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1090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因為主流人群的消費升級,只會加速不會停滯。
?餐飲老板內參 黃宏森 發自北京
—【 1 】—
鄧超|金百萬創始人
險些當了先烈
▽
金百萬是一家有著二十幾年歷史的中餐企業,我從2011年就開始思考互聯網轉型,做起了外賣。
雖然那一年營業額達到了2000萬,但是實際卻虧了好幾百萬。
后來我反思,當時的條件并不成熟。在2011年移動端沒有普及的情況下,大部分用的還是電話訂餐,一通電話call center的成本是6塊5,非常高。
再加上當時的配送體系并不成熟,自己配送的話就要點對點,配過去又返回來,時間成本非常高。
現在的配送已經非常發達了,一個人出去能同時配送5、6單,效率非常高,這種模式的財務模型才成立。
有過這個坑的經歷,再做外賣我就很慎重了。在O2O炙手可熱的2015年初,我并沒有跟風,因為這時候是互聯網餐企的野蠻增長期,出了不少黑作坊,消費者的抵觸心理非常強。如果在那時上線,對整個品牌的影響就非常大。
但是從去年10月份開始,平臺開始規范,國家也開始管控,于是金百萬殺入外賣領域。
現在金百萬每天實際收到的營業額是50萬,且還在增長。我做了這么多年餐飲,從沒想過,傳統餐飲模式能夠這么快速的增長和擴張。
—【 2 】—
陳國平|船歌魚水餃創始人
每個人的基因都是獨特的
▽
我們剛進北京的時候,請了一個挺有名的互聯網營銷公司來做推廣,做了兩個粉絲群,現在都還在,每個里面還有一兩百號人。這不能算坑,但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
在我沒有接觸互聯網營銷的時候,覺得雕爺牛腩、黃太吉太牛逼了,沒有花一分錢就在短期內形成傳統餐飲可能需要十幾年才形成的品牌效應。這讓我們傳統餐飲人,當時有點恐慌、有點羨慕。
然后我們也撲進去嘗試。當我們嘗試之后,發覺跟預期的不一樣。
第一,我們不是那群人,而每個人的基因都是獨特的。
第二,如果你只是完全利用互聯網工具提升你的美譽度,如何獲得忠誠度可能是一個更大的問題。
當你的產品、服務、環境做得不過關的時候,你把你的品牌通過互聯網去傳播,調高了用戶預期,其實對你的品牌是一個更大的傷害。
做互聯網餐飲,不要用力過猛。這就是一個坑。
—【 3 】—
穆劍|人人湘CEO
餐飲不能太冰冷
▽
人人湘的坑有很多個,我就說幾個比較大的。
之前人人湘的模式就是不要收銀員、傳菜員和服務員,我們當時想的還是比較非常理想化,但是我們后來在每個店加了幾名引導員。
我們反思,餐廳不能裝修的太冰冷了,太超前了。必須要有點人間煙火的味道,炒點粉啊,諸如此類。
△
人人湘霄云路店充滿科技感未來感的風格設計
創業確實要考慮自己品牌的勢能和發展,我們前期宣傳做得非常到位,一開始生意非常火爆,但是線下運營的能力不夠,控制能力不夠,接下來的一個月生意就掉了一半。
當時我們覺得自己很牛,但沒有真的去想自己到底能夠支撐多少家店,到底本身功力夠不夠。
不管你的體驗也好,模式也好,別人體驗過了,就不再來了,那你開那么多家店,就該買單了。
—【 4 】—
汪雪|舌頭很忙創始人
多數人死于流量
▽
人們會有一個錯覺,互聯網使餐飲行業的利潤翻倍了,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因為雖然成本結構變化了,但不代表利潤增加,而是它的成本發生轉移了。
成本轉移到了哪里?
一方面是高額的物流補貼。打開外賣訂餐平臺,你會發現很多商家都是滿30減20這樣的力度補貼用戶,20塊里分別是平臺出10塊,商家出10塊。
這樣的補貼力度,對商家來說也是非常的致命的,因為餐飲的純利沒有這么高,能夠做到10%到15%的利潤就已經非常厲害了。
外行經常認為餐飲業60%多的毛利率非常高,但是除去人工、房租、水電、裝修成本、轉讓費,最后能有10%的利潤就非常不錯了,互聯網餐飲并不能把利潤變成20%。
還有個坑就是流量之坑,商家需要花費非常多的資金去抓流量。我看到很多人死于流量之上。
現在流量的入口已經關了,該進來的用戶都進來了。如何在這么一個很多人搶食的盤子里面去抓流量,現在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對互聯網餐飲的成本結構做優化。
—【 5 】—
梁靜|二人鍋創始人
噱頭營銷敵不過內容為王
▽
很多人不會玩互聯網營銷,可能會借助一些平臺,或者找一些大V號。
但你要知道,內容為王,是永遠不變的。不一定是說,優惠打折就非常的給力,也不一定是說,我把我的東西放上去,消費者就愛看,而是要深挖到底,我們的目標消費者,到底喜歡看什么?
任何東西沒有好的內容是不會被傳播的,就算打開了它也不會被真的閱讀,不會被導流,就算有了一些噱頭化的營銷,他也不會被長久地傳播。
▼ 戳我,大家都在看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95%的回頭率|“減法之道”|最牛選擇策
780萬份肉夾饃|排隊王貼身肉搏|8個旺店經驗
如何面對質疑|免費引流工具|如何留95后
餐飲業低級錯誤|餐飲業稻盛和夫|干18年不火
統籌:關雪菁|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