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于2014年04期《信息與電腦》雜志。
如果說團購、優惠券模式是餐飲O2O的1.0版本,那么外賣和預定就是2.0版本,而對餐廳更有價值正等風來的餐飲O2O的3.0版將更具魅力,那便是顧客與餐廳之間自連接與管理的形態。在餐飲O2O時代,諸強崛起,熱極一時的團購搶先試水,如今已逐漸式微;阿里斥巨資打造淘點點,騰訊入股大眾點評,企圖分一杯羹;排隊網將O2O從概念轉化為實踐,市場領先。群雄爭霸戰中,究竟誰棋高一著,誰又能最終笑傲江湖?且看小編為你娓娓道來。
餐飲業群雄并起 O2O模式加速行業重新洗牌
來自中國工信部發布的《2012年11月通信業運行狀況》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11月底,中國移動手機用戶數量達到11.04億。其中,超過61%的人通過APP查詢信息。研究還指出,其中,超過93%的智能手機用戶在手機上搜索過本地信息,超過96%的用戶則采用消費行動。
值得關注的是APP用戶數量正在呈現繼續“暴漲”的趨勢,而餐飲業作為大眾性服務行業,其對用戶人氣的需求十分迫切。伴隨著智能手機移動應用的成倍增加,餐飲業APP爆發似乎已成定局,餐飲業進入O2O大發展時代。
現如今,APP的移動應用已經滲透到餐飲消費的每一個環節,對消費者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巨大的市場容量,使得餐飲業大戰也迎來新的挑戰和機遇,而數億的智能手機用戶基數則勢必成為餐飲業掘金藍海、分食蛋糕的“要地”,特別是消費能力和消費層次都更高的APP用戶更是餐飲業目標鎖定的核心。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不約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了餐飲O2O行業,阿里斥巨資打造淘寶點點,加快了對線下餐廳的攻城略地,騰訊入股大眾點評之后,在最新微信版本中,對大眾點評進一步開放,使得大眾點評可以進一步挖掘微信的社交紅利。
主打網站訂餐的餓了么,已經在外賣市場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模式,隨之而起的外賣單、小五網卻沒有跟上餐飲O2O的發展步伐。
餐飲APP也不甘落后,競相“觸電上網”,嘩啦啦網推出的手機點菜APP、排隊網研發的排隊美食APP,也迎合了餐飲O2O的發展步伐,期待能共同做大餐飲O2O市場。其中,排隊美食憑借著其內部成熟的產品——聚食匯智能餐飲管理系統,以及完美實現點餐功能的排隊美食APP,占據了極大的優勢。
在移動互聯網的大潮下,電商巨頭平臺的涉足,垂直餐飲類網站的崛起,餐飲企業的互聯化意識覺醒,紛紛試水餐飲O2O領域,嘗試著瓜分巨大的餐飲市場,以期在這個行業中占據一席之地。餐飲業O2O的群雄崛起,既是市場從無序到有序之發展必然,也是O2O行業大攪局,推動整個餐飲行業重新洗牌的真實寫照。
生死拷問:餐飲O2O要概念還是要實踐?
面對餐飲O2O行業這塊巨大的蛋糕,各路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開發商蜂擁而至。無論是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騰訊,還是中小餐飲O2O企業,都在搶灘登陸、跑馬圈地,積極尋求市場擴張策略。
從最初的餐飲點評,到團購優惠券,再到網上外賣,乃至開始興起的APP移動點餐,今年以來,各個電商巨頭、垂直餐飲類網站和餐飲企業都在加足馬力,切入餐飲O2O入口,戰略布局未來。
淘點點未來的野心是構建一個餐飲版淘寶。而大眾點評則是借助騰訊資本的力量,通過微信開放接口,完成線下餐飲商戶的整合。前者背靠阿里,手握流量,后者依托微信,寄望社交。餓了么獲紅杉資本等2500萬美元C輪融資,期望壟斷網上訂餐平臺市場。
然而,就目前的形勢而言,無論淘點點、大眾點評和餓了么如何的背靠大樹,爭相炒作,都僅僅只是浮于表面,停留在餐飲O2O概念的階段,至于如何具體執行O2O模式,其路尚漫漫而修遠兮。
無論如何對移動互聯網思維和餐飲O2O理論不可一世的叫囂,不可否認的是,其結果最終必須回歸到餐飲的本質上來,即餐飲企業資源的服務商與平臺對接,不僅幫助餐飲酒店將線上流量引入線下餐廳,還能實現餐飲酒店的智能化管理,實現與用戶的互動,根據用戶的需求優化供應鏈,增加翻臺率等。
當初把優惠券做到極致的丁丁優惠倒下了,兩年前熱火朝天的千團大戰景象早已不在,團購網站死了一大批,團購逐漸冷卻并走向沒落,餐飲O2O的1.0版本已經基本喪失市場競爭力。現在引起流行的外賣與預定服務還在試水當中,淘點點、餓了么主攻餐飲預訂和外賣,大眾點評則寄希望于微信的社交平臺,目前在餐飲O2O領域風頭正盛,但他們也只能勉強稱之為2.0版本,從短期看,能為餐廳引入線上流量,從長期看卻無法解決商家的本質問題。
區別于淘點點、大眾點評的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從線上搶占用戶流量,排隊網更為務實和腳踏實地,憑借著深耕餐飲O2O行業的獨特視角,排隊網深挖餐廳的實際需求點,采取由內致外的策略,從產品和技術方面攻堅,最終厚積薄發,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實現線下管理系統與線上移動點餐APP無縫對接的餐飲O2O服務商,率先進入餐飲O2O的3.0版本。
排隊網起點高于同行,在諸多同行探索而不得其法時,排隊網已經用產品和技術推動餐飲O2O從概念到實踐,并經過市場的充分檢驗。“排隊美食+聚食匯”對接的流程在“金種子”系列營銷活動和“育林計劃”中,經過顧客、商家的反復驗證,經過市場的檢驗和考驗,最終證實了排隊網餐飲O2O實踐的可行性,線上線下對接流程,穩定、流暢,不僅從線上為餐廳帶來客流量,同時從線下幫助餐飲開展智能化管理和精準營銷。
除此之外,3月26-29日,在第七屆中國商業信息化行業大會上,排隊網全新打造“手機餐廳實戰體驗館”,并同步啟動排隊網第二屆餐飲O2O體驗節,向行業人士展示了O2O的實踐成果,引爆全場。
無論互聯網企業的餐飲O2O服務形式如何變幻,總是脫離不了線下餐廳的服務支持與配合。這時候,是短期利益的驅動,還是長效雙贏機智的成立就成為了O2O服務可持續性的關鍵,而非一時的概念炒作。在餐飲O2O的生死之戰中,一味的叫囂O2O概念終不可用,唯有真正付諸實踐,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并滿足商戶多層次需求的餐飲平臺,才能贏得新的生命力,贏得“諸侯爭霸賽”的勝利。
駕馭未來:誰是終極突圍黑馬?
中國的餐飲O2O市場動蕩不安,大小諸侯割據征戰。大浪淘沙,強者生存。在中國餐飲O2O市場高度膨脹,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誰能在這場金戈鐵馬的大決戰中贏取自己的勝利呢?而誰又能在群雄并起的局面中,搶占市場先機,贏得一場生存戰役的成功,成為市場的終極黑馬?
憑借阿里強大的財力和物力,淘點點依托淘寶的流量吸引餐飲企業進駐,騰訊入股大眾點評,借大眾點評之力將行業資源直接接入微信,優勢互補、強強聯合,這兩大巨頭看似來勢洶洶,然而他們卻面臨著餐飲O2O最核心的問題:如何打通線上和線下的無縫對接?如何成功幫助餐飲商家實現信息化管理和精準營銷?
若此環節的難題不解決,則難以真正將線上的流量順利導入到線下,打通O2O閉環更是無稽之談,難以落到實處。而這一難題的解決,必將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艱難任務。
就目前的O2O格局而言,阿里和騰訊作為平臺商,它們沒有能力和意愿去與每一家餐飲企業對接,若它們與餐飲軟件商合作,則又面臨無法分享核心技術和數據的問題,難以實現線上和線下的無縫對接。若他們出巨資收購一家具備一定實力的餐飲軟件商,這固然解決了核心技術和數據共享的問題,然而從整個餐飲行業的玩家來看,淘點點和大眾點評無疑還是個新手,且就阿里和騰訊的整體發展而言,收購會造成行業跨度太大,戰線太長,難以與現有的業務形成良性生態鏈,得不償失。
對比淘點點和大眾點評,諸如排隊網這樣的專業餐飲服務商將占據一定的優勢,因為它有能力和技術實現餐飲企業資源與平臺的對接。縱觀整個餐飲O2O的發展,排隊網已經率先實現了 “實體餐廳”“手機餐廳”和“微信餐廳”一站式同步管理。
三大巨頭相較,各有優劣。排隊網的優勢是整合線上和線下資源,從線上為商家提供精準營銷,開源,從線下給商家提供內部信息化管理,節流。盡管排隊網實現了餐飲管理系統跟APP無縫對接,然而,如何打造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如何快速搶占商戶資源,與背靠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的大眾點評和淘點點競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眾點評的優勢是商戶優勢,不過,之前在微信我的銀行卡之下的入口仍然是團購的玩法,給餐飲商戶帶來的價值有限。微信新版本后,如何能玩好“朋友圈”讓用戶和商戶都受益是個挑戰。
淘點點的優勢是龐大的用戶群及用戶消費數據,面臨的挑戰是商戶規模及APP與餐飲商的后臺對接,目前,淘點點自己的KA團隊主要與一些大型連鎖商戶談合作和入駐。一些擁有餐飲行業企業資源的服務商也是其網羅的對象。
未來之戰,難以預測。三大巨頭,各有優劣,究竟誰能搶占市場先機,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壁壘,從而獨占鰲頭,成為終極黑馬,尚不可知。然而,就真正將餐飲O2O落地開花,落到實處而言,排隊網無疑走在了市場的最前沿。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9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