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訂閱
曾幾何時,一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廣告語既俘獲了消費者的心,更戳中了餐飲老板們的G點。
在日益講求降本增效的餐飲行業,“中間商”對餐飲老板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
餐飲老板內參 王菁/文
欲速則不達:
只盯生產成本,忘記精細化運營要算“大帳”
在整個餐飲行業的服務鏈條當中,從田間地頭到餐桌,從B端到C端,“中間商”不可謂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供應鏈環節。
在前不久舉行的2019餐飲供應鏈高峰論壇上,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譚野分析,食材大概占到餐飲業成本的30%,預計到2020年中國餐飲營收將超過5萬億,食材整體的盤子會達到1萬億。
即使這個萬億的市場規模,蘊藏著無數餐飲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還是特別遠。譚野舉了一個例子,在餐飲老板內參舉辦的精細化管理課上,一個案例讓他印象深刻。
咨詢師在一家西餐廳的后臺,看到幾個幫廚在削土豆,就問,為什么不去采購半成品的薯條?老板表示,土豆每斤只要1.8元,半成品薯條是2.61元,太貴了。
咨詢師立刻讓老板拿來土豆,現場削皮計算凈菜率,加上工時和設備費用,計算出自制薯條的真正成本是2.7元,比半成品還貴。
“有著16年經驗的餐飲老板,他對供應鏈的認知還停留在,買土豆便宜,買半成品薯條貴。”譚野被餐飲老板“不讓中間商賺差價”的執念震撼了。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
兩點之間也許不是直線距離最近
蓬勃發展的餐飲行業供應鏈體系,都在專業領域不斷深耕,用集約化的科學統籌,為餐飲老板們化解了生產成本以外的“隱形成本”,如: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信息成本、物流成本等。
餐飲行業的降本增效,很大程度要依賴于這些“中間商”,以及他們背后的平臺、技術和數據資源。
1、大數據精準預測,實現以需定供
之所以認為“中間商賺差價”會提高成本,正是因為餐飲老板普遍過度依賴直覺。
鼎捷軟件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張傳開表示,餐飲企業非常有必要借助信息化工具,提升自己全渠道的供應鏈管理能力,支撐前端的運營。
“利用大數據實現,智能預測是餐飲企業一個比較有效,提升精準度的方法。以需定供是企業未來的終極目標。”
他解釋了大數據系統精準預測門店要貨量的過程——
設定影響門店要貨的因素:活動、天氣、事件、節慶等; 設定每個菜品在每個門店受到影響的權重; 根據歷史銷售數據算出未來銷售的形勢; 結合整個餐廳的條件,比如說面積、現場加工量; 結合每個原材料的采購周期,和最小配送量。
“要貨模型還有自學習的功能,隨著企業的數據越來越多,要貨的精準度也會越來越高。”張傳開表示,隨著大數據的運用,數據可能就是決策,它比人算得更準。
2、從分散到分散,鏈接田間農戶和中小餐館
“未來十年是餐飲供應鏈和餐飲品牌共同的黃金十年。”美菜網采購體系副總裁周峰認為,今后一個品類和品牌的崛起,將和后端供應鏈的成熟息息相關。
也就是說,餐飲老板和“中間商”必將共同成長,而不是互相蠶食利潤。
他舉例,酸菜標準化了,巴沙魚標準化了,酸菜魚這個品類也就迎來了標準化,黃燜雞也是一個例子,“未來的品類不只是一個品類,更是一個解決方案。”
美菜網團隊,正是在餐飲行業的兩端(農戶和中小餐廳)都存在嚴重的分散化和信息不對稱,才應運而生的。
農產品的極度分散,表現在農戶種植沒有計劃性,每年各種蔬菜滯銷的現象不斷涌出;另外一端,中國大量的中小餐飲缺乏足夠的原材料供應支持。
周峰解釋道,美菜網試圖把采購變成供應鏈的一個體系。
第一塊是銷售端,美菜網有強大的地推團隊,另外一個是供應鏈端,實現一站式購物,從生鮮、蔬菜、肉到大米、糧油,一直到送外賣用的餐盒、筷子,以及廚房用的蒸箱、鍋都有。
另外還具有科學的倉儲,原料得以預先加工分揀,大大降低了中小餐廳的倉儲壓力。
“美菜網的初心就是,希望不管是買菜的人,還是賣菜的人,都能夠無憂。”他說。
3、除了價格,餐飲老板還需要其它的創新驅動力
又樂商城創始人程剛是一個資深餐飲供應鏈從業者,他認為,過去的餐飲供應鏈主要還是以價格驅動為主,缺乏服務力和創新力。
“我們一直在講所有的餐飲連鎖大、中、小型企業,需求都不同。食品安全、供應鏈條、原料價格、產品創新,其實這四個模塊,根據餐飲連鎖的大中小不同,模塊的優先級是完全不同的。”
他對又樂的定位,是用內容和數據驅動的食品供應鏈科技公司,“你打開又樂,可以找到所有需要的菜單、關于餐飲運營的各種東西。這是我們不一樣的地方。”
作為原材料的供應商,又樂卻在全國發力功能完備的創意廚房,“這些廚房是給誰用的?就是給各地一些中小餐廳,連鎖企業也可以用,我們提供最好的設備、最好的方案,助力餐企的創新。”
又樂計劃在全國建一百個創意廚房,建立遍及全國的冷鏈和常溫倉庫,堅持推出專業的餐飲期刊,“又樂的期刊每個月都會出新,累計印刷十萬本,沒有發過一個電子版。因為電子版失去了連接客戶的功能。”
又樂做全球的采購,把東西嫁接進來,邀請咖啡師大賽的冠軍、全世界知名的廚師到創意廚房,免費給餐飲公司做培訓,這正是作為“中間商”一直在承擔的成本,也許對于單個餐飲企業來說,是一種“不可承受之重”。
站在時代變遷角度
理解餐飲競爭的升級
自建供應鏈,是餐飲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餐飲品牌的體量越來越大,產生了許多特異性需求。
重慶德莊火鍋董事長李德建表示,德莊在幾十年的經營中,逐漸發現了火鍋底料辣度沒有標準的痛點,從而以自己的技術優勢建立了一個新的行業標準。
而楊國福麻辣燙副總經理徐明哲,和絕味食品上海絕配柔性供應鏈副總陸剛則認為,作為擁有數千家加盟商的餐飲品牌,必須要以專業的供應鏈作為服務加盟商的重要途徑。
貴牛銷售總監秦妍和特別牛牛排聯合創始人梁然,則致力于將海外優質食材及標準帶回國內。
合縱文化供應系統總裁徐名彪,則為旗下眾多娛樂餐飲品牌矩陣,找到了融合品牌特色的活海鮮供應鏈解決方案。
在論壇上,餐飲老板內參主筆王新磊講了一個影響他至深的例子。
當年倫敦流行馬車,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馬糞堆積問題。甚至有人預言,倫敦再這樣下去,將會被馬糞淹沒。各路科學家紛紛獻計獻策,處理馬糞的事兒。
最后怎么解決的?人類發明了汽車,直接取代了馬車,馬糞自然就沒有了。
在他看來,這恰恰揭示了餐飲競爭升級的本質:
當“三高一低”如同三座大山般,壓在中國餐飲商家頭上時,也許真正的破局之道并不是解決某個產品、人員問題,而是真正擁抱餐飲鏈條深度細分的新時代,接納“中間商”,學會借力,騰出手來專注解決品牌升級的問題。
·end·
統籌|段明珠 編輯|于聰聰 視覺|于聰聰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哈根達斯被拋棄?|飲品小趨勢|星巴克開店策略
青團大戰|1點點不進則退|極品山寨
64家餐廳迎賓測評|呷哺2018財報|“黑店”不行了
商務合作:楊松:13331022960(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