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新發布的《2015餐飲消費調查報告》中,中國烹飪協會分析得出目前餐飲消費的七點變化。而在這七點變化中,有五點變化都是與互聯網相關或者是由互聯網發展引起的。
這五點分別是:
1.餐飲O2O使口碑傳播的效果放大化 |
2.餐廳電話預約訂單比重大幅下降 |
3.餐飲消費現金支付比例進一步降低 |
4.餐飲互聯網服務向移動終端偏移 |
5.外送服務市場不斷擴大,滿意度仍有上升空間 |
從這些變化中,每一個餐飲人都能感受到互聯網對餐飲行業發展的強勁推動力。但是這同時也就給餐飲商家提出了問題:要不要擁抱互聯網?怎樣擁抱互聯網?怎樣發揮互聯網對餐飲的促進作用?
在調查報告的最后,中國烹飪協會給廣大餐飲企業提供好了四點建議:
1.順勢而為,變被動為主動 |
2.注意區分“互聯網+”和“+互聯網” |
3.以人為本,提高員工素質和服務效率 |
4.提供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與服務 |
可以說,中國烹飪協會給出的這四點建議已經表明了一件事:餐飲行業向互聯網轉型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餐飲企業現在要做的就是不斷嘗試著去與互聯網融合。
在2013年的中國企業家論壇上,馬云做出過“我們把互聯網當作一場革命”的論述。在2015年“互聯網+中國”峰會上,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彭波更是直接表示:不管“互聯網+”是什么概念,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首先是一場深刻的科技革命,其次是一場深刻的產業革命,然后引發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從對社會進程的意義來看,互聯網是20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基礎性科技發明。什么是“基礎性科技發明”?基礎性科技發明相當于蒸汽機的發明,相當于電力的發明,這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基礎性科技發明。不論是蒸汽機、電力還是互聯網,都是人類在生產力發展上的突破。
而我們今天談論的“互聯網+”也好,“+互聯網”也好,二者的核心內容是一樣的,就是要利用互聯網這一先進生產力,來促進社會的進步。而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主動權或者主體地位的不同。“互聯網+”是以互聯網作為主體,顛覆傳統行業的運營模式,其本質是互聯網;“+互聯網”則是將互聯網作為一種優化工具,提升傳統行業自身的運營效率。
那么傳統餐飲行業究竟應該怎么選擇呢?互聯網+還是+互聯網?
這需要根據餐飲的本質來決定。餐飲的本質是什么?基于“食”的有形和無形服務。如果互聯網將“食”這種本質顛覆,餐飲行業還能叫做餐飲行業嗎?所以,餐飲企業更應該是“+互聯網”而不是“互聯網+”。
為什呢?因為“+互聯網”能夠在保證餐飲主體地位的同時,提升餐飲行業基于“食”的有形和無形服務。
其實,互聯網+餐飲是互聯網公司在餐飲行業的“行外改造”;而餐飲+互聯網,是餐飲企業正在積極尋求行業“轉型升級”。
那餐飲商家該怎樣去實現“轉型升級”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由內而外地改變,苦練內功的同時主動適應消費者。這一轉型升級是可以借助互聯網工具進行的,尤其是借助于餐飲管理系統。借助餐飲管理系統,能夠提升餐飲商家經營管理和營銷推廣的效率。
我們以聚食匯·智慧云為例來進行說明。聚食匯·智慧云是排隊網研發的集餐廳運營管理、數據分析、O2O營銷系統于一體的營銷管理系統,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移動終端與POS系統、商家與消費者的無縫對接。旗下的四大產品模塊:聚食匯餐飲管理系統、微餐廳、PAD點餐、好秘書,充分滿足了餐飲商家日常的營業管理、數據管理、庫存管理、會員管理、票券管理、營銷推廣需求,同時也提升了消費者的點餐體驗、用餐體驗、支付體驗等。最重要也是最實際的一點是,聚食匯·智慧云幫助餐飲商家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效益。
可以這么說,借助聚食匯·智慧云(微信號:JSH_V5)這類餐飲管理系統,餐飲商家可以實現互聯網化。
互聯網是一種先進生產力,也是一場由先進生產力引發的革命,但它的目的不是要顛覆一切。所以,餐飲行業的發展,不要逃避或者畏懼互聯網的介入,反而應該借力打力,不斷自我提升,實現餐飲行業的升級轉型。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