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211 期
自家店門口天天排長隊是很多老板夢寐以求的景象。
然而,當一家餐廳開始排隊時,它的經營者也開始面臨更高一級的課題。
今天,我們就以今年頻繁刷屏的現象級品牌喜茶為例,看看它贏了上半場以后,下半場該思考哪些問題了。
”
1
“現象級排隊”
▼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喜茶讓不少商家艷羨。目前看來,這個起步于珠三角的品牌,上海擴張之路可能要比想象中順利。
最直觀的現象,便是排隊了。(相關閱讀:當顧客愿意排隊超過三小時,對一家餐企意味著什么?)
▲還是這張排隊圖
現場觀察了一下,從排隊到拿到飲品,差不多需要3個小時左右。迫不及待要嘗鮮的年輕人,像參加盛筵一樣三三兩兩,嬉笑著,耐心的、勇敢的,等候著。
三個小時啊,你們的勇氣是梁靜茹給的嘛!
如此火爆的排隊,難免讓人聯想到春運火車站的情形,尤其是黃牛們也來了,把排隊的票炒到100塊一張。聽說喜茶開始限購了。
排隊對喜茶來說,在珠三角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在深圳海岸城的門店,每次路過也都是世紀長隊,每天2000杯以上飲品,累計月收入達到150-170萬元——這是一個讓人驚掉下巴的坪效,因為這個店的面積只有90㎡。
資本也聞風而動,IDG資本和何伯權在去年給喜茶投資了一個多億,助力喜茶在茶界有一番作為。
2
上半場贏了什么?
▼
難得的是,創始人聶云宸這個91年的小伙子,把握住了機會。這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首先是股權結構
再說一遍,頂層設計一定是不可忽視的。
皇茶改名喜茶,并接受了1億多的資本注入后,作為創始人,聶云宸以自然人身份直接持有的股份仍為33%,再加上通過控股企業持有的股份,仍然保持在52.7%。(該數據為企業信用系統公開資料,據了解,基于一致行動人協議,聶云宸本人有更高比例的投票權和一票否決權)
▲聶云宸以自然人持有的股份近33%
看,在吸收億級資金后,他依然是擁有絕對控制力的大Boss。對比年初的新聞(戳這里看:茶界“星巴克”全面閉店背后:創始人3年前已喪失話語權),你就知道這一點有多重要了。
▲具有絕對的控股權
抓住了品類升級的契機
很微妙的是,“快飲”的概念,已經在慢慢的消失,而“奶茶”也逐漸不愿被品牌提及,最火的概念,莫過于“新茶飲”。
新茶飲,與奶茶等傳統飲品概念最大的區隔,體現在調性和健康屬性2個方面,意味著更高的溢價,更新鮮的茶葉萃取,更高端的客戶群。
看一篇報道說,聶云宸曾表示自己開的“不是更好的奶茶店”。這是個聰明的做法。無論從資本市場還是從消費升級的趨勢來看,把中國茶與年輕人消費綁定在一起,都是一個絕妙的概念。
▲2個月前新開出的升級黑金店面
隨后,喜茶打了漂亮的一仗,主要體現在門店體驗和形象的升級上。它開始做空間,又恰巧趕上最流行的北歐風。它用原創插畫做調性(眼下很少有茶飲品牌這么奢侈的做形象投入),還把自己的茶飲店開到Prada的旁邊。
▲用極惹人喜歡的插畫做調性
不客氣的說,喜茶已經把其他茶飲品牌甩在了身后。這對一個從江門這樣的地方起家的品牌來說,尤為難得。
把握住了企業組織升級的節奏
在拿到億元級別的首輪融資后,至少從外圍看,喜茶的團隊是比較淡定的。沒有拿錢快速開店,而是轉身開始關注自己的包括培訓、品控、產品升級等管理能力,也就是俗稱的“練內功”。聽說他們還從一些知名的餐飲連鎖機構,挖來一些老將。
企業的組織力升級,往往是一個循環往復而又伴隨著痛苦的事情,尤其對年輕的創業者來說。占領一個山頭容易,但如何開疆擴土,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以及人和。
至少目前看來,上海首役算是企穩。但要稱霸上海灘,卻還沒那么容易。
3 提升品牌力,該升級方法論了 ▼
上海是一個本地品牌出不去,外地品牌進不來的“魔都”。它的市場特殊性是客觀存在的。重慶的嫩綠茶設計那么漂亮,也難逃在上海鎩羽而歸的命運。
從側面以講求腔調、但存活率普遍不高的咖啡館為例。上海是擁有全國最多咖啡館的城市,也是咖啡館存活率最高的城市。在數量上,它幾乎是北京和廣州的總和——堪稱中國咖啡市場的奇跡。
這里是茶飲新貴inWE茶的大本營,也是正在轉型的Coco都可的大陸總部,還有曾先后制霸上海灘的快樂檸檬和一點點。
▲已獲劉強東投資的因味茶,上海是其大本營
其實不難看出,品牌的較量,已經慢慢的從產品口感上升到品牌,以及后端的組織管理能力和供應鏈整合能力。
這一點從行業的頭部品牌就可以驗證。
以星巴克為例,其強品牌和強運營的根源,在于供應鏈和全產業鏈的高度模塊化。它的品控為什么厲害?除了大家都在調侃的深烘成焦炭以外,其背后的供應鏈條才是最該讓茶飲行業震驚和學習的。
以海底撈為例,以前總說服務,但現在行業人都知道,它真正強大的是后端供應鏈系統及強大的組織力。
不敢說這個差距有多少年,但如果原料、設備乃至培訓等一直是受一兩家大的供應商掣肘時,意味著什么?
說回喜茶。喜茶已經完成了幾個漂亮的轉身。但對品牌端的塑造,我認為喜茶應該有進一步的認識。
確實,喜茶已經足夠的精致了。在消費者口碑里,除了偶爾抱怨要排隊以外,幾乎全是贊揚聲。這跟創始人的產品基因是分不開的。
▲要提升品牌力,單靠畫畫小圖已經不夠了
但一個品牌的口碑不僅僅是消費者口碑。行業影響力和供應鏈影響力,是消費者口碑之上的、更為重要的能力。而行業影響力也直接決定了供應鏈的整合力。
顯然,行業影響力并不是總要靠大排長龍來提升的,不是靠精美的插畫讓小姑娘感嘆“真美”來完成的,更不是吃貨小分隊、美食攻略等等面向消費者的媒體能夠塑造的。
仔細想一想,這一次排隊的顧客還愿不愿意排下一次?你是否能滿足顧客花費更多成本后倍增的心理預期?行業口碑和供應鏈口碑又如何塑造?
當一個品牌,成長至一定階段的時候,其價值觀、方法論以及專業度,這些看上去“務虛”的內容,就成了更高一級的課題。
品牌力,總是要跟品牌的發展階段相匹配的。
制霸上海灘,乃至下一步全國范圍的開疆擴土,喜茶們的方法論也該升級了。
來源:新飲品周刊(ID:DrinksWeekly)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尚冉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網紅店閉店|小老板們怎么活|跳了4個坑 中國“蛋糕王”|被員工坑死|加盟模式解析 加盟6套路|對話大董|美女學霸開餐廳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