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內參,獲取福利
到公眾號回復“海底撈”,可領取“海底撈管理金句100條”
9月3日,中石化集團旗下的易捷便利店發布了自己的咖啡品牌:易捷咖啡。
面對星巴克、瑞幸、711便利店咖啡這么多對手,中石化到底能做成功嗎?首批易捷咖啡落戶于蘇州的9家加油站,有三種不同定位的咖啡產品銷售:92號(黑白咖啡),95號(時尚特飲),和98號(精品系列)。易捷咖啡采用“外送+到店消費”的模式,不僅可以在現場購買咖啡,也支持2公里范圍內的配送。92#、95#、98#,如此別致的咖啡名稱,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但調侃歸調侃,大家也非常關心,中石化為什么要賣咖啡?在午后陽光下,坐在窗邊,喝著咖啡賺著錢,感受歲月靜好,最好還養著幾只貓。但是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開咖啡店,其實并不是一個好生意。坪效越高,店鋪的經營效率就越高,盈利能力也就越好。因此,一家門店需要盈利,就要做到讓它每平方米的坪效>租金。好的地段人流量大,租金也相應高,你付出的租金,跟旁邊的服裝店、餐飲店、化妝品店的租金,是一樣的。或者,下午,你會約個朋友,在咖啡店里坐著喝,邊喝邊聊,有時候,一坐就是一下午。你想想看,一家咖啡店,租金成本是固定的,但是顧客買一杯咖啡30塊左右,就可以坐一下午。咖啡店想要做到坪效>租金,相比于其他的服裝店、餐飲店、化妝品店,就會困難得多。所以,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開咖啡店,其實并不是一個好生意。明明不是一個好生意,為什么居然還有人能夠做得這么成功呢?一定是因為,他用特殊的方法,解決了坪效>租金這個問題。很多開咖啡店的人,都想學習星巴克,可是最終學下來,都沒有做成。很多人說,星巴克最值得稱道的,是它創造了第三空間。你家是第一空間,公司是第二空間,而星巴克,就是第三空間。當你不需要待在公司,也不想要待在家里的時候,星巴克就是一個好去處。它可以成為你和朋友交流的據點,或者你獨自享受休閑的空間。可是,請你仔細地想一想,難道其他咖啡店就不是第三空間了嗎?所有的咖啡店,其實都是第三空間,這并不是星巴克獨有的特點。其實,讓星巴克成功的,不是第三空間,而是第三空間的價格。原料成本:30%
房租成本:25%
人工成本:25%-30%
運營/折舊/損耗成本:15%
也就是說,你花30塊買的咖啡,里面只有9塊錢是付給咖啡本身的。曾經有個節目,痛批星巴克,說星巴克在中國賣得比西雅圖還貴,而且星巴克的咖啡原材料成本只有5塊多。說星巴克太黑心了,在中國賺錢賺瘋了等等等等。可是,他們可能沒有思考的是,咖啡店的成本,不僅包括原材料。店鋪所在的區域不同,租金的價格也不一樣,但是平均來說,租金大概的占比是25%。這是必須要付的成本,并且根據你生意的好壞,它的占比還不一樣。你能在店里看到的員工,大概就有4、5個,加上你看不到的,一家星巴克大概有10位員工左右。把這些成本全都扣掉,那一家咖啡店能剩下的利潤是多少呢?30%+25%+(25-30)%+15% = 95-100%成本都是剛性成本,而咖啡的價格也上不去,也因此,剩下的利潤,就幾乎為零。我們剛才說,很多咖啡店能做成,一定是因為,他用特殊的方法,解決了坪效>租金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基本上只有兩種解法,一是提高坪效,二是降低租金。一家普通咖啡店的租金大概占收入的25%,平均來說,大概在12-15元/天/平方米。但是,同樣的地段,如果開的是星巴克,租金只要3.5元/天/平方米。一家新商場開業,總希望招攬一些有名的品牌,來吸引流量。比如優衣庫,比如星巴克。星巴克的租金,大概只占它收入的10%,這要比一家普通的咖啡店(25%)便宜得多。扣除投資收益,星巴克在2018年的利潤率是15.9%。這也就意味著,星巴克的利潤,幾乎就等于它所省下來的租金。所以,他不是靠第三空間賺錢,而是靠第三空間的價格賺錢。他就是有辦法拿到比別人便宜的租金,這才是他真正賺錢的邏輯。如果你看不明白這件事,你就會覺得我也可以做一個星巴克,我也可以做出跟它一樣好喝的咖啡。但是,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他的租金比你便宜。除了星巴克,中國本土也有一些咖啡品牌非常成功,比如上島咖啡、兩岸咖啡、迪歐咖啡。他們不像星巴克,可以獲得便宜的租金,但是他們也賺到錢了,他們是怎么做到的?這也就意味著,你付了24小時的租金,但其實主要只用到了下午。那可不可以一天24小時,都盡量用到呢?這樣坪效是不是就會高一點?一旦加入簡餐,就可以在中午、晚上這兩個餐點提供銷售了,這就提高了坪效。所以,上島、兩岸、迪歐,這些咖啡店的解法,是用簡餐來拉平每日的波谷。這兩年,有一個咖啡品牌異軍突起,很快就上市了,那就是瑞幸咖啡。在今天,瑞幸還不能被證明已經成功,但是,至少他的規模已經很大了。那以瑞幸的邏輯來看,怎么可以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呢?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一家星巴克,有多少面積用于制作咖啡,又有多少面積用于品嘗咖啡?大概估算一下,用于品嘗咖啡的面積,可能會占到總面積的80%。剩下20%的面積,用于制作咖啡。好,那進一步來想,如果我能把這80%的面積省掉,是不是租金就可以省掉一大半?這種店數量比較多,我們經常看到的就是這種,有點像星巴克,面積比較大,你可以坐在那慢慢品嘗咖啡。這也意味著,如果是一家傳統的咖啡店,早上的時間,就只用到了那20%制作咖啡的面積,另外80%品嘗咖啡的面積,都浪費掉了。所以,我們能不能把這20%的面積單獨拿出來,只滿足那些需要外帶的需求呢?這種店,你是看不到的。它可能開在很深的巷子里,或者跟某個商場柜臺合作,擺一臺全自動的咖啡機在那里。它是滿足外賣需求的,只要送外賣咖啡的人能夠找到就可以了。你在線上下單之后,快遞員就會去最近的外賣廚房,幫你打出一杯咖啡,送到你的手上。這種店因為不用開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并且使用的面積更小,所以它的租金又進一步降低。所以,瑞幸通過開出四種店,尤其是自提店和外賣廚房,滿足不同需求,從而降低租金。如果在未來,大量瑞幸咖啡都通過線上訂購,外賣配送,那么就意味著,它20%的租金成本,就可以省下來了。但是,也因為有了外賣,又增加了一塊成本,就是配送成本。假如一單外賣咖啡,配送費需要5塊錢,這大概能占到收入的15%左右。所以,瑞幸把租金成本降低20%,外賣成本增加15%,總體來說,降低了5%的成本,這就可能是一種更有效的商業模式。當瑞幸開始做外賣咖啡,它真正的競爭對手,就不是星巴克了。你想一想,下午你坐在辦公室,想點一杯喝的,你一定會選擇咖啡嗎?這個時候,你的需求是喝點東西,你的選擇就不一定非得是咖啡了,你還可以選擇奶茶、果汁等休閑飲品。所以,這個時候,瑞幸的競爭對手,其實不是星巴克,而是奶茶店。總結一下,瑞幸的解法,其實是用外賣來降低租金,用奶茶來提高坪效。到目前為止,我們說了星巴克,說了上島、兩岸、迪歐,說了瑞幸。因為咖啡的根本價值,并不是社交價值,而是它的功能價值,一是提神,二是好喝。在提神方面,每個店的咖啡是差不多的,主要的差別,就在于口感是否好喝。曾經有人做了一個實驗,請一些消費者盲喝7種品牌的拿鐵咖啡,對咖啡的口感進行打分。這7種咖啡的品牌分別是:星巴克(32元)、COSTA(35元)、瑞幸(27元)、KFC(19元)、麥當勞(19元)、可莎蜜兒(18元)、全家便利店的湃客咖啡(14元)。我自己喝下來,感覺711和全家的咖啡,和星巴克的口感差別不大。而現在的咖啡店原材料差別不大,咖啡機也都是全自動的,萃取過程也差不多。711的咖啡一杯大概15元左右,價格相當于星巴克的一半。711只是在收銀臺后面,放了一臺全自動咖啡機,這就相當于,它只租了一平米的面積。他拿出一個紙杯,放在咖啡機上,點一下按鈕,咖啡就出來了。制作過程就這么簡單。所以,711便利店賣咖啡,只租一平米,只雇一轉身,這就是它賣咖啡的全部成本。這比一般咖啡店的成本,要低得多,因此它咖啡的售價也可以更便宜。是711,它每年大概能賣出4億杯咖啡,是瑞幸的兩倍以上。從這個數字上來看,711,才是中國最大的咖啡企業。只租一平米,只雇一轉身,這是便利店賣咖啡的商業邏輯。回到一開始中石化賣咖啡的話題,其實中石化賣咖啡,和這個邏輯是類似的。根據2018年中國便利店TOP100榜單,中石化易捷便利店的門店數為27259,位居榜首,且遙遙領先。而眾所周知的全家、7-11分別排名第7和第10。截至2019年6月30日,易捷便利店的門店數已經增長為27362家。可以說中國的便利店之王,其實是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如果將便利店賣咖啡的模式,全部鋪開,也許中國最大的咖啡企業,就不再是711了。當然,加油站便利店賣咖啡,和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賣咖啡,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比如,在公司樓下買咖啡,和加油時順便買咖啡,他們的消費場景是不同的。比如,加油站的人流量,和街邊便利店的人流量,也是有差別的。但總體來說,加油站賣咖啡,還是有機會能夠很好地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的。雖然,從商業邏輯上來看,開咖啡店,并不是一個好生意。而711、全家、羅森、喜士多,是用只租一平米,只雇一轉身,來降低成本。從邏輯上來說,他是有能力解決坪效>租金這個問題的。(文章經授權轉自劉潤,ID:runliu-pub,一個洞察身邊事物本質的公眾號。)
海底撈|星巴克|西貝|喜家德
王品|巴奴|香天下|57度湘
撈王鍋物料理|喜茶|奈雪的茶
茶顏悅色|吉祥餛飩|大龍燚
小龍坎|集漁|蜀大俠|哥老官
Costco|格朗合|曼玲粥|食之秘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