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毛九“主動”終止IPO背后……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1654 期

    九毛九終止IPO的消息在餐飲圈發酵。終止IPO,究竟意味著什么?


    ◎ 內參君

    1

    九毛九“主動”終止IPO?

    近日,九毛九終止 IPO的消息傳出,引發餐飲業的關注。

    近些年,傳出上市意愿的餐企不在少數。

    A股IPO重啟之后,廣州酒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九毛九餐飲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同慶樓餐飲股份有限公司都在謀求上市。

    2017年,廣州酒家登陸A股,外界的說法是:“長達8年之久的餐飲企業IPO堅冰被破”。

    而早在2016年5月,九毛九就申請了IPO,招股說明書上說,此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的數量不超過2500萬股,占發行后公司股份總數的25%。募集的資金則將用于新建餐飲門店項目和餐飲門店更新升級建設項目。

    主營山西“手工面”的九毛九,1995年10月底在海口市南航東路上開出第一家店。2002年,他們走出海南,在廣州黃埔大道廣州第一家分店,也開始了擴張之路。

    截至目前,官網顯示九毛九的集團門店總數為142家,其中廣東地區101家,海南地區16家,北京地區5家,天津地區7家,武漢地區8家,南京地區5家,絕大多數門店開在購物中心。

    堪稱“面食品類航母”的九毛九,為什么會終止IPO?

    和外界很多人猜測的情況不同,九毛九內部人士告訴內參君,終止IPO是因為:“政策環境不好,先撤了,來年再報。”

    2

    探因:IPO環境變了,“黃金窗口”已消失

    而之前,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現在IPO審查力度變嚴了

    根據證監會網站傳來的消息,同一時期終止擬IPO審查的共有10家企業,包括廣州多益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陽光中科(福建)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廣州九毛九餐飲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只是其中的一家。而從大范圍上來看,截止3月底,今年已經有70家擬IPO企業終止審查。

    據知情人士表示,九毛九2個月前就已經終止IPO,這跟“保獨角獸運動”(為那些特別優秀的企業讓路)有很大的關系

    目前來看,創業板年凈利潤不少于5000萬,主板年凈利潤不少于8000萬元,是企業申報A股IPO實實在在的門檻。分析人士認為,主板凈利潤逾1個億或許才安全,所以現階段申報可能真不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猶記得,2009年創業板開閘時,年凈利1800萬也能上市;2016、2017年“IPO神速”;可是前者是等了將近20年的結果,后者是熬過了財務核查、熬過了IPO暫停才等來的“短暫花開”。

    所以,今時不同往日了。從審核趨嚴,到審核零過會,再到擬IPO企業的主動退出等,這系列現象的出現,足以體現出當前IPO審查力度的過于嚴格。

    在現階段,企業最明智的選擇自然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兩害相權取其輕。

    所以,我們也看到,在3月30日的年報門檻上,這些排隊企業終于對當前的審核形勢不再存在幻想,紛紛主動退出。

    此外,九毛九的招股說明書也顯示其有發展壓力。

    九毛九的擴張發展非常快。2012年,有19家店,而在隨后的幾年間達到140多家店。如此快的速度,同步而來的就是高成本、高壓力。

    比如,招股說明書上顯示,九毛九2014年的凈利潤增長率為58.68%,而2015年增長率成為了-29. 26%。招股說明書上的解釋是: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廣東省外地區部分門店由于處于拓展前期而出現虧損,導致了凈利潤的下滑。

    而且,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餐飲業本來就不是一個高回報性的行業。餐飲企業,特別是連鎖型的餐飲企業,店面越多,意味著運營成本就越高,對資金需求量非常大,不確定因素太多,盈利與虧損只是一線之隔。

    3

    網狀結構的餐企,上市本來就難上加難

    此外,在世人眼中,餐飲企業普遍上市難。

    因為餐飲企業的門店經營是復雜的網狀結構,用工密集且流動性極高,存在財務難透明、勞資風險多、稅務監管難等諸多問題,上市一直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

    一大型連鎖餐企老板曾直言不諱:

    餐飲90%都是非現金,上市后一規范就沒利潤了。而且,上市之后的次生反應之一就是高管的所得稅激增,高管拿到手里的錢比上市前直接能少一半,他(高管)愿意不?

    上市后的估值就是個泡沫。企業成本高了,消費者并不買這個帳,你把成本攤到產品里他不認。比如現在,在北京招一個服務員5000元根本打不住,工資4000,加上住宿、管理、保險,一個人的成本直逼8000元了,這讓餐飲企業怎么干?

    眾所周知的,鄉村基曾在美國上市后下市,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被規范后帶來的管理等巨額成本拖累。

    再看看海底撈,也是“曲線救國”,不直接上市,而把底料商(頤海)打包給上了,因為火鍋底料公司上市,比餐飲板塊上市更容易。

    因為供應鏈公司的商業模式是簡單的線性結構:左手買進,右手賣出,賺取中間利潤。如果你的生產規模足夠大,采購成本就有壓倒性優勢,同時,如果下行通道也足夠大,利潤空間就能持續增長。

    模式簡單透明+利潤持續增長,就構成了一個很好的資本故事。火鍋底料生產相對于餐飲服務而言,投資者承擔的風險更小,而其上市融資后就有了更大的資金池,符合風險最小化、利潤最大化原則。

    再看看廣州酒家,能順利上市也因為他們一大業務板塊是月餅零售。

    4

    如果拋開“上市”來看

    資本與餐企的互動愈發頻繁、密切

    雖然,此次九毛九終止IPO,讓不少業內人士產生“看空”的心態,覺得打擊了餐飲業的信心。但內參君并不這樣看,從上述的原因分析中能窺得一二。

    另一方面,也要以正常的心態看待餐企IPO。

    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王小龍就表示,其實A股上市難的狀況一直是存在的。如果以上市為短期目標,去創業或是經營企業是會出問題的。特別是零售、連鎖服務這些要練基本功的行業,把長跑變短跑,很快就會累倒,不管曾經多么風光,到時資本也不會看好,更不是一般的資本敢接盤的。

    內參君想說的是,餐飲行業一直是以高于GDP的增長速度在發展(2017年我國餐飲業收入39644億元,同比增長10.7%),整個餐飲業的盤子在不斷增大,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也在快速提高。尤其是近兩年,資本與餐飲企業的互動愈發頻繁、密切。

    比如去年以來,我們看到小龍蝦品牌松哥油燜大蝦獲得億元級A輪融資,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獲得2億元融資,連咖啡Coffee Box完成1.58億元B+輪融資,新茶飲品牌奈雪の茶完成數億元 A+ 輪融資,喜茶完成4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

    這樣的消息,讓多少餐飲人興奮不已。

    還有,2014年在香港上市的呷哺,市值已經達到150億元。

    這一切都說明,餐飲業整體的勢頭越來越好,還是有不少企業有信心去沖刺IPO。

    而且,上市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某知名餐企,現在也在籌備上市倒計時,創始人表示,時間會根據大環境有所調整,上市的地點也會有多重考慮,比如選擇香港、美國等地。

    餐飲業已經從傳統手工業發展為集科技化、信息化、管理體系化為一體的產業。規模量級、增長速度、活躍指數都頻頻刷新大眾認知。再加上全面實行營改增后,餐飲企業乃至整個餐飲產業鏈,將因此更加規范化發展,這更加拉近了餐飲企業與資本市場的距離。

    還是那句話:餐飲業未來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我們不必因眼前一時的阻礙而氣餒。

    ·end·

    輪值主編|笑凡 視覺|劉晶晶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小豬佩奇席卷餐飲業|呷哺開大店|星巴克停業

    高客單價餐廳|麥當勞漢化后|小眾菜爆發

    西貝會員制|搶蝦大戰|巴奴slogan

    首席勾搭官11381039497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3693220621(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480.html

    (0)
    上一篇 2018年4月28日 07:28
    下一篇 2018年4月28日 08:1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