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108 期
▼
作為聯合主辦方,內參君圍繞連鎖、品牌定位、思路三個關鍵詞與嘉賓深度對話。 往下戳,奉上味蜀吾創始人范勤耘、盤古餐飲總裁胡剛、紅料理創始人羅杰、Wheelys咖啡中國區CEO白曉帆、咖啡之翼創始人尹峰關于品牌連鎖經營的最新觀點和實戰技巧。
■ 餐飲老板內參|李根兒 發于上海
1
多品牌不同品類操作要領:
老板心態要好,企業機制要好
▽
范勤耘(味蜀吾創始人):我們旗下現在至少有五個完全不同的品類,作為這種多品牌多品類餐企的管理者,心態一定要好。
我把自己定位為打醬油的,主要負責把各個品類的人組合好,將他們設在最合適的位置上,再定好相應的激勵機制。這樣的好處是,對于不同線的員工,他們只管好自己負責的一個品類就行,賺來的錢給公司一部分,其它的他們自己分掉就好。
多品牌不同品類運營,除了產品差異化,人均價格也要差異化,確定好先發展再招人還是先招人再發展,不要盲目擴張。
對我而言,餐飲和跳舞、攝影這些愛好沒有什么區別,每件事都把它當做游戲來做,多個品牌就是多個游戲,目標就是把所有游戲打好,這樣你才不會覺得餐飲是件苦差事。
2
多品牌同品類咋整?
讓不同的人操作,賦予不同文化
▽
胡剛(盤古餐飲總裁):盤古餐飲旗下的釜山料理和新石器烤肉,品類雖然都是圍繞燒烤在做,但主打的品牌文化和面對的客群不同。
每一個品牌建立之后,理論上都面對著一個新的市場,在新的市場有自己獨有的競爭對手,所以要做的是研究不同的消費群體和主要競爭對手,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
不能用一波人操作多個品牌,即使品類類似,我們就正在成立獨立的品牌部。
餐飲市場依舊相對零散,競爭沒有想象的那么激烈。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產品要走精專路線,做好品牌、做好供應鏈,謹慎開店、不忘初心,把互聯網時代的業務做好。
3
選址有哪些門道?
別迷信商超,按自己產品定位來
▽
羅杰(紅料理創始人):近年,大型綜合商超發展非常快,但從我的角度看,至少從現在開始,大型商超的紅利已經過去。
它過度依賴餐飲業態的密集引流,這樣會導致好的商超租金越來越貴,而差一點的商超客流會逐步走下坡路。最可怕的是,在這樣的商超里,你對面永遠是一線品牌。
具體是選商超還是選街面店,還是要看你的產品定位和產品結構。
主打宵夜,肯定還是不要放在商超。紅料理希望能夠打造一個更加有效的成本結構,在有限的地方,獲取更多的收益,這就需要依靠更多的經營時間和品類。
多時段餐飲需要選擇街面店,時效分配和利用率會很好,可以突破商超的局限。
4
如何尋找藍海氣質產品?
傳統美食均能被開發,主要看升級方法
▽
羅杰(紅料理創始人):我認為中國傳統地方性特色品類,都具備奢侈品價值,就看你有沒有能力去發現和開發。只要你去挖掘,一定能夠把它培育成一個有藍海氣質的品牌。
上海兩三年前就有為了吃豆漿油條大餅排隊的現象,證明這類需求是存在的、有市場的,這也就是紅料理從麻辣燙切入還能獲得口碑的原因。
當你選擇了某個品類去開發,要從兩個角度去思考產品升級。一是客單價,傳統小吃可能十幾元的消費,你如何能把其提升到六十元,讓其卡在主消費中;二是產品結構和消費時段的重構,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實現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外賣多時段經營,從早上能干到凌晨4點。以宵夜為例,這時候顧客的價格敏感度很低,客單價可以做到100元以上。
5
連鎖經營有啥創新玩法?
把產品和餐館當平臺,連接更多“端口”
▽
白曉帆(Wheelys咖啡中國區CEO):Wheelys以咖啡作為切入點,是平臺型的連鎖“咖啡館”,除了單純售賣咖啡,里面會有很多標準型的模塊,會跟不同的品牌合作。比如面包、冰淇淋甚至穿戴設備等產品,都可以在Wheelys咖啡車上展賣。我們追求的是線上和線下的結合。
在Wheelys起源地瑞典,我們做了一個實驗:正常情況下,一臺咖啡車賣兩三百杯咖啡,約五歐一杯,一天大約1500歐的營收,之后又和瑞典一個獨有的太陽鏡品牌合作,咖啡一歐一杯,賣了六百杯,但眼鏡賣了50副,一副眼鏡賣250歐,這樣跨界搭配的營收遠超單純賣咖啡。
以一個高頻的、優質的產品切入,可以連接更多人進來,大家一起發現更酷、更好玩的東西,這樣你的品牌的想象空間才大。
6
日本連鎖餐飲有什么特色?
不以好吃為核心,害怕“就近消費”
▽
尹峰(咖啡之翼創始人):中國連鎖餐飲說到品牌的時候,“好吃”是核心——“我的產品很好,圍繞產品的一切更重要”。在日本,對于連鎖品牌而言,品牌才是產品。他們面對核心競爭力在哪里和如何讓客戶喜歡的提問,給出的答案都不是出品。
“不是因為你們家的咖喱是全日本最好吃的嗎”,他會很淡定地回答“這是應該做的”,從環境、接待、出品,到客戶離開,這些都是在做品牌,產品在他們眼中只是應該做到的基礎性工作。
日本餐飲人會認為“就近消費”是危險的,最安全的是“和員工熟”。只有跟員工熟,客戶對這個品牌的依賴才不可抗拒,你開到哪里,都具備足夠的競爭力。所以從日本走了一圈回來,我堅定了我的信念,光有出品是不夠的,品牌是一個人格化的東西,人和人的連接才能叫做品牌。
·END·
統籌丨關雪菁
主編|溫馨 段明珠 黃文瀟 視覺總監|阿部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 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