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673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現場 “2015中國數字餐飲論壇(成都)O2O峰會”照舊設立了“閉門會”環節,但此次規模不同以往,堪稱內參史上最大規模“悄悄話”活動。 近60位各路大咖齊聚成都內參特設的“小黑屋”,將O2O、餐飲O2O、物流、產品、產業鏈等問題掰開揉碎地聊了一番。
餐飲老板內參李根兒發于成都
不再神秘不再“洋氣”,O2O到底是個啥?
就是用于解決誰買、誰送的問題
樓下100創始人季曉楊:
我做輕食平臺,從我這兒觀察,O2O就是解決誰買、誰送的問題。平臺幫助餐飲品牌賣東西,因為餐企獲取一個用戶可能很費勁兒,平臺能幫你免費實現,吸引用戶并精準地匹配到品牌上去。
不切到產業鏈上的O2O會被淘汰
微智全景CEO李巖:
互聯網O2O讓經營形態被解構,O2O核心是用互聯網技術提升企業效率,重現一種業務形態,重新匹配資源。O2O利用互聯網進行產業鏈、供應鏈重組,用大規模生產干掉作坊生產。
O2O無論用什么手段,最后都是會切到產業鏈上,抓不到這個本質就會被淘汰,錢都會白燒。今年下半年有可能是O2O的寒冬,因為資本在降溫。
沒有產品支撐難走遠
四川通吃幫創始人九吃:
我以前在酒樓上過班,更注重從傳統餐飲著手思考。很多店鋪都在往互聯網外送努力,把這個當成很重要的發展途徑,噱頭很多,但最大問題是產品。
其實,對消費者而言,還是產品口味的問題。很多人看到O2O市場,但沒有技術儲備,奔著互聯網餐飲來,卻沒有技術產品支撐,這樣可能也很難發展。
O2O是互聯網,不是實體
易粉創始人契約:
很多公司在做O2O時,思想上有一點很難逾越,就是O2O是互聯網公司,但很多人以為還是一家實體。
嘴上都在說“互聯網+”,但整體思想還是在做企業,沒有真正從互聯網角度來想怎么通過互聯網實現數據化,怎么用互聯網的方式去經營,沒有從整個產業的角度全面改造自己。
自建物流or“寄情”第三方平臺,哪個更妙?
第三方平臺能引流和提供數據分析
樓下100創始人季曉楊:
物流這個痛點很痛,對于平臺沒有8元的投入可能送不過來,需要很多方的加入去實現優化。
以我們這類第三方平臺為例,可以為餐飲企業提供兩方面的幫助,一是流量,二是數據支持,大家做品牌可能更專注品類和口味,我們對什么品類口味賣得好會把握的很精確,可以給商家提供報告,幫助他們布局下一個點。
第三方平臺更專業
甜心搖滾沙拉創始人吳婧然:
我們是做單一品類的,最初自建物流,都是陽光肌肉男送餐,但發現自建物流的步伐趕不上消費者需求,所以改為與第三方合作。
一是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流量,二是可以解決配送痛點,三是能提高服務質量,通過第三方平臺可以實現及時配送,不再要求用戶前一天下單,能滿足客戶快捷的要求。
要和垂直的第三方平臺合作
成都大龍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雷星:
外送是很復雜的事,我們為何沒有接美團這類外賣平臺?因為他們做得簡單。我們火鍋要送的話牽扯到餐具、電磁爐、插線板、底料等很多問題,需要經過專業服務的外送員去做。我們寧愿與垂直第三方合作。
其實,無論接入第三方還是自建,能賺錢才是核心。在北京,自建的話很難跟上用戶需求增長速度。
自建物流才能把控產品品質
宅食送創始人穆楊:
商業本質沒有變,生產要素、產業鏈、供應鏈還是那些。生產要素不掌握在手里,品質口味無法保證,無法給客戶更好的體驗。我是重度外賣用戶,你想做到最好體驗,第三方平臺很難實現。
自建物流還有個好處,就是能控制毛利,在此基礎上想玩兒什么模式就玩兒什么模式。我也與第三方合作,但接單自己送。
第三方平臺有時候也“失靈”
夾克的蝦創始人田宇:
只要你的產品過硬,客戶愿意等,消費者實際上有耐心。對于客單價200元左右的產品,客戶對時效性要求可能沒那么高,只要你不斷優化,粉絲愿意給你機會。
另外,不僅是天氣,有些情況第三方平臺也不管用,比如七夕這類節日,所以To C或者To B端的外送平臺都要運用。
根據自己產品特色做選擇
人人湘聯合創始人老三:
不管是自建外賣還是第三方平臺,我們都有嘗試。你會發現這與你的品類要求很有關系。我們做米粉的,自建的問題是成本很高,送達范圍窄,第三方最大問題是受天氣影響,下雨就沒人接單。
對于我們這種品類,更傾向于樓宇間配送,做最短的點,這樣能一定程度做消費預期,保證服務質量。這是我們看到的方向。
對于餐企,O2O有何利用價值?
O2O能助力轉型
煌上煌營銷總監劉文剛:
我們全國有3000家門店,就門店本身在線下的布局來講,其實有點難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要求越來越高,我們要求全產業鏈自控,考慮在門店附近2公里,進行下午時段的配送,這個在合肥已經在做試點,利用O2O實現蛻變。
提升社交屬性和能力
一天一道菜創始人趙建峰:
任何東西都有核心邏輯,我們目前鎖定白領午餐,那么核心邏輯就是中午能吃到靠譜午餐,不貴還快。我一直認為咱們餐飲行業本質是解決“食”的需求,包含兩個層面,一是食欲,二是社交。
我預測,未來在互聯網和物聯網的顛覆中,食欲的需求會從實體門店退出,未來三到五年,特別繁華地點才會有門店,“食欲”不是核心邏輯了,食物會來找你。社交類的需求會有長足發展,你要搞清楚你要滿足的是什么,然后去做。
整合閑置資源“搶”市場
萬達集團餐飲副總經理張輝:
互聯網改變了很多“端”,怎么能把線下客流有效轉化,社會閑置資源能否被切出來完成“再加工”?這個整合過程可以是聯合的,萬達可以給其他品牌提供成本低的外送提貨點,商場里設一個區間滿足不同O2O線下取貨。
餐飲O2O整合應該放到生活服務的大平臺,要與線下更密切結合。比如下雨天跟各種節假日,它的剛需是爆發性的,誰能滿足這個需求才具備綜合競爭力,才能搶得市場。
編輯:內參小然君
往期精彩內容
Wonderful review
回復“秦朝說”查看秦朝所有稿件;
回復“名企評論”查看內參五萬閱讀量級名企實事觀點;
回復“行業分析”查看內參對行業分析評論文章;
回復“營銷”查看企業一切趣味有效營銷案例;
回復“策略”查看內參歸納優秀企業發展策略。
熊笑娟
熊小姐的面
————————————————-
每天感謝一位讀者,內參君因您傲嬌!
回復 目錄 看往期精彩內參;
入全國餐友匯交流群;
尋求 報道與合作 加內參小秘書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5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