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加入“年度食材供應鏈千人峰會”
1604 期
一年花7000萬,只獎不罰,近兩萬名員工每天都像上了發條,干勁十足還充滿“喜悅”。
◎ 餐飲老板內參王菁 發自上海
還記得嗎?一年前,我們關注了西貝推出的,一項業內首創的門店巡視督導制度:裁判員制度。(相關閱讀:賈國龍首談西貝“裁判制”:如何讓1萬名員工持續高效?)
賈國龍稱,他借鑒了體育賽場的玩法,把門店變賽場,員工變成運動員,以此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門店的運營效率。
至今,裁判員制度已經執行進兩年,它運行得怎么樣?又給西貝帶來了什么?今天就來看看,我們從一個店長視角觀察到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東西。
1 “裁判員”考察的內容很苛刻, 但員工卻很“喜悅”
▼
– ? –
標準高到變態:餐桌布短一格就扣分
西貝的裁判員由各門店選送,進入裁判員特訓營,為期7天的過程中,會詳細學習門店的各項檢查指標,分為七大維度,每一項都有詳盡的考察內容,如顧客體驗、團隊建設、菜品標準化落地、值班管理、食品安全、品牌執行、安全保全等方面。
同時,這一套標準也會發到門店。這是一場開卷考試,大家都知道裁判員來門店要考核什么,但是標準卻詳細苛刻。
比如在店內環境的考核上,西貝經典的紅白格子臺布,怎么鋪有嚴格要求,“臺布每邊下垂10格,如果稍不注意,鋪歪了,有一邊只露出來9格,扣分。”南京地區西貝門店的一名主管W先生告訴餐飲老板內參記者。
工作服、臺布上有臟污,扣分,“廚師的衣服也必須干干凈凈,每天需換兩套,早上到店穿一套,下午開餐前換另一套。”
裁判員的考核項目會隨著實際情況不斷修訂,越來越詳盡,“去年剛開賽的時候,每個維度都只檢查兩三項,后來不斷擴充。”W說。
– ? –
防止產生“人情分”:每45天打亂輪換
據西貝員工介紹,目前西貝有240家左右的門店,活躍在各店的裁判員人數接近兩百人,每到賽季由各門店選送,經過選拔確定下來的。全國門店被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大區,各區的裁判員跨區巡店,以求公正。
為了防止時間長了,裁判員和門店熟悉后會產生“人情分”,每隔一個半月,裁判員重新打亂輪換。“今天下午在安徽巡店,明天可能就去了鎮江。”
– ? –
讓門店處于“備考”狀態:
巡店時間根本沒規律
裁判員巡店是沒有規律的。也許連著一星期每天都去同一家店,也有可能半個月都不去。這使得門店的全體員工始終保持著一種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每天都在為迎接考核做準備。
正常的餐廳巡店,頻率一般在一個月一次甚至更久,在門店里發現一次失誤,可能一票否決,門店會失去參與后續競爭的機會。
而西貝的裁判員制度下,會進行多次巡店,門店還有很多補救和提升的機會,而這也正是巡店的真正目的——切實地提高門店日常運營標準化程度。
–?–
充滿“喜悅”的比賽結果:只獎不罰
根據競賽評比的結果,得到開新店的“牌照”,是西貝一線管理層愿意為比賽全力以赴的最大動力。而比賽結束之后分配的獎金,則能調動全部員工的積極性。
據W介紹,每個季度的門店競賽,獲評A+的門店,管理層可以得到自己季度工資的20%作為獎勵,普通員工可以得到10%。獲評其他等級的也有相應獎勵,被稱為“喜悅獎”。在2018年西貝的年會上,副總裁楚學友透露,2017年全年共發了7000萬獎勵。
獎勵先進者,不斷給落后者機會,也成了西貝特有的文化,“雖然考核項目繁多而嚴苛,但并不會去處罰做得不好的門店或個人,西貝只獎不罰,或者說,不獎就是罰。”
2
“裁判員”制度運行兩年后
為西貝帶來了什么?
▼
W說,裁判員們的工資按照原先崗位的工資發放,同時還會給予額外的裁判員補貼。在每個城市,裁判員們都固定公寓,再加上交通費用,裁判制的成本非常高。
再加上巨額獎金支出,光去年年底就發了7000萬。(相關閱讀:這個餐飲老板年終獎一發就是7000萬,明年還要發1.2億!憑什么?)印證了業內流傳的一句話,海底撈你學不會,西貝你學不起。
這么大的付出背后,開展兩年后的“裁判制”,到底為西貝帶來了什么?為什么說它可能是餐飲業目前最牛的巡店制?
– ? –
各部門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效率提高,氛圍變好
門店獎說到底是一種“集體獎”,讓集體中的員工都感到“匹夫有責”,不遺余力地投入到這場捍衛“集體榮譽”的比賽當中。
為此,西貝內部進行了不厭其煩的反復灌輸,“每屆比賽開賽前,都會舉辦啟動會,把比賽成績和相應的獎勵,以及個人的收益講得特別清楚。比賽的結果,和餐廳每一個人的晉升都是是掛鉤的。”
在裁判員制度之下,各個部門都成了一條繩上的螞蚱。比如在前廳檢查方面,考核規定,所有菜品在傳菜臺上停留時間不能超過一分鐘,否則扣分。而在一波菜品集中出來的時候,僅靠前廳服務人員可能來不及。而此時后廚人員不會再袖手旁觀,而是主動搭把手。
“三劍客”為了成績更好,肯定要密切配合,這使得整個門店的效率和團隊氛圍好了很多,“員工能夠心情喜悅地工作,流失率也顯著降低。”
而且,學成歸來的裁判員,熟知比賽各項規章制度,可以說是標準的化身,“他們回到門店之后,哪里還需要別人培訓他?自動就會把高標準帶入到正常工作中。不但是對自己的再造,也顯著拉升了整個店的運營水平。”
– ? –
人才儲備充裕,門店復制速度提高
裁判員制度,不光切實提高了門店的標準化運營,也深層次地影響了西貝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W介紹,裁判員的選送一般從“門店三劍客”開始,店長、廚師長、服務經理,隨后是部長、店員,“每個人都有成為裁判員的機會。”
被抽調出去當裁判員的人,本身是餐廳的骨干,如果沒有替補,勢必會影響門店的正常運營,這就要求門店提前有一套培養“苗子”的機制。
無論是這些“苗子”,還是“學成歸來”的裁判員,都是門店寶貴的人才儲備,當需要擴張新店的時候,他們立刻就成為了中流砥柱,“不但大大提高了門店的復制速度,還能夠緩解員工流失帶來的波動。”
– ? –
裁判員真正地成為了賈國龍的“眼”
在門店逐漸變多之后,餐飲老板們幾乎沒有精力再鎮守一線抓現場細節,長此以往,會逐漸失去對門店真實運營情況的把握。
許多老板會通過巡店的方式來彌補,而據一些西貝員工回憶,賈國龍幾乎不會到門店來巡店,“即使來,也是來慰問員工的,不會現場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所以不存在那種,老板要來了,就全體動員上上下下整改迎接檢查的狀態。”
不光賈國龍不來,西貝13個分部的主管也很少來巡店,掌握真實門店狀態的使命,也交給了裁判員。
賈國龍想針對性地了解什么,就進行一個立項,通過相關部門傳達給分布在全國的裁判員。“比如,各家門店最新的準確員工數量是多少,裁判員得令后會迅速展開專項查驗,也許一個下午,這個數字就統計好呈現出來了。”
裁判員真正地變成了老板的眼。
最后,不得不說,裁判制堪稱中國餐飲業的一大創舉。
也許你學不起,但是其門店管理的理念、對于QSC的標準、對于“標準化”的操作,可以給每個餐飲人啟發,學不會全套,也可以學學某些招式。
那么你對西貝的“裁判制”有什么看法,你家在巡店方面有什么經驗心得?來留言區和大家一起交流。
·end·
統籌|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尚冉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前員工戰略| 職業經理人“死法”| 喜茶啟示錄
服務區餐飲|招聘海報|巴奴進京
95后員工|阿里收購餓了么|差評變口碑
商務聯系:首席勾搭官 18510936112
微信① 18519700748|微信② 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