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嘲笑麥當勞和肯德基時,我們正在錯失什么?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85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人生有很多可能性,最怕是你的心閉塞了。”
    又到畢業季,李嘉誠在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辭說,他最害怕主觀、因循的心理。對“閉塞傾向”要時刻高度戒備,惰性判斷是走向未來的障礙和負累。

    第2期參中參,我們就來聊幾個小話題,在封閉與反封閉中做一下腦部有氧運動。

    自測完這3項基本能力,

    再去嘲笑麥當勞和肯德基!

    #論商人的正念#

    伴隨著中國財團并購力的上升,以及中國消費升級的提速,麥肯二君的市場蛋糕正在被切分。貌似,壓抑至久的中國同行終于有機會嘲笑洋快餐了。

    它們真的已經不再值得餐飲人學習了嗎?且慢!先不說麥肯二君強大的品牌建設能力和連鎖管理能力。單從基本功層面,中國就有不小的差距。

    1、QSC管理:清潔、安全、衛生,這是對餐飲業的最底層要求。可是90%的中國餐廳竟然沒有基礎的《QSC手冊》。

    2、培訓機制:從服務員到店長、再到大區經理,麥肯二君有著一套完善的培訓體系,很多商業精英的第一堂管理課其實是在洋快餐店面完成的。

    3、供應鏈管理:在麥當勞的《全面供應鏈管理》手冊中,要求供應商從源頭選土步驟開始,詳細記錄地段和土壤的資料,其后每一個環節——養土、選種、播種、種植、灌溉、施肥、防蟲,都要一一詳細記錄。這種供應鏈精益化程度,中國同行目前趕上了嗎?

    |參中參|

    面對這兩個洋師傅,從最初的挑戰行徑到今天的嘲笑行為,都是心態錯位。五十步笑百步,是常人的習慣,卻是商人的大忌。
    中國餐飲業的現代化進程,其實是從偷師麥肯二君開始的,而內參君認為:這個拜師過程起碼還需要10年,而且是從扎馬步開始。

    88歲的李嘉誠說

    要對“閉塞傾向”保持高度戒備!

    #深夜請自省#

    又是一年畢業季,88歲的李嘉誠先生在汕頭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寄語《未來就在眼前》,祝福和鼓勵年輕一代。他的一些觀點,同樣適用于商業戰場:

    1、想在高增長的年代脫穎而出,你必須不斷強化謙遜的學習態度;當人工智能讓機器也有觀察力和邏輯力時,心智、心像力是你擁有洞見、有先見之明潛力的關鍵。

    2、濫竽充數已經沒有市場,沒有解決方案的雄偉愿景是“有毒組合”。

    3、我最害怕主觀、因循的“心向”,我們對“閉塞傾向”要時刻高度戒備,功能凝固及慣性定向的惰性判斷,是走向未來的障礙和負累;錯誤的政策或計劃,只會把未來困鎖在永無盡頭而又徒勞無功的迷惘中。

    |參中參|

    預防“老化”,是所有個體和企業的終極難題。
    李嘉誠的話之所以醍醐灌頂,是因為88歲的他仍在對抗老化,在警惕“閉塞傾向”。

    作家連岳撰文《別在中年開始變臭》,分析了“大叔臭”的形成。羅振宇點評說,中年為什么很危險,因為生活的各種可能性都在被固定下來。所有不再變化的東西,都注定會變得腐臭。

    怎么破?

    1、不要誤解和濫用優勢。2、敬畏一切變化和未來。

    商業地產低潮期

    真的是餐飲業大躍進的好時機嗎?

    #請勿聽風是雨#

    上周,呷浦呷浦董事長賀光啟放話:全國商業地產供給量日增,又受到電商沖擊,導致價格整體處于低位,“我們也會利用這個機會快速展店,等到經濟復蘇之后,就將是呷哺呷哺的收獲之時。

    《北京商報》為此消息編發的標題是:商業地產價格低位是餐企擴張良機。

    真的是餐飲業的良機到了嗎?巴菲特提倡的“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時機真的到了嗎?應該說,呷浦呷浦的良機未必是每一個餐企的良機。即如潘金蓮的多情是西門慶的良機未必是武大郎的良機。

    每個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同,風險承受力也不同。呷哺呷哺單店投資約為120萬元,店面每平方米的年產值為2.1萬元,平均投資3個月即可收支平衡,15個月單店成本回收。不是每個企業都有這樣的盈利能力。

    |參中參|

    在圍棋界,最強大的棋手是石佛李昌鎬和電腦阿爾法狗。他們共同的特點不是驚艷的才華和超人的創意,而是強大的計算能力。

    如何計算各家餐企自己的“機會”良不良?要拿你營業狀態最良時期的利潤房租比,來比對當下你能拿到的房租水平。

    還要參考你的食客目前處于什么社會環境。他們是曾經一擲千金的政商消費群?還是精打細算的大眾消費者?

    一句話:機會只是風,精算到利租比才能算是雨。別聽風就以為是雨了。

    中國研究失敗第一人吳曉波:

    我也搞砸過4個項目,虧了1億多元

    #掉坑不可怕,關鍵要復盤#

    財經作家吳曉波是以研究“敗局”著稱的,2001年出版了名作《大敗局》。研究過這么多坑的人是不是就不會掉坑了呢?

    6月30日,吳曉波頻道報道說,吳曉波曾做垮過4個大項目,犯了3個典型錯誤,虧了投資人1億多元,而且這些失敗都是在《大敗局》出版之后。

    2003年,吳曉波被一家美國鉆石網吸引,與一位投資人將這一模式引進了中國,千挑萬選了一個職業經理人,結果虧了上億元。

    教訓:沒有選對團隊。職業經理人不是將創業理念當做一生理想的信徒。他們完成的往往是短期KPI(關鍵業績指標),而不是項目本身;他們在意的是收入和分紅,而不是公司的長遠成長。幾乎沒有職業經理人能做好創業項目。

    2010年,吳曉波的朋友拿出西湖邊一家百貨大樓一個200平方米的角落,免費送給他開書店。但一年過去,吳曉波顆粒無收,還虧了兩百多萬。半年后,吳曉波借鑒臺灣教授職場技能雜志的模式,創辦了《藍獅子經理人》,但不到一年,燒掉了600萬,雜志只好喊停。

    教訓: 沒有在戰略上瞄準趨勢。書店與雜志,是兩件讓書生欲罷不能的美好之事,但與趨勢逆流而行。文化產業在2010年之后已經進入了移動端時代。傳統的書店和雜志都已進入微利時代,想要在沒有風的時候飛起來,可能性微乎其微。

    《藍獅子經理人》敗在了載體上,但職場技能教育的市場空缺真實存在。2013年,吳曉波將職場教育換到了APP上,用動漫來展示,以闖關的方式將知識點分解,借碎片時間去學習一些實用技能。見過的人都覺得好,但沒人愿意為內容買單。五十多人的團隊,花了兩千萬,干了兩年,解散。

    教訓:沒有在產業成長中把握對的時間點。這次錯在產品出生太早,全民手機電子支付的普及在2014年之前非常不便,雖然有,但心理接受度也不高;而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網絡上的知識和版權付費,則是在更遲的2016,知識經濟的元年才緩緩而來。

    |參中參|

    吳老師的經驗告訴我們:
    1、你是哪方面的專家不意味著你在哪方面不會犯錯誤。河里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成功的老板們,在最成功的時候最應該戒、懼、謹、慎。
    2.、4次敗局中有兩次都是因為書生情懷。情懷是支撐老板把生意變成事業的精神動力,同時,它也有可能是在事業道路上滑倒你的香蕉皮。所以在仰望星空之前,先要腳踏實地。
    3、 所有的經驗都來自對過去的復盤,所有的敗局都源于未知的陷阱。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餐飲大佬透出的風向|凈雅被討薪|“神奇”的粥

    城市營銷術小肥羊爆發了|大娘水餃遭甩賣

    喜家德開店秘訣|最忙星巴克眾籌新玩法

    品牌如何講故事餐飲大數據海底撈服務有毒

    統籌:劉曉紅|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963.html

    (0)
    上一篇 2016年7月3日 02:59
    下一篇 2016年7月3日 07:3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