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1154期
▼
年末歲尾,是人們回首來路、寄望來年的時間驛站。 2016即將結束,在入門容易入行難的餐飲行業,餐飲人這一年都經歷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錯失了什么?如果用一個字總結過去的一年,你會選哪個? 今天起,內參將推出“餐飲2016”年度盤點文章,與諸位餐友一起: 溫故知新。
■餐飲老板內參 |王新磊發于北京
每年的12月份,一些國家或地區都會用一個字來總結過去的一年。
在日本,2016年度漢字是“金”。
▲ 森清范揮毫寫下日本2016年度漢字“金”。
12日,日本京都清水寺住持森清范揮毫寫下2016年度漢字“金”。據說, 這個金字跟特朗普的金發有脫不了的關系!!!(特朗普表示一臉懵逼….)
在中國,12月15日,《新周刊》推選“刷”為中國2016年的年度漢字。
為什么是“刷”?因為全民刷屏的時代,人人都是“刷一代”!刷微博、刷微信、刷淘寶、刷外賣、刷網劇、刷存在感——我刷故我在!
對于中國餐飲業,內參君綜合一年來餐飲趨勢,推出一個字:收。
1
收之收斂
▽
2016年是傳統餐飲企業的“翻身年”。
2012年,以黃太吉、西少爺為代表的“互聯網餐飲”,以資本之恣意,以互聯網營銷之喧囂,大有橫掃天下之勢。其不可一世,頗有只手掀翻一頭牛之氣概。
然而,餐飲業運營中的系統性和復雜性,讓互聯網餐飲的年少氣盛,陷入泥潭。
如今,互聯網餐飲熱度驟降。黃太吉身陷質疑風波,具有較高活躍度的,只有兩家,一是在廣州的遇見小面,二是在北京的西少爺。
總體來說,傳統餐飲企業的“翻身年”是建立在挑戰者的“受挫”上。這也跟人類社會進程的節奏一樣,在新舊生產力交替之際,往往要進行拉鋸戰,互為進退。
2
收之收縮
▽
“互聯網餐飲”收斂了,整個餐飲業也都在“收縮”。
1.開店速度普遍在收縮
比如,海底撈過去一年開店數只有36家。
西貝過去兩年狂飆突進,2015年新開53家店,2016年開70家。2017年則選擇了“收縮”。
2.開店面積也在“收縮 ”
12月10日中午,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對內參君說,他們已經放慢開店速度,轉向把大店拆分成多個小店。在一些租約到期的店,原則上是關掉,然后把一家大店的店員重組,拆分成N個小店的團隊。
在一些商場,一些店鋪也由原來的200—300平,收縮為100、150和200平。
▲ 上海K11,“彼得家的廚房”。
在上海K11,“彼得家的廚房”把人效、平效發揮到極致,以18平米的面積實現了近130萬的月銷售額。這個模式驚動了整個餐飲業,普天之下,模仿者眾。
3.餐企在收縮,資本也在收縮。
原來是搶項目,現在是選項目。
3
收之收割
▽
資本在總體上是收縮的,但是在重點市場上,卻是在“收割”。
對,是收割,而不是收購。“收割”比收購更有力量。
過去的一年,笑傲江湖的,其實是資本。資本通過“掐尖”的方式,正在“收割”餐飲紅利。甚至未來十年,資本都會在餐飲市場縱橫捭闔。
1. 資本“收割”餐飲市場3萬億的紅利
比如,百勝中國在上市之后,最大的動作就是“擬收購”到家美食會,解決“最后一公里。這也是在“掐尖”,收割別人的成果。
再比如弘毅投資在餐飲市場頻繁出手。先后收購北京知名快餐品牌和合谷共79%的股權、2500萬元投資遇見小面、聯合今日資本1150萬美元投資西少爺肉夾饃。
此前,弘毅投資已在2014年成立了弘記餐飲,該平臺對權金城、權味進行了投資。弘毅投資還斥資近百億元收購英國餐飲品牌PizzaExpress。
這兩天,頻頻傳出的中信集團、美國凱雷或已拿下麥當勞中國,交易額預計超過20億美元,以及此前螞蟻金服、春華資本4.6億美元拿下百勝中國部分運營權等案例,無不在說明資本在“收割”餐飲市場3萬億的紅利。
2. 餐飲“收割”新興消費者的紅利
從餐飲企業的維度來說,他們在“收割”新興消費者的紅利。
這其中的代表就是“新式茶飲”的異軍突起。
崛起于深圳的喜茶,將傳統中國茶進行了“西式制作”。以“芝士茶”、“果茶”等產品創新實現了“茶”的年輕化、休閑化。在茶飲遍地的時代,殺出一條血路,獲得知名投資機構IDG資本和知名投資人何伯權的億元投資。
另一個“收割”消費者的企業,就是呷哺呷哺旗下高端火鍋湊湊,它在走高端路線時,還配套了一個新式茶飲,頗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沒有偉大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這個品類的成功,就在于他們“收割”了新興消費者“新的消費方式”。
就在昨天,老牌面類企業九毛九1000萬注資重慶大男孩項韜操盤的“不怕虎牛腩”。對,九毛九投的既是年輕人,也是新興消費者對牛肉品類的偏好。
▲ 天婦羅
就連日本餐飲中的名品“天婦羅”,也成為很多中餐館的爆品。所謂投其所好,年輕人喜歡什么,餐飲企業就提供什么。
3.“收割”中產階層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就是“收割”中產階層。
最近的觀點說,“中國有1億中產階層,這是遠遠不夠的”。這個觀點認為,中國需要更多的中產階層。
有些餐飲老板已經“敏感”地意識到了這種商機,他們把服務客戶從“服務越來越多的人”悄然調整為“為中產階層提供新的生活方式”。
為什么?在經濟寒冬,最抗凍的就是那些土豪。他們減少的是對奢侈品的消耗,而不是基本生活品質的降低。
4
收之吸收
▽
餐飲業正在“收集”多種行業的管理智慧,成為“集大成者”。
1.吸收外行業管理智慧
比如德克士學習海爾;西貝莜面村對標華為,走訪了胖東來,還計劃探訪蘇州德勝洋樓。總部在大連的喜家德,還頻繁到日本學習“精益管理”。
而《餐飲老板內參》旗下的“小灶課堂”就帶領學員走進了多家日本餐飲代表企業……
餐飲企業不僅吸收各種管理智慧,還在吸收各種潮流。
2.吸收新生代消費文明
2016年,王品新增加了兩個品牌,即鵝夫人和GUN8辣椒。
“GUN8辣椒”的命名完全順應90后的思維,否定了高管團隊命名的“打椒道”。
從“鵝夫人”的優雅,到“GUN8辣椒”的恣意狂放,是王品對新生代消費文明的吸收。
另一個層面的吸收,就是菜品研發更加“融合”。融合菜正在成為中國第九大菜系。
這背后是時代的力量。中國的改革開放激發了更多元的需求,而食材的豐富性也越來越國際化,這帶給中餐全新的變化,從口味、產品、生產工藝等多個維度帶來改變。
德克士執行長蘇明瑞說,德克士產品研發的靈感,源自于市場。比如NFC(非濃縮還原)果飲非常受歡迎,他們就推出了鮮萃檸檬C。一線城市白領強調“健康”,德克士在一線城市就把套餐的薯條也更換為沙拉。
3.吸收西方元素
內參君看到,越來越多的國際元素已經融合到了中餐,而中餐菜系的界線也名存實亡。
比如西貝即將推出的新品——酸辣寬粉,邀請了德國的廚師,做了一款酸湯。
除了菜品,在場景設計上也越來越地吸收西方元素。
如果你留意,就會發現,很多餐廳越來越像星巴克。但是,內參君認為,對國際元素“吸收”最好的,還是桃園眷村。
內參君針對這個場景設計,給桃園眷村首席品牌館程輝提出一個命題分享課:傳統元素的現代表達。
5
餐飲人眼中的年度漢字
▽
變 王品集團董事長 陳正輝 環境在變,消費者在變。市場表現是:1.餐飲的品類細分越來越多、越來越快;2.不斷有跨界者加入,餐飲競爭、汰換的速度加快;3.消費者對餐飲的需求逐漸成熟、理性。我們經營餐飲的思路要變,經營模式也要變,才能適應這樣一個“變”的時代。 熬 喜家德蝦仁水餃創始人 高德福 餐飲競爭走入下半場,大家的開店速度減緩,業績普遍下滑。很多比較強勢的品牌也在收縮。2017年可能比2016年日子更難過。但只要熬過去,就有希望。 熬 串亭燒烤居酒屋創始人 丁一 2017年如果要用一個字概括餐飲行業,我選“熬”字。熬到沒有人跨界做餐飲了,大家日子就好過了,但很多餐飲店不知道能不能活過2017年。現在餐飲競爭過于激烈,但外行還覺得餐飲好干,等大家都知道餐飲不好干了,新進入者就少了。 正 阿五黃河大鯉魚創始人 樊勝武 守正經營成為趨勢,大家開始在食材上下功夫,在產品上下功夫,在品牌上下功夫。通過自身革新和不斷升級,引領行業升級,增強品牌核心競爭力。 易 一籠小確幸創始人 殷良 易,就是變化。中國餐飲市場的豐富程度和變化速度超出我們的想象,可以預見還會有更多的資本、更多的人才涌入。我們看到不斷有新人帶著新打法來搶奪蛋糕,越來越多的企業會更加努力求變,把創新視為生存之道。 沖 郭家大院創始人 郭才寶 我們現在方向已經確定了,就需要奮力往前沖。破局時不要思考太多,先謀而后動,已經確定了方向就全力沖,沖一年再做總結。 沖 四有青年創始人 趙剛 整個餐飲市場在加速升級和變革,餐飲人必須沖得上去才有機會。1、前兩年的“小而美”正在變得“小而精”,回歸產品本身成為餐飲行業主流趨勢;2、好產品就是好口碑,好口碑就是好營銷。沒有好產品,千萬別花大精力做營銷。3、市場機會在于消費升級,要滿足消費者對于安全、健康、高品質餐品的需求,價格也要接地氣。 難 大龍燚火鍋董事長 柳鷙 2017年是更要拼團隊、拼供應鏈系統的年份。團隊和后端都做好了,會給前端很有力的支撐。如果能夠抓住年輕人的市場和營銷推廣,存活應該會比較好。當然,餐飲行業投機的機會會更小,跟風的則會更難。 裸&活 一碗羊湯創始人 茹敏 我用“裸”字總結2016年的中國餐飲業,潮水退了,裸泳的都露出來了;2017年的餐飲用“活”字概括——真正在做餐飲的會依然活著,而且活得很好。 餐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產品只是其中之一。任何一個餐飲項目都是馬拉松。好的餐飲本身就應該是賺錢的,資本只是助力,而不是輸血。沒有造血能力再怎么折騰都白搭。真正的牛人,都對底層邏輯和頂層設計明白得一塌糊涂,必須深諳人性和哲學。 快 彼酷哩烤全魚創始人 田學偉 經營形勢越來越嚴峻,餐飲品牌兩極分化會不斷加快。過去是非常好、好、一般、差和很差。慢慢中間地帶會消失,只剩下很好和很差,而且很好的品牌可能只占5%。當你看到什么很火的時候不要去跟風,等做出來就變成紅海了。 亂、醒、明、通 餐飲管理專家 楊鐵鋒 中國餐飲行業從今年到明年,將經歷4個階段:亂、醒、明、通。第一個階段是亂,各種思想和方法混亂,當前餐飲業存在無序的不正當競爭,傾銷行為嚴重,動輒5折、3折低于成本銷售,讓整個行業遭罪;第二個階段是醒,創業者開始清醒認識現狀;第三個階段是明,餐飲人逐步明白了自己的優勢和短板;第四個階段是通,企業家制定戰略,追求暢通和諧的發展目標。 好 鄭州皇宮大酒店總經理 耿濤 當大家都認為是餐飲危機時,其實危險里往往蘊藏著機會,希望大家都能越來越好,讓餐飲生態越來越健康。 真 豆撈坊(鄭州)潮汕牛肉火鍋創始人 苑嘉益 追求過了重口味,顧客味淡了;追求過了夸張裝修,顧客看倦了;追求過了低價,顧客對品質也越來越講究了。餐飲應該依靠食材的真材實料,進而打造美味、健康又有記憶度的口味。 聚 宅食送CEO 穆楊 餐飲業對綜合競爭力要求更高,行業洗牌加劇。資源向著優質品牌聚攏,餐飲企業整合加速,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 精 楊記興臭鱖魚創始人 楊金祥 2016整個餐飲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對品牌個性的訴求越來越高,管理成本越來越高。我們要做的是不要隨波逐流,堅持“匠心”、“良心”、“信心”,穩步發展。
·END·
統籌丨劉曉紅
編輯|李新洲視覺|尚冉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