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團、大眾點評的十一大婚,中國兩個最大的團購業務提供商走到一起了。關于團購的話題,始終沒有終止,然而隨著團購市場的逐漸平靜,唱衰團購的聲音也越來越響。有的餐飲商戶跳出來說,團購害死了餐飲企業;有的餐飲圈名人跳出來說,團購拉新是偽命題…… 不過呢,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如果說一個團購可以害死餐飲企業,那么我還更愿意是相信是妲己一個女人就滅亡了大商王朝。如果團購一點拉新的功能都沒有,商家們又不傻,為何一直還在樂此不疲的燒錢呢? 問題答案很多時候藏在所謂的原點,讓我們一起挖墳,看看團購最初是個什么鬼?雖說是挖墳,我們卻不引經據典,只從一個細節講起。不知早年間團購時,有沒有注意過一句話“低于xxx人參團本團購將無法生效”。再想一下,這個“團購”出現之前,我們在哪見過團購呢?商超的團體采購接待處。好啦,團購最初的商業邏輯應該清晰了吧,那就是用壓縮單一交易的利潤來換取高流量,從而提升總利潤。
”
目的很直接,就是提升盈利,而且是短期的盈利。我猜想可能很多人不不記得了,所以才有團購拉動就餐太多,出品速度與服務跟不上,導致結果一地雞毛。團購,從這個邏輯出發,就是簡單的“以價格換流量”,有點像我們常說的“批發”。
當然事情總是變化的,團購亦然,“先市場后變現”這種所謂的燒錢圈地的邏輯,也就成為了目前團購中比較普遍的邏輯。這種邏輯中,團購作為一種廣告來投放,這樣也就衍生出了現在很多賠錢團購的現象。其實賠錢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應該怎么賠,和白賠了錢。
怎么賠,也就是投多少錢,這個就要一個基于餐廳定位與自己狀況的長期規劃,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是BAT,燒錢需謹慎。賠錢要的是市場,是客戶,對于餐飲不能白砸錢賺吆喝,賠錢拉人來,要轉化,要留住,所以團購是組合拳里的一招,而不是全部。
團購是要讓利的,但讓利不是目的,賺錢才是。康師傅方便面最火的是什么味道?紅燒牛肉。那最賠錢的呢?還是紅燒牛肉。(脫水牛肉和蔬菜都是全國挑選的最好的供應商的真材實料,能不賠錢嗎?)吃多了同一個味道會想要換換口味,那好了,其它口味的就開始賺錢了。小米也是一樣,手機不賺錢沒關系,買了手機只是開始,周邊配件你總要買吧,我們就有機會了。團購一樣,選擇一個優良的單品打造成拉動顧客到店的一個產品,來了一大桌人,不吃別的不可能吧?那么機會來了。這就是爆品營銷。如果是套餐就慘了,一大桌子吃不完,自然是要賠錢的。
上面提到組合拳,這里就講講怎么組合。團購是要付錢給平臺的,所以團購的定位是第一拳,后面的最好交給自有的體系解決,那會員就合適不過了。還以上面那個為例,團購是滿120減20,會員只要設置為同樣的滿120減20,同時享受積分換取小禮品與生日禮。消費者看到同樣的優惠還有附加的禮品,要辦會員也就水到渠成。
會員卡這里也可以有兩種操作,一個是儲值,這是最佳的方式,能夠提前回款,但是不能貪婪,高門檻會直接隔絕大量顧客的。售卡也是不錯的處理方式,比如20一張卡,送兩張10元代金券,也是不錯的選擇。總之記得一句話,會員是商家與顧客互利的紐帶不是單方面攫取利潤的工具。
最后這一點是怎么把驗券這個工作的負擔合理化解掉,高峰時期收銀和驗券的壓力絕對是不小的。一些餐廳把驗券從銀臺分離開來,由門口迎賓人員完成,這樣一來就直接將壓力分解出去,實現了收銀效率的提升。但是跑來跑去體驗不好,同時而且收銀上容易出現漏洞,萬一迎賓自己團券吃中間的差價,那就悲劇了。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選擇像天財商龍等打通團購的餐飲系統供應商,前臺直接驗券結算,一勞永逸。
原創文章,作者:天財商龍智慧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