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2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創客 伴隨餐飲O2O的興起,“小而美”的商業模式逐漸受到創業者的青睞。但是,“小而美”有時也意味著容易復制,前赴后繼投身其中的同時,有一些品牌被拍死在了沙灘上。 一個品牌如何在低成本運營的情況下,打造在用戶中的口碑?經營模式和理念的不同肯定是出奇制勝的法寶。
餐飲老板內參 王田 發于北京
在國貿有一家叫“只有鹵肉飯”的外賣品牌,身處燒錢、鋪長線占主流的餐飲O2O領域,這個團隊堅持走“精簡路線”,在低成本投入的情況下從今年8月開張首月起實現不虧損,第二個月開始盈利。
目前它家以三公里范圍內配送模式為主,未配實體店,這樣對經營成本要求低,規模小自然虧損額度也小。這種做減法的行動路線該如何走得更長遠,讓我們來聽聽團隊創始人許元是如何說的。
主打單品爆款,要做消費者下意識反應品牌
“只有鹵肉飯”的創始人有3個,許元、李昀和吳偉,都是踩著80后尾巴出生的,去年年底在大理的偶然相識不光讓他們成了好友,還為日后創業埋下了伏筆。
但說到“互聯網+餐飲”可和這仨人一點兒關系也沒有,跨界過來的不新鮮,可他們也沒有任何互聯網背景。十幾萬的啟動資金,注冊了“北京元韻偉業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談到產品仨人也是一拍即合:鹵肉飯。
這源于許元在大理和一位臺灣阿姨學下的手藝,在麻小橫行、家常菜泛濫的市場,他們“只有鹵肉飯”,對,這不光是品牌名,還是他們的單品爆款。
原因很簡單,他們想像漢堡界的麥當勞,披薩界的必勝客一樣,做到一提起鹵肉飯,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只有鹵肉飯”的這種程度。利用互聯網占據消費者心智,做出能讓人第一反應的品牌。這是第一步。
“首先做鹵肉飯招牌的品牌基本沒有,再一個我們和小龍蝦這類低頻次定位不同,正經的飯肯定是剛需。”許元說他們每6秒就賣出一份鹵肉飯,每日限量50份在頭天晚上就售罄。
“服務+產品”才是核心壁壘,規模范圍不急于求成
想吃它家的鹵肉飯,你只能進入到國貿3公里范圍內,才能被配送覆蓋。乍一聽這樣“不便利”的方式并不利于籠絡消費者,但許元說,這3公里都是經過他們的測算才得出的。
在國貿這個核心商務區中,每天聚集著千萬次的人流量,對餐飲的需求之大,也讓這里成為了餐飲O2O的試驗田。
站在路口看每天送外賣的品種和數量都能分析判斷出趨勢,許元說別人家失敗的例子恰好是自己需要總結改善的經驗,他們團隊一貫堅持“服務+產品”的核心壁壘。
“如果要保證產品的口感和質量,我們的配送時間就不能拉長,3公里內是最合適的。”作為“只有鹵肉飯”的創始人兼“產品經理”,他掌握著產品配方并且又具備研發的能力,保證產品穩定性強,標準化易。
同時他和團隊還在不斷的對產品進行優化,保證每一塊肉每一塊香菇甚至每一粒米融合一起達到最香的狀態。
“做餐飲的本質還是味道。第一體驗非常重要,如果不好吃就很難再打開市場了。”這也是他們的slogan:回歸本質,做到極致。在餐飲業,“好吃”一定是消費高頻的基礎保證。
從包裝到服務,每一環節都要有“處女座”精神
在這個“看臉”的世界,包裝作為產品的“門面”需要讓人眼前一“亮”。但許元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們的LOGO是黑白色,袋子是牛皮紙袋,看上去極為簡單,用許元的話說,要的就是“遺世而獨立”的美感。
從公司成立之初,團隊三個創始人就事無巨細全部包攬,所以摳細節就成了常事。牛皮紙袋上的二維碼都是他們專門找人做的刻章,然后一個個“手動”印上去的。這種細微之處見不同不光體現在包裝上,更多的還有服務。
在正式上線前,他們有過兩次“全壓力測試”,以保證突發情況的應對和客服的完善;對配送員,許元要求全部背著送餐包而不是放在車后座,這樣防止經過顛簸影響賣相;對于袋子和餐盒上的油也要擦干凈才能遞到買家手中……一切都站在用戶角度,以用戶體驗舒服為主。
這正是餐飲行業的精髓:注重商品質量、服務質量和清潔狀況,也是餐飲人要具備的基本功。
口碑營銷是根本,產品和服務值得“燒錢”
“只有鹵肉飯”團隊在開張首月總共只有4個人,許元不但是大廚,偶爾還要兼做“配送小哥”,每日售賣30份,在這種人力成本很低的前提下,他們做到了0虧損。
第二個月他們開始把訂單數量提高到每日50份,并逐個增加了做兼職配送的員工,目前這也是團隊開銷最大的一部分,但在許元看來“必不可少”。
因為自己培養的配送人員能保證比外賣平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對打響品牌也是一個關鍵。也因此,他們拒絕了百度外賣拋出的橄欖枝,還是出于想保證每一份飯的質量而不想大批量售賣。
但除了產品味道和服務值得“燒錢”之外,其他的便可以精簡了。比如許元并不急著開實體店,因為配送點這種“輕店”模式會更開源節流,省下來的成本可以反哺產品提高品質。同時他會平衡產能數量和配送人員數量的最佳配比,以達到最佳效益。
回到“賣飯的還是要好吃”這個根本,許元和團隊認為只有靠口碑才能長遠走下去。以營銷為噱頭的失敗案例太多,大多都是火爆一時,但沒有什么可持續性。
目前他們的回頭客占了三成,而通過后臺統計的訂單幅度在每日提升,原計劃的每日50份早就供不應求。
有投資方欲與他們聯系做融資,下一步許元計劃增加新的配送點,雖然規模不大,但在這殘酷廝殺的餐飲O2O市場,只要能先活下來,笑到最后,才是贏家。
編輯:內參小然君
國慶七日小灶回顧 Wonderful review 名企心法 | 真正的殺傷力從來不在招式里! 行業解局 | 不了解趨勢,到“死”都只是個糊涂鬼! 名咖論道 | 沒被忽悠過的餐飲人不會是好老板! 營銷絕學 | “吸睛”最IN手段都在這兒! 選址設計 | “作死”或許不會死,守規矩沒準讓你變殘! 管理秘笈 | 好的管理沒有那么玄! 幾種暗器 | 前面六天只是雪中送炭,學會這些才錦上添花!
孫國秀
薯小帥創始人
————————————————-
每天感謝一位讀者,內參君因您傲嬌!
回復 目錄 看往期精彩內參;
加內參君本人微信ncqinchao和他親密互動…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