋裝的紅紅火火。
“當時我還在餐廳門口支了幾張桌子,在院壩里放投影看比賽,生意爆滿。一年能掙兩三百萬。”這種火爆一直持續到10年的世界杯。“世界杯之后生意直線下滑,只有六、七十萬的凈收,落差太大,沒有信心了。”
復盤:有些客群“紅利”是暫時的 借著奧運中國紅,加上大型賽事的影視直播分享,阿婆橋確實火了幾年。但隨后的沒落其實還是品牌定位和選址的問題。 阿婆橋門店位于大觀園社區,選址和品牌定位本身就不搭。“那是個老社區,居民多是中老年人。而我的阿婆橋,產品和賽事分享的經營特點注定面向的是年輕人。當大型賽事結束后,年輕客群自然不愿大老遠地跑來吃飯了。” 第三次創業
在創建巴鄉漁村和阿婆橋兩個平民品牌后,唐燁想要嘗試高端市場。
“那時重慶火鍋在北京是很低端的存在,通常是50元左右的價位。所以,我就想要打造一個川式火鍋高端品牌。”
他花了300萬打造了一個高端火鍋品牌——渝舍精品,從品牌名就可以看出做精品火鍋的決心。
不僅環境裝修分外豪華,在許多細節上也十分講究:用農夫山泉制作鍋底,每張桌子上要墊上潔凈桌布,鴛鴦鍋是高價定制的兩個單獨銅鍋結合放置······
“那時是2009年,我定的客單價150元左右,相當于現在的200出頭。”
費盡心力的結果卻讓唐燁大失所望。每月都要賠十幾萬,他回憶道,“那時幾乎沒睡好一個覺,每天天一亮就想:又虧了好幾千。“不服輸的他硬扛了一年,在賠了500萬后終于放手。
復盤:細分品類的切入時機 渝舍精品的失敗,其實是時機和選址的失敗。 當時,火鍋在消費者心中的品類認知類似于現在的中低端麻辣燙。中低端還沒有做好,就想要快速拔高,市場沒法那么快接受。 而且,渝舍精品的客單高達150元,但選址在北京海淀的雙安,周圍多是中低工薪階層,消費能力不夠。所以,唐燁這時的高端火鍋注定只是個美好的夢。 第四次創業
在把阿婆橋和渝舍精品關掉后,唐燁發現國內正大勢流行韓餐、咖啡館。于是,他突發奇想:能不能把火鍋做的像咖啡館一樣的休閑餐飲呢?
隨即,在2012年,一個定位小資休閑餐飲的韓風火鍋品牌——藝名匯誕生了。
藝名匯相繼開了2家,現在還留存一家,平均每年能為唐燁創造有70萬左右的營收。但唐燁并不滿意,“我覺得這只是及格發展,勉強活下來,但是活得不精彩”。
復盤:創新or偽創新? 把韓餐、咖啡館等休閑元素跟火鍋混搭,的確是腦洞大開。但這界跨得是不是太大了? 就像唐燁分析的:“火鍋是一個社交性品類,它需要朋友、親人聚餐的場景,需要大家一起熱鬧的氣氛。而咖啡、韓餐這種小清新和火鍋的結合有些不倫不類。” 2
復盤一年多,得出一個教訓
▼
2015年,唐燁40歲整,處于不惑之年的他開始靜下心回顧自己的創業十年:“總在創業的路上,卻一直是盲目奔跑,四處碰撞。”
一年多的時間,他想明白一個道理:當年那幾個品牌貌似各自有各自的問題,但事實上,問題的根本是對品類缺乏正確理解,導致定位不清晰。
品類是認知的入口。
因為對火鍋這個品類的認知缺乏,唐燁才會不斷追求所謂的中國紅、賽事風、韓餐咖啡風,才會被當下熱鬧的流行迷住眼而失去正確判斷。
因為定位不清晰,才會隨意取品牌名,對客群沒有認真調研就選址。
“創業十年,我一直是單打獨干,事兒基本上想一出是一出。如今我先解決核心產品,再找團隊一起干”。找出癥結后,唐燁再次萌發創業激情。這一次,他定位青年客群,主打重慶正宗火鍋品牌“我還年輕”。
跨過野蠻生長的餐飲業越來越多元,而對唐燁這樣的老炮來說,爬起來再出發,也值得期待。
密煉選址術,輕松選旺鋪!
有8年經驗的選址專家徐健
分享22期選址干貨
訂閱《4A選址術》
還可參加線下沙龍、觀看線上直播
加入社群活動,與選址專家面對面
免費獲得選址寶典一份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尚冉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星巴克學海底撈|背景音樂|慎入新商場 5個選址大坑|大牌小名|真功夫變革 麥當勞賺錢內幕|西貝工作法|low到家的門頭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