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訂閱
1922期
在外賣平臺抽成提高成為趨勢的情況下,做外賣還是好生意嗎?
◎ 餐飲老板內參 孟北 發自廣州
1985年,飛人喬丹腿部骨折。傷愈初期,考慮到復發的可能,球隊限制了他的上場時間。
喬丹去找球隊經理,說自己完全可以多打一些時間,否則進季后賽就沒希望。
球隊經理問喬丹,假設你現在頭疼,面前放了10顆膠囊,其中1顆是有毒的,你會吃嗎?
如果把外賣看作10顆膠囊,抽成可能是“有毒”的那顆。你怎樣選?
1
一個案例:外賣占營收的七成
對抽成提高保持理性
在廣州,至尊比薩作為首批加入外賣行業的品牌商家,早期只是把外賣作為一個能給餐廳帶來附加收入的途徑。
創始人陳天龍很快發現了不同。2017年,外賣占據了至尊比薩整體營收的50%;到2018年,外賣明顯變得更“強悍”,占據了營收的70%。
這個過程中,外賣平臺對品牌商家的抽成也在不斷提高,陳天龍經歷了多次調整。“過去的幾年,從零抽成,發展到2個點、5個點、6個點……”
外賣發展的勢頭和抽成比例提升的速度,都超出了陳天龍的預期。
不過,陳天龍比較理性:“利潤率有所降低但還在可控范圍內。打車軟件也是前期補貼后期抽成,所有平臺都不會一直補貼。”
外賣的數據好,陳天龍認為堂食也要齊頭并進。堂食可以提供社交、溝通等功能,但外賣不會。“外送的品質精益求精,堂食環境也不斷升級。我們自建的配送隊伍一直在運作,服務質量明顯會比平臺配送的高。”
陳天龍還有另一種邏輯:從外賣平臺下單的客人,選擇性多,排名靠前、滿減多、折扣大、距離遠近等,都有可能影響到用戶的選擇,這些并不一定是品牌的忠實用戶。
“把他們轉化為會員,他們愿意來餐廳吃飯或者用我們開發的會員系統,通過微信點餐、互動,才是對至尊比薩品牌的認可。”陳天龍說。
2018年,陳天龍拿出了10萬罐可樂來做會員引導。一年下來,這些會員貢獻了8%的訂單份額。
他很清楚,依賴于平臺,一天幾百單還能拿補貼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新的考驗正在到來。“當然也是個機遇。”
2
“零服務費”從來不可能是常態
利用平臺,餐廳應該做些什么?
補貼,或者零服務費,從來不可能是市場的常態。
拉長外賣的時間軸來看,我們可以發現——
從最初的“打包帶走”,到后來的電話訂餐,都沒有補貼,打包費、配送費,甚至跑腿小二的小費,倒是正常不過,外賣總體比堂食價格要高。
在互聯網玩法里,外賣的價格曾經比堂食低了很多。
但只記住《無間道》里的一句話便好: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用錢聚集起的流量,最終也必然從流量里要錢。
在這個過程里,就看哪些商家可以抓住機會做強品牌,演化出更強的生存能力。
一位餐飲人告訴內參君,剛開始接入外賣平臺時,每家店的外賣單量可以達到2萬。在2018年,這種形勢急轉直下,一半的單量都流失了。
從外部環境來看,平臺規則的變化,尤其是競價排名的機制,加上更多商家的入駐,讓這個品牌獲取的流量直接減少。
但他總結,從內部管理來說,過度依賴外賣平臺,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品牌壁壘,讓自己有些被動。
他遇到的問題,和很多餐飲人遇到的問題是一致的:是靠平臺而活,還是靠餐廳本身來生存?
“強制二選一”確實霸道,但從商業角度來看抽成,并無多大問題:承受不了,可以退出平臺。
盡管我們也不太愿意承認,在抽成提高的過程中,一些商家就像溫水里的青蛙,知道抽成早晚會提高,但依然沒有跳出來打造屬于自己的流量通道。
3
離開滿減、補貼
外賣還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樂凱撒比薩創始人陳寧總結得好:外賣會回到正常的生意,補貼燒錢會停止,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才是完整的餐飲生態。
如今,不正常的好日子成為過去,商家的盈利能力如何提高?
|首先是精細化運營能力必須提高。
陳天龍把手機拿給內參君看:“我們的運營團隊,每天早中晚都會有數據匯報,不同的指標,比如單量、好評率、營業額、會員消費數據;根據數據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每家店明天準備用多少錢來推廣,算好產出比,當天就要給總部預算申請,這樣才更科學地用數據運營品牌的發展。”
|品牌勢能足夠強,才可能增加談判能力。
據內參君了解,不同品牌層級的餐飲企業,被抽成的份額也不一樣。
已經有品牌創始人對內參君說,此次調整對他們的影響不大。
顯然外賣即將迎來陣痛期,會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平臺的抽成提高,運營能力弱者將被淘汰;其次,品質商家的優勢逐漸顯現,僅憑滿減的低價策略,在競爭中將會失敗。
不補貼、不滿減,外賣還能做嗎?還是看回打車軟件,即使沒有補貼,對司機的抽成也不低,真正有需求的人依然在用高德、滴滴和首汽。
從成本構成來說,消費者節省了去餐廳的時間,理應為這段時間買單。但讓消費者形成這樣的習慣,需要過程。
4
外賣生意應該怎樣做?
三個趨勢不得不重視
美團高級副總裁王莆中曾談道:“品質外賣成為人們追逐的重點。我們要通過品質化、精細化、多樣化等多種方式提升用戶體驗,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優品質的外賣服務。”
外賣平臺的監管門檻提高,已經淘汰掉了一部分投機取巧者;抽成的調整,會繼續淘汰盈利能力弱者。
盡管,這看起來很殘忍。
– ? –
回歸理性
線下流量決定了你的線上流量
犟骨頭創始人 王藝偉 外賣肯定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 我認為明年外賣依舊會很好,但是未來它一定會回歸理性,就像淘寶、滴滴,它要回歸它的本質,而不是現在這樣,滿減額度太大,泡沫多,有些畸形。 未來一定會回歸正常。外賣本質就是你偷懶了,你節約了自己的時間成本,但你要付出更多的費用、更多的金錢成本。
云味館創始人 遲煥濤 不能太功利地看一個市場,你一定要定好你的原則和壁壘,堅持按你的原則去辦。 你的線下流量決定了你的線上流量。如果你線下流量沒有,線下做得不好,那你線上也不可能好。你線下好了,線上就是不打折,也一定會好。 如果線上價格過低會搶你線下的流量,等于是你自己打自己。 所以,線上線下同價才是做品牌的正道。 如果你通過一些免減手段,把量拉起來,這是不可持續的,而且數據會很難看。
– ? –
回歸品質
消費者仍將為高品質和時間買單
四有青年創始人 趙剛 永遠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堅持好的產品品質,不要因為成本壓力而降低出品標準,不要盲目相信所謂流量、折扣和促銷。 只要堅持品質為導向,消費者一定不會辜負你。
蒙自源總裁 汪飛 就像現在的堂食一樣,最大的優勢就是更快捷地增加消費體驗,現在的外賣和堂食的結合點還不是太深。 未來外賣的場景化和體驗感會和堂食的結合更深,一體化是一種趨勢。
慕瑪披薩合伙人 顧葉挺 未來外賣發展趨勢: > 頭部品牌吸流越來越強; >外賣基礎設施和政策會愈發完善,外賣從業要求門檻越來越高; >流量中心化逐步走到頂點,越來越多品牌會選擇多元化的流量布局。
望湘園創始人 陳麗 隨著外賣的普及,消費者越來越趨于理性消費,平臺補貼不再的情況下,一定是品質取勝。 那些沒有實體或者簡陋實體的外賣店將很難生存,外賣這一領域會越來越往成熟健康的方向發展。
– ? –
回歸精細
懂餐飲本質的基礎上懂流量邏輯
慕瑪披薩合伙人 顧葉挺 最終要在餐飲本質的基礎上懂流量邏輯。 要搞明白線上獲取流量的方法論,要知道平臺排名規則的動態算法,因為這個是門店線上流量的主要來源。 在流量投放開始前,首先對你的產品的核心客群要做數據分析,找到他們在線上的觸點,然后設計相應的引流的方式方法,同時要針對不同渠道的流量做好流量轉化的配套方案,這樣才能把流量玩轉。
仔皇煲創始人 薛國巍 未來外賣市場的平均單價還會持續增長,最終應該比堂食平均單價略高,這才是符合邏輯的價格。 同時外賣還會持續向二三線城市下沉,一線城市的總訂單量不會有大幅度提升,但客單價會有提升,這也是平臺的訴求。 外賣代運營公司會大量出現,如同當年的電商代運營,需要互聯網思維和數據運營的能力。
回到開頭的那個問題,你會吃那10顆膠囊嗎?
喬丹給出的答案是:那要看頭痛得有多厲害。
球隊經理說,你給出了一個好答案。之后,他給了喬丹更長的上場時間。
你的回答是什么?
·end·
統籌|笑凡 編輯|王梅梅 視覺|周瑞敏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把川菜變小后賺大了|餐飲跳坑血淚史|巴奴杜中兵專訪 餐飲大咖的年終總結|火鍋店一盤腦花火了|喜家德 3年盈利4億的秘密|馬東進軍餐飲|餐飲老板大福利 商務合作: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