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紅利大爆炸:這家餐廳用10部Pad與7萬微信粉絲每天互動!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79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你家的微信運營是否正面臨以下痛點?

    開了微信號,甚至派了專人運營,卻吸引不到幾個粉絲;用打折優惠好不容易把粉絲量做上來了,卻苦于不知如何互動;更頭疼的是,嘗試做互動,但是一動就掉粉;……

    如果是,那么今天這篇玩轉社交紅利的秘笈不可錯過。

    每天用10部Pad與7萬粉絲親密互動、把自己變成超級IP、把粉絲變成回頭客的餐廳老板的玩法,說不定能讓你茅塞頓開。

    ?餐飲老板內參 李新洲 發于鄭州

    這樣的互動,你羨慕嗎?

    “桌子有點晃,我用諾基亞墊,還挺好用。老林,你可千萬別吵員工啊。”

    ——幽默的顧客給老板提意見,還貼心地加了個提醒

    “老林,11月的活動是什么,提前透露下,好根據你們的時間安排孩子去滑冰。”

    ——餐廳每周會在固定時間安排回饋顧客的活動,有人發微信咨詢老板

    “放鴿子啊老林,萬象城停業為啥不微信一下,措手不及,郁悶。”

    ——某位顧客跑去吃飯,恰好趕上當天歇業,向老板吐槽

    “一次別的朋友過來吃飯,問為什么水果拼盤沒有西瓜,是不是冬天西瓜貴成本高,然后我姐妹直接回了句:一定是這個季節的西瓜達不到曼玉對西瓜口感的要求,寧愿不要,也不能影響質量。”

    ——顧客留言,講述朋友主動為餐廳代言

    如果每天有粉絲與你這樣互動,會是什么感覺?

    如果每天有7萬鐵桿粉絲與你這樣互動,又是什么感覺?

    而這樣的感覺,“曼玉融合餐廳”的老板——也就是上面粉絲們口中的“老林”,已經體會了3年。

    ▲“曼玉老林”微信號收到的顧客留言以及餐廳的禮品回饋

    曾幾何時,餐飲江湖里開始流行“單品為王”新趨勢,與此同時,前幾年流行的“融合餐廳”開始邊緣化。而曼玉似乎是個特例。

    它3年只開3家店,全部開在核心商圈的購物中心里,店店排隊,每家店150個餐位,月人效近3萬元,中午到晚上,翻臺率5~6……如果說這些不算什么,這個餐廳還有個更大的亮點,那就是老板率先在業界把自己的朋友圈變成了一個超級自媒體,成為區域餐飲的一種“曼玉現象”。據曼玉餐廳營銷總監劉曉紅女士介紹,幾個微信號粉絲合計超過7萬人,其中70%轉化成為老顧客。

    在不少業內人士和曼玉粉絲眼中,“曼玉老林”絕對是曼玉餐廳品牌人格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借助連續三年的“低調、內斂、情懷、真誠、有問必答”的形象積淀,這個老板個人微信號成為品牌本身的一個大IP,在粉絲中擁有極強的號召力。

    餐廳如何與粉絲進行“擬人化”互動?

    這里有五條經驗之談

    聚粉難,維護難,互動難,留粉難。這是眾多企業微信號的痛點,不獨餐飲企業

    而這些痛點在“曼玉老林”身上似乎看不到。產品、服務持續提升之外,如何打造”互動競爭力“?

    曼玉融合餐廳創始人、“曼玉老林”林紅濤本人談了這幾年的心得。他說,曼玉還遠沒到輸出價值觀的火候,只希望拋磚引玉。

    關于認知

    定位與顧客的關系,明確微信運營的目的

    ▲在曼玉老林眼里,傳統餐飲與快時尚餐飲顧客的心理對比

    做微信你一定得考慮清楚你為什么要做,到底要拿來干嘛。有了粉絲,不能把他們當成你最低成本最高到達的廣告工具,稍微功利一點點,他們能感覺到的。我一直堅持把‘曼玉老林’當做一個溝通和反饋平臺,用它來持續不斷的做餐廳跟曼玉之間的良性互動。三家店如此,我希望將來三十家店的時候也如此。畢竟比起1年開100家店來說,我更喜歡把一家店開100年。”

    |關于載體|

    官方微信號VS老板個人微信號

    曼玉每張桌子的右下角貼著一句話:“這里沒有廣告,沒有推送,只有我們對美食、服務的理解與探索”,旁邊是老板老林的個人微信二維碼,三年前這在業界屬于率先吃螃蟹的。重點打造老板的個人微信號,這也非常少見。

    食客們會主動加老板老林的微信。最開始可能出于“加了老板的微信,不光有定期優惠和活動,有問題了直接就找到源頭了”,后來發展到把它當做最及時有效的互動窗口。有提建議的,也有詢問加盟信息的,甚至還有把老林當“暖男大叔”聊自己生活近況的……

    在此基礎上,去年,老林推出了曼玉餐廳的官方服務號,同樣定位于服務而非推廣,僅提供在線排隊、預點餐等功能性服務。

    |關于互動|

    粉絲參與感是關鍵

    互聯網思維里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就是“參與感”和粉絲文化,小米科技每年甚至還專門舉辦米粉節來回饋粉絲。

    ▲曼玉餐廳現在播放的歌曲,來自于老林發在朋友圈的征集

    曼玉也在努力把這種文化做到極致。為了讓吃飯變成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老林跟團隊一直在挖掘好點子。

    曼玉餐廳現在播放的歌曲,來自于一條老林發在朋友圈的征集店內播放歌曲的動態,粉絲們積極留言,客服組短短一天收到2000多條反饋信息,后來基本都被采納。此外,一些菜名也是食客自己命名,大大地加強了他們的參與感。

    |關于“留粉”|

    哪怕贈品是一瓶辣椒醬

    也要經過認真篩選

    老林更多思考的,是如何保證這份良好互動的保持,還有延續。

    通過微信朋友圈做“周三有禮”及“老林的好友活動預告”,“曼玉老林”微信好友逢周三到店用餐即可獲贈如自制香油、辣椒醬等禮品,而且不定期還會推出創意禮。

    餐廳送贈品一般會選擇利用現有資源,比如送代金券。而曼玉送的都是自家“壓箱底”的東西:石墨小磨香油;經過153種原料試制后的辣椒醬……這樣的禮物用固定頻率互動的方式送出去,極大地拉升了粉絲忠誠度,也吸引了更多新粉絲進來。

    |關于維護|

    挑選3人管理10臺Pad

    收集7萬人信息并及時回復

    為了及時回復粉絲信息,老林最開始親自上陣一條一條回。后來粉絲達到一定量級之后,他專門成立了“曼玉老林”曼玉客服組,精心挑選3個人管理10臺Pad,維護幾個微信號,收集這7萬人的反饋信息,并第一時間進行溝通,幾乎每一條評論都及時回復給到結果。持續不斷的互動,用戶的粘性高到出乎老林自己的意外。

    總結

    讓我們來復盤一下餐廳和顧客微信互動的要點:

    你對顧客的認知以及和顧客間的關系定位,從根本上決定了你要做什么、怎么做。想要預約、排隊、點菜等功能?想樹立形象,傳遞品牌溫度?想便于互動,接收反饋?你的需求,決定了你需要一個服務號、訂閱號還是個人微信號,或者組合搭配,未必照搬上述案例就是最好的。 歌曲,菜名,擺設,服務,每一樣都可以加入互動。和粉絲的長久互動,除了“持續真誠&粉絲參與感”真的沒捷徑。舍得投入人力、財力、精力。

    關于社交紅利,你可能還想看

    餐飲業“紅包帝”的營銷邏輯:給顧客發40萬,我多賺400萬

    統籌:張琳娟|編輯:閆太然|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iyanran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592.html

    (0)
    上一篇 2016年3月19日 02:02
    下一篇 2016年3月19日 17:4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