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近兩年,餐飲新品牌、新玩法層出不窮,這些品牌背后多是90后餐飲人操刀。
當90后餐飲人群日益擴大,行業又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餐飲老板內參 林夕/文
在開“一個叫川的地方”川菜館之前,劉小秋在某知名媒體平臺供職。自詡是個“吃貨”的她,大學就很喜歡吃,尤其喜歡辣。
憑借對美食的熱愛以及年輕人不怕輸的勁兒,她決定辭職創業,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川菜館。
“川菜受眾面廣、接受度高,但品類還沒有足夠好的品牌引領。”在劉小秋看來,這就是她創業的機會……
據美團點評聯合餐飲老板內參發布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川菜門店數量和上年持平,品類保持優勢地位,但傳統“重油重辣”的川菜也在發生變化。
劉小秋的“一個叫川的地方”正是迎合趨勢,保持川菜“正宗味”,又考慮“大眾接受度”。來看看她的創業心得…
平衡“正宗味”和“接受度”
她給辣分了級
劉小秋是大連人,外地人開川菜館,會是怎樣的味道?是外地人喜歡吃的大眾川菜,還是地道的正宗味?
劉小秋的選擇是:做正宗味,要讓顧客有的選。
川菜是受眾面廣、接受度高的味道,但如果讓外地人吃正宗川菜,多半會覺得“太辣,吃不慣”。
為平衡“正宗味”和“大眾接受度”,劉小秋在產品上做調整。找來有多年川菜經驗的五星酒店總廚做菜品研發,給辣度分級,用微辣、中辣、特辣三種辣,滿足不同顧客對辣的需求。
味道是顧客是否會復購的關鍵,好食材是好口味的前提。品牌三家直營店大部分食材都是四川空運來的,比如缽缽雞是正宗樂山配方,高度還原川味。
“現做”是品牌另一個特色,這是一件很考驗出品穩定性、出品效率的事。像招牌菜豆花魚的豆花,全是高山黃豆每日現磨現點出的。
在口味和規模上,劉小秋和團隊選擇了顧客,始終把品質放在第一位。開業四年,一個叫川的地方堅持“全部產品門店現做”,不做預包裝、不做配料包。
菜品半年更新一次
用大數據“滿足”顧客口味
在菜品的調整和創新方面,“一個叫川的地方”給廚師團隊較大自主權。主創團隊每年定期去四川、上海學習,以保持每半年更新一次菜品的節奏。
“從去年開始,我們發現快餐化的東西越來越多,單一品類細分成為餐飲主角。”比如去年他們關注到的樂山蹺腳牛肉,四川炸串串、小吃等,都在風口上。
但是,根據小范圍的客調調整菜品,難免有失偏頗。
尤其是最近兩年,單品的熱度瞬息萬變,上半年爆紅的產品,被一眾跟風后,下半年就消失殆盡。如何通過大數據來指導菜品的淘汰與更新,劉小秋摸索出自己的方法。
“我們會根據美團收銀系統菜品管理功能把3到5個月的數據拉出來,淘汰末尾四道菜。而排在前面的石磨豆花魚、缽缽雞等招牌菜,也會不斷優化。”
據劉小秋介紹,門店會根據銷量把SKU控制在50個左右,減輕后廚備菜和庫存的壓力。
用場景做差異
接入外賣做網上“門店”
干餐飲的有句話:一味只強調自己“口味好”的,早晚會死。為了給顧客留下記憶點,品牌格外注重場景打造。
品牌打造IP形象——辣熊,在墻上繪制熊貓、竹子、臉譜等元素,突出巴蜀地域特色。結合現代感的設計,迎合年輕群體追求時尚的消費理念,觸發就餐興趣點。
大眾點評上有顧客評“屬于年輕人的川菜館”,這個評價很準確,也是品牌想傳達給受眾的定位。
除了堂食,“一個叫川的地方”也上線了外賣業務,迎合市場趨勢,擴大了門店的經營范圍。
“以前,門店用手機接外賣訂單,易出錯。但通過美團收銀系統,訂單會一鍵接單、自動錄入,同步后廚,外賣的數據和堂食的數據都一目了然,更好管理了。”劉小秋說。
每天出入庫,收銀系統有一個數據,在月底看整個的成本及毛利率,也很清楚,減少了人工對賬的時間。此外,美團的優勢還體現在移動管理上,老板可以通過app遠程監控門店運作情況,及時了解門店實時經營信息。
依靠智能工具加碼
門店效率更高了
產品好、體驗好,“一個叫川的地方”從來不缺客流。每到用餐高峰時,不出15分鐘,上下兩層就能坐滿人。如何緩解門店瞬時壓力,減少顧客流失,劉小秋想到了依靠智能管理。
作為一位曾經的互聯網媒體從業者,劉小秋對互聯網有天然敏感,便捷智能工具便因此成了她的管店“利器”。
·桌面自助掃碼點餐,緩解高峰擁堵
“一個叫川的地方”望京店,上下兩層結構,單層面積不大。此前,服務員下單多手寫,效率低,通過引入美團收銀系統掃碼點餐,客人在高峰期進行自主點菜,溝通成本大大降低。
據劉小秋介紹,人工點餐夏天旺季的時候需要10個左右服務員,但現在8個人左右就可以了。就餐高峰期,掃碼點餐的占比已達到70%~80%。
·網上預訂,節省等待時間
門店還上線了預訂功能,顧客通過大眾點評在線就能完成預訂,省去了服務員接電話手寫記錄的繁瑣,進一步提升了門店的工作效率和顧客體驗。
·關注顧客評價,讓每位顧客感覺“備受關注”
顧客如果在大眾點評評價中表現出不滿,店長會及時回復,給出解決方案。
劉小秋表示,門店關注差評和建議,是希望給顧客一種意見被采納、被重視的感覺,這很能提升和顧客之間的粘性。而顧客對菜品、服務的好評也成為門店對服務員獎賞的重要參考。
目前,“一個叫川的地方”在北京已有2家門店,在煙臺1家。關于下一步如何發展,這個跨界90后餐飲人想得很清楚:
“正餐200平米的面積偏小,開300平米門店的選址壓力又很大。但把單品拿出來,成立品牌單獨運營,可能120平米的面積就夠了。
這樣,無論是產品靈活度,還是選址壓力,都有明顯優勢,下一步我們會做相關嘗試。”
有了之前的經營積累,“一個叫川的地方”能否成為“川菜頭牌”?讓我們拭目以待。
·end· 輪值主編|王艷艷 編輯|于聰聰 視覺|林夕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下半年餐飲怎么干|就三桌|王俊凱的奶茶店關店
湊湊營銷策略|餐廳宿舍|開酒館成小趨勢?
餐廳盲區清單|左庭右院被罰款|肯德基爆品秘密
商務合作:宋宋15801484702(同微信) 榕榕15801174483(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