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云的無人超市,給餐飲業帶來什么啟示?


    餐謀長?導讀:有人說,這將是一場波及全中國零售行業的大風暴,而對于在此前早已出現無人餐廳的餐飲業來說,“去人工化”又被提到了討論中心。


    阿里在7月8日-12日舉辦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推出阿里無人超市“淘咖啡”。不掏手機不掃碼,出門直接扣款,這樣一個看似是未來產物的東西瞬間點燃了消費者的好奇與熱情。



    1

    馬云的玩法


    馬云作為新零售的開創者。一出手就是大手筆,與此前上海推出的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不同的是,馬云的“無人超市”集商品購物、餐飲于一身,占地達 200 平方米,可容納用戶達50人以上,而實際容納規模可隨場地面積而增加。



    1.“無人超市”怎么玩?


    第一步:用戶打開手機淘寶,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等),通過認證閘機、然后把手機好好放兜里就能購物了,全程都不用再掏出手機。

     

    第二步:選購東西,或者在餐飲區點單。餐飲點單區,由于比較特殊,所以有服務員。但就算有服務員,也和傳統的完全不同,只通過語音點單,小姐姐不需要動手操作。


    當你點好后,你只要在屏幕下方站著,頭頂就會顯示取餐號碼和剩余時間。如果已經做好,就會顯示:XX號,請取單。

     

    第三步:選購完成,消費者無需親自結算,只需拿著商品經過一道「結算門」,貨款就會直接從支付寶扣除。

     


    2.“無人超市”運營原理

     

    首先,“無人超市”把支付功能設計在了分拆到了離店時的支付門上,貨架區則是用視頻信息捕捉來優化運營,幫助結算。

     

    同時,淘咖啡有一套復雜的生物特征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即使用戶不看鏡頭的情況下,超市也能精準地捕捉到用戶的生物特征。

     

    目前淘咖啡只是一個實驗,如果成功,那么阿里將擁有一套完整的無人零售解決方案。既打通線上、也連接線下;雖然身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環節,也需要借助其它幾大核心業務板塊的幫助,像是芝麻信用、生物識別等螞蟻金服的各類 IoT 技術方案。



    在業內人士看來,人工智能時代,電商也已是傳統零售。因此,我們需要用人工智能重新定義“新零售”,沒有營業員,卻比有營業員服務還要好;去無人店購物,比有人店步驟還要簡潔。”這樣的模式,需要無人化+智能化+信用化,三者缺一不可。

     

    分析認為,無人便利店集中爆發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斷迭代的物聯網技術、人臉識別技術以及移動支付技術,提供了技術保障;二是日趨高漲的人力成本、消費者對于便利性需求的提升以及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


    2

    無人模式是否適合餐飲業


    無人模式在餐飲行業已不再是新鮮詞匯,早前就有一批餐飲人躍躍欲試或是已經開始實踐探索,人人湘的四無餐廳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四無”指的是無服務員,無收銀員,無采購員,以及無廚師。

     

    無人餐廳全面支持微信點餐、支付寶點餐、第三方外賣APP點餐、點餐機點餐。沒人幫你點餐,選擇哪種“機器”點餐的選擇權則在顧客手中。

     

    用餐艙采用的是T形傳送帶,從后廚延伸到整個前廳。點完餐后,餐品會像模特那樣,從T臺慢慢走來,走到消費者面前。用完餐后,餐盤放入T臺下面的回收口,餐盤又直接送達后廚。



    此外,餐廳通過CRM、進銷存、ERP、后廚管理等系統,拆分每一份產品的消耗,再連接第三方供應商,在餐廳打烊時把需要補貨的數據傳輸給對方。第二天,這些原材料就會準時送達門店,因此去除了餐廳采購員。

     

    加上餐品由中央廚房集中供應,制作流程簡化,所以門店后廚也沒有大廚,只配備了基礎操作員。而這樣的四無餐廳,也保證了后廚與前廳完全隔離,顧客在用餐區可以體驗無人餐廳的現代感。

     

    一直以來,無人模式在餐飲業者“是噱頭還是趨勢”的爭議從沒間斷。人人湘創始人劉正認為,無人餐廳對于用戶更加便捷、從容、安靜。不用排隊,不用等號,不用帶錢包,不用求人。


    對于餐飲業可以直接降低人員成本,手機支付取代現金支付,大大降低財務風險,擁有所有用戶的消費記錄,有利于餐廳數據分析,及時做調整;人員減少,財務風險減少,更有利于做連鎖擴張,因此是很有前景的商業模式。

     


    而在不看好這一模式的業內人士看來,人的服務是餐飲經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廚師、侍者的服務是享受美食的一部分,缺少了人的因素,美食就缺少了個性化、人性化,會有所缺失,并且堂食的氣氛和人氣也會受到影響。


    “無人化”餐廳只是在開始的時候可以吸引一些有好奇心的食客,但長期來看未必有很好的發展和客流量。特別是對高品質、慢享型的餐飲業態很不適合。

     

    此外也有人認為,社會進入工業化時代,大規模自動化機械替代人力是一種趨勢,餐飲的未來發展趨勢不會只有一種形態存在,無人化餐廳不代表沒有服務和品質,只是為更聚焦社交化的食客提供了更新穎的消費場景。


    讓餐廳把更多精力和投入放在出品和采購的細節質量上。人人湘模式對那些單品結構簡單的快餐業態更為適用。 



    3

    餐飲企業

    還可以這樣降低人力


    不得不承認,人力成本目前已成為餐飲企業壓力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除無人模式外,餐企業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方式降低人力。

     

    1.減少管理成本

     

    企業的管理成本,行業標準是5%,可以盡量減少企業的管理成本,將它壓縮到3%,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把組織結構扁平化,把許多職能部門外包出去。

     

    2.人盡其用

     

    節省人力成本,并不意味著克扣員工工資,員工的工資該加的就要加,但每個用餐區域要做到人盡其用,不能有富余的崗位。

     

    要減少勞動用工,就要科學組織勞動力,突破“一個蘿卜一個坑”的理念,沖破傳統“崗位責任制”的桎梏,要因時因地制宜,合理調撥,科學組織、達到勞效最大化。


    如樓面無須固定服務員分管臺數,要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又如廚房的水臺、上什、打荷應該是全能崗,廚房的技術人員應該是多面手。

     


    3.簡化培訓

     

    人工培養方面,如果能夠將培訓流程簡化,減少不必要的培訓內容,縮短員工的成長周期,就能夠讓員工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價值。

     

    4.善用小時工

     

    餐飲服務行業缺人已經是個常年難題,一些大型中式餐飲機構開始試水“鐘點工”,到餐廳去做兼職“鐘點工”已經不再是洋快餐的專利。


    中式餐飲和洋快餐的用餐節點不太一樣,中餐的晚餐時間段既是客流的高峰也是用人的高峰,比方說如果平峰時間段配備10個服務員,這個時候就有可能需要加到15個服務員,但過了這個時間段又不需要那么多服務員,雇用小時工是很好的選擇。


    “無人化”是科技發展的一個產物,無論是否是過度互聯網化后的結果,我們對于社會的發展方向都無以評判。


    對餐飲業來說,是否轉向“無人化”的取向都需要要看企業的產品模式而定,標準化流程的餐飲企業一定是越簡化越好,而個性化餐飲企業還是需要現場服務的,但也不能過分強調服務的重要性。


    食客來餐廳的第一目的是吃好,食物還是核心,其余都是配套的。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長按二維碼,可訂閱《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堅持原創文章,因為一個團隊的知識和力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全國餐飲人的品牌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精心優選了全國優秀的營銷觀點及方法,希望這些是有價值的,能幫到大家,也期望我們能成為伙伴。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本文來源:餐語餐謀

    編輯:Kimberley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419.html

    (0)
    上一篇 2017年7月16日 20:17
    下一篇 2017年7月16日 21: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