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導讀:最近被一則消息震驚了:日本有一家3平米的小店,年賺3.7億日元,合2300萬人民幣,注意,是年賺,不是年入。
它的秘訣到底是什么?今天就告訴你,除了所謂的“匠心”,這家小店背后到底蘊含著什么樣的商業邏輯。
1
一生做好一種點心
這家小店就是日本東京吉祥寺的迷你店鋪——小笹。
最厲害的,其實不是這家小店只有3平米,而是46年來從來都只賣羊羹和最中餅兩種點心,羊羹每天限量150個,每人限購5個。
即便如此,依舊有許許多多的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像朝圣的僧人一樣,早上四五點就開始排隊,如果趕上節假日,甚至還有人半夜一點就開始排起了長隊。
奇葩的是,小笹從不打廣告,也幾乎不接受任何采訪,店面小而樸素,門前連個停車場也沒有。
那小笹究竟是怎么做到年賺2300萬人民幣的呢?
我們不妨先從背景說起。其實羊羹最早源于中國,是用羊肉熬制的羹,冷卻成凍以佐餐。唐朝時,羊羹隨禪宗傳到了日本,由于僧人不食肉,便用紅豆與面粉混合蒸制,羊羹就慢慢演化成用豆類制成的果凍狀點心。
而小笹的店主,是一位叫稻垣篤子的老太太,今年84歲。
1951年,稻垣篤子高中畢業后,便在父親經營的點心店里打下手。父親是個非常嚴格的人,他一共有6個子女,但最終還是稻垣繼承了他的事業,因為除了稻垣,誰都忍受不了他的苛刻。
為了做出最好的羊羹,稻垣摸索了10年,她自己可能也沒有察覺,自己變得越來越像父親,在制作羊羹一事上,變得十分苛刻。
父親一直告誡她:對待客戶和產品絕不能低俗。半生以來,她一直謹記父親的教誨,從不敢忘記。
所以在制作羊羹的時候,稻垣全身心地投入到羊羹的世界里,熬制要用火,室內很熱,夏天更是如此,在每次熬制開始前,稻垣都要完成一個儀式:用水打濕臉,并喝一杯冷水,她說這是為了使身體在一瞬間變冷,為了不讓汗水滴落到鍋里,每次做好一鍋羊羹滿身大汗,她都會重新換一套衣服。
稻垣說,之所以每天限量150個羊羹,并不是搞什么饑餓營銷,而是因為一鍋3公斤小豆,只能做50個,超過3公斤,就做不出那么好的味道了。
做3鍋要花10.5個小時,這已經是極限了,所以一天只能賣150個。限量,是對品質的追求,而每人限購5個,是怕一個人一下全都買走了,后面的人就買不到了。
如今,雖然加工機器早已普及,稻垣也已經84歲了,但她卻始終堅持親手熬制。她覺得手掌才是最好的溫度傳感器,冷冰冰的機器怎么會知道在不同的天氣里要用不同的力道攪拌呢?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什么事都可以”已成為稻垣一生信守的工作準則。
2
創造銷售奇跡離不開工業化
每當有人問起,小笹3平米創造年賺3億的秘訣是什么?稻垣說哪有什么秘訣,無非就是專注二字。
不過,像餐謀長這么較真的人馬上算了一筆賬:年賺2300萬人民幣,每天限量最多賣150個,意味著每一個羊羹平均要賺420塊錢?那么售價得上千了?
繼續深扒你會發現,其實,除了匠心制作的羊羹,這家店最大的利潤來自于它所售賣的另一種食品——最中餅。此處借用知乎網友“靈劍”的分析——
羊羹的價格是一份580日元,每天150個,全年無休大概3000萬日元的銷售額,只占全年銷售額的10%。剩下的銷售額都是文中沒有介紹的和果子“最中”的銷售額,羊羹只是最中銷售額的零頭。
最中售價一個60日元左右,但是每天銷量超過一萬個,年末甚至一天可以達到4萬。30名雇員不停工作12小時制作,也需要平均30秒一個的制作效率,不說還需要制作羊羹。
如此高效率的原理也很簡單,最中實際上是將紅豆餡加入預制餅皮內的一種簡單的和果子,而餅皮是有專門的工廠集中生產的,和果子店只是買來現成的餅皮然后加入制作好的紅豆餡就行了。
說白了,最后創造銷售額奇跡的根本就不是體現匠人極致的限定羊羹,而是充分運用工業化生產,甚至搭上了網上銷售路子的最中。
至于沒有做過廣告,實際上店主剛剛出了一本“一坪三億的奇跡”的書,所以才被國內報道的吧。
當然,店的口碑跟40多年高品質的積累肯定是分不開的。但不管怎么說,僅僅是追求品質是不可能獲得商業上的成功的,效率同樣很重要。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堅持原創文章,因為一個團隊的知識和力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全國餐飲人的品牌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精心優選了全國優秀的營銷觀點及方法,希望這些是有價值的,能幫到大家,也期望我們能成為伙伴。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本文來源:創日報 編輯:carina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