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完整版)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clarkii),原產于北美洲,20世紀30年代傳入我國,現已成為我國重要養殖經濟蝦類。
    進入本世紀以來,小龍蝦養殖發展迅猛,消費市場持續放大,產業鏈不斷延伸,逐步形成了集“苗種繁育、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物流、節慶文化”于一體的產業鏈條。特別是“十二五”以來,由于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廣闊的市場前景、良好的發展態勢,很多地區將小龍蝦產業作為地方特色主導產業進行打造,小龍蝦產業化步伐進一步加快、產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在培育地方經濟增長新動能、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促進我國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受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委托,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專家編寫了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7),旨在全面總結小龍蝦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存在問題,展望未來形勢,提出發展建議。

    *本文經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授權海鮮指南發布。

    一、產業規模

    1

    養殖面積和產量

    我國小龍蝦養殖面積和產量持續快速增長。2007年至2016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由26.55萬噸增加到85.23萬噸,增長了221%;全國養殖面積超過900萬畝。2016年,我國小龍蝦總產量為89.91萬噸(含捕撈產量),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小龍蝦生產國。

    圖1 2007-2016年全國小龍蝦養殖產量變化情況

    2

    產業產值

    我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從最初的“捕撈+餐飲”,逐步向小龍蝦養殖、加工、流通及旅游節慶一體化服務拓展,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在小龍蝦產業鏈中,第一產業以小龍蝦養殖業為主,第二產業以小龍蝦加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為以蝦為基,以市場流通、餐飲服務、節慶文化、休閑體驗為主要內容和表現形式的服務業。

    據統計測算,2016年小龍蝦產值564.10億元,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全產業鏈從業人員近500萬人。

    二、產業布局

    1

    生產產區

    小龍蝦主要產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湖北、安徽、江蘇、湖南、江西等5個主產省產量占全國產量的95%左右。湖北省養殖規模最大,2016年養殖面積487萬畝、產量48.9萬噸,占全國近6成。近兩年,湖南省養殖規模增長較快,四川、重慶、河南、山東、浙江、廣西等省(區、市)小龍蝦養殖也逐步發展,養殖區域逐年擴大。另外,部分省份尚有捕撈產量。

    表1 2012-2016年五個主產省小龍蝦養殖面積和產量情況單位:萬畝/萬噸

    圖2 2012-2016年五個主產省養殖面積變化情況

    圖3 2012-2016年五個主產省養殖產量變化情況

    圖4 2016年我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分布圖

    表2 2016年小龍蝦產量排名TOP30

    排序

    縣級

    產量(噸)

    1

    湖北省監利縣

    97,185

    2

    湖北省洪湖市

    74,667

    3

    湖北省潛江市

    46,575

    4

    湖北省沙洋縣

    31,626

    5

    湖南省華容縣

    31,023

    6

    湖北省石首市

    26,761

    7

    湖北省公安縣

    22,672

    8

    湖北省黃梅縣

    22,552

    9

    江蘇省盱眙縣

    20,302

    10

    江蘇省興化市

    17,955

    11

    湖北省鐘祥市

    14,218

    12

    湖北省天門市

    13,250

    13

    湖北省武穴市

    12,974

    14

    安徽省全椒縣

    11,500

    15

    江西省九江縣

    11,033

    16

    江西省鄱陽縣

    10,605

    17

    安徽省宿松縣

    10,165

    18

    湖北省蘄春縣

    9826

    19

    湖北省浠水縣

    9820

    20

    安徽省霍邱縣

    9,671

    21

    安徽省長豐縣

    9,635

    22

    湖北省京山縣

    9598

    23

    湖北省赤壁市

    8914

    24

    湖北省漢川市

    8414

    25

    湖北省陽新縣

    8385

    26

    江西省新建縣

    7,821

    27

    湖北省鄂州市

    7665

    28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

    7577

    29

    湖北省荊門市

    7116

    30

    安徽省天長市

    7,100

    2

    一二三產結構

    據統計測算,2016年經濟總產值1466.10億。其中,以養殖業為主的第一產業產值564.10億、小龍蝦以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產值102億、以服務為主的第三產業產值800億,分別占其經濟總產值的38.48%、6.96%和54.57%。

    圖5 小龍蝦一二三產產值比例

    從一二三產結構特點看,小龍蝦產業是典型的以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發展為主要驅動力的產業。

    三、市場消費

    1

    國內消費

    小龍蝦國內消費以餐飲和加工為主,且呈快速增長態勢。小龍蝦餐飲受到國內消費者,特別是青年一代消費者的青睞,消費群體擴大、時間延長、品種增加,餐飲消費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小龍蝦加工消費保持穩定。據中國小龍蝦供需平衡表分析,2016年小龍蝦生產量89.91萬噸、消費量87.93萬噸,較2014年分別增長30.36%、32.47%。

    表3 中國小龍蝦供需平衡表(2014-2016年) 單位:噸

    類別

    2014

    2015

    2016

    生產量

    689661

    765507

    899058

    消費量

    663814

    748787

    879331

    進口量

    3931

    3228

    3633

    出口量

    29778

    19948

    23360

    注:進出口數據來源于Infobean數據庫產品細類中小龍蝦一項的統計,生產量包括養殖和捕撈產量。

    2

    市場價格

    小龍蝦的生產供給季節性特征明顯,市場價格隨上市供給量變化而波動。根據2014-2016年小龍蝦批發價格和出塘價格看。近三年小龍蝦價格逐年提高,價格呈季節性波動,每年的6-7月上市旺季期間價格最低,春冬季上市淡季期間價格走向峰值。

    圖6 全國小龍蝦市場批發價格走勢圖

    圖7 全國小龍蝦出塘價格走勢圖(2014-2017)

    3

    國際貿易

    我國小龍蝦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和歐洲,占出口市場比重的80%以上。2016年,小龍蝦出口量2.33萬噸、出口額2.59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額達1億美元,占小龍蝦出口總額的近40%。歐洲市場90%的小龍蝦來自我國。

    受國內消費刺激及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2015年后小龍蝦出口量總體呈下降趨勢。2016年小龍蝦出口量較2014年降低0.64萬噸,下降21.48%。從出口價格情況看,2007年以來小龍蝦出口單價呈總體上升趨勢,但2016年受國際蝦價下跌影響,出口單價出現下滑。同時,小龍蝦進口平均單價總體呈逐年上漲態勢,2014年后趨于平穩。

    圖8 2007-2016年全國小龍蝦出口情況

    圖9 2007-2016年全國小龍蝦進口情況

    4

    市場格局

    從國內市場看,小龍蝦的消費主要集中在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大中城市,北京、武漢、南京、上海、合肥、杭州、常州、無錫、蘇州、長沙等城市年消費量均在萬噸以上。

    近年來,消費區域不斷擴展,西南、西北、華南、東北地區消費量逐年上升。從國際市場看,小龍蝦國際市場需求也逐年上升。近年來由于國內市場價格迅速上漲,很多出口企業紛紛轉向拓展國內市場。

    四、產業拓展

    1

    加工發展

    我國小龍蝦加工業發展始于20 世紀90年代初,江蘇等省捕撈野生小龍蝦加工成凍熟蝦仁、帶殼整蝦、凍熟鳳尾蝦等幾大類產品出口至歐美地區,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目前小龍蝦加工產品主要包括蝦仁、蝦尾、原味整蝦及調味龍蝦,加工方式也由初加工逐步發展成初加工與精深加工并舉。

    近年來,小龍蝦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取得顯著進展,形成了甲殼素、殼聚糖、幾丁聚糖膠囊、幾丁聚糖、水溶性幾丁聚糖、羧甲基幾丁聚糖、甲殼低聚糖等系列產品,產品出口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歐洲的氨基葡萄糖硫酸鉀鹽90%來自于我國江蘇省。

    據不完全統計,僅湖北和江蘇兩省相關龍頭企業,甲殼素及衍生產品的年產值已超過25億元。2016年,全國小龍蝦規模以上加工企業近100家,年加工能力在90萬噸左右。

    2

    流通發展

    近年來,全國小龍蝦市場交易活躍,各水產品交易市場均有小龍蝦專營店。武漢、南京、上海、杭州、合肥等主要水產品集散地建設了一批小龍蝦專業交易批發市場。各地積極發展小龍蝦冷鏈物流系統。如湖北省潛江市積極整合生態龍蝦產業園、垂直電商平臺、龍蝦交易中心、質量檢測室、龍蝦物流配送中心、養殖基地等相關資源,構建一條龍冷鏈物流服務機構,開通貨運物流、客運專線干線及航空物流,實現在12至18小時送達全國各地,保障了小龍蝦運輸成活率和品質。小龍蝦電商經營模式不斷創新,各地積極創新“互聯網+小龍蝦”經營模式,引導傳統企業加快電子商務應用。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湖北省小龍蝦網上年銷售額超過2億元、江蘇省近億元。

    3

    餐飲發展

    餐飲消費在提升小龍蝦市場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積極加大小龍蝦菜肴的研發,形成了一大批小龍蝦知名菜肴和餐飲品牌,有效推動了小龍蝦餐飲消費向深度發展。如江蘇省南京市開發了擁有20多種口味的小龍蝦“金陵鮮韻”系列,小龍蝦菜肴銷售額占到南京整個餐飲業營銷額的20-25%,產值超過百億元。

    湖北省潛江市的“油燜大蝦”獲“中國名菜”稱號,近年來又創新了“蒜茸蝦”、“清蒸蝦”、“鹵蝦”等新菜品,有力拉動了當地餐飲消費。安徽省合肥市成功打造了龍蝦美食街區,龍蝦專業店達800家,旺季龍蝦消費日均80噸,吃小龍蝦成為合肥消費時尚。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湖北省專營小龍蝦餐館數量超過1.5萬家,小龍蝦餐飲產值達332.62億元,同比增加30%以上。

    4

    節慶文化

    節慶文化是提升品牌、拉動消費、融合產業、促進增收的重要手段。各地積極舉辦各類小龍蝦節、小龍蝦生態旅游、蝦王爭霸賽、小龍蝦美食評鑒會等節慶活動,組織開展以小龍蝦文化為主題的休閑旅游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每年直接參與小龍蝦節慶活動人次超過8200萬,通過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轉發相關信息1.6億條,“世界小龍蝦看中國”引發國內外消費者的熱切關注和點贊。如江蘇盱眙2001年起開始舉辦“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將盱眙十三香龍蝦打造成全國知名的美味龍蝦,小龍蝦也成為江蘇盱眙的地方名片,并帶動了南京、杭州、揚州、蘇州、上海等周邊地區的小龍蝦餐飲發展,上海出現千人共剝小龍蝦的熱鬧景象。

    湖北潛江連續7年成功舉辦“中國潛江龍蝦節”,打造了集“美食盛宴、文化盛典、經貿盛會”于一體的文化品牌。安徽合肥連續16年成功舉辦龍蝦節,成為合肥市重大民俗性節慶和地方特色品牌節日,被評為“中國節慶50強”。

    此外,江西、湖南等省相關地區也成功打造了不同形式的龍蝦節慶活動,成為各地城市名片。

    五、品牌建設

    1

    區域品牌

    各地將打造品牌作為提升小龍蝦產業發展競爭力的重要措施。多措并舉,成功打造了一批全國知名的區域公共品牌。如江蘇盱眙2006年起就制定并公布實施了小龍蝦地方標準,盱眙龍蝦的養殖、加工、服務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盱眙龍蝦”獲批全國第一例動物類原產地證明商標,獲農業部“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盱眙縣被中國烹飪學會授予“中國龍蝦之都”稱號,建立了以“盱眙龍蝦”商標為核心的品牌體系。

    在國家質檢總局聯合央視發布的2016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榜中,“盱眙龍蝦”品牌價值達到169.91億元,居全國淡水產品品牌價值榜榜首。“潛江龍蝦”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為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中國潛江龍蝦節”被授予“中國最具地方特色物產節會”榮譽稱號,潛江市被授予“農產品地理標志創建示范縣”、“中國節慶品牌示范基地”、“中國最具魅力節慶城市”等榮譽稱號。

    江西省正在重點打造鄱陽湖牌公共區域品牌。

    2

    企業品牌

    在政府的引導下,各地企業將創建和培育自主品牌作為企業贏得市場占有率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成功打造了一大批知名的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如湖北省“楚江紅”、“良仁”、“楚玉”等加工品牌,“霸氣龍蝦”、“蝦小弟”、“蝦滋味”等電商品牌,“蝦皇”、“小李子”等餐飲品牌,“潛網電商”、“中國蝦谷”等冷鏈物流品牌等;江蘇省盱眙的“十三香龍蝦”,金湖的“太明龍蝦”,南京的“紅透龍蝦”、“華江龍蝦”、“龍宮龍蝦”、“蝦公館”、“紅葉龍蝦”等品牌各有特色,形成了各自的消費群體;江西省相關企業成功打造的 “海浩”、“峽江”、“鄱湖”、“柘林湖”、“湖家妹”等小龍蝦品牌獲省級著名商標。

    六、產業扶持

    1

    政策引導

    為促進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多地政府加大了小龍蝦發展的政策引導。多個小龍蝦主產省份政府主管部門發布了小龍蝦產業規劃或指導意見:

    湖北省先后發布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小龍蝦產業發展規劃;

    安徽省發布了稻漁綜合種養雙千工程實施意見;

    湖南省發布了《關于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加快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指導意見》,將稻蝦綜合種養作為產業扶貧脫貧的重要手段,湖南省南縣縣委縣政府還發布了加快推進稻蝦產業發展實施意見;

    江西省九江市和上饒市將小龍蝦稻漁綜合種養列入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項目。

    2

    資金支持

    近年來,各地在強化政策引導的同時,也加大了配套項目資金扶持力度。江西省財政廳和農業廳將小龍蝦生產基地建設納入現代漁業建設項目,將農田改造建設資金由每畝1500元提高到3000元;安徽省設立漁業三進工程,將小龍蝦養殖列為省財政扶持專項,將財政補貼調整資金切塊用于稻蝦綜合種養;湖北省財政投資3億元,打造服務全省、輻射全國的小龍蝦產業基地。

    各地還積極創新了金融支持方式。如湖北省潛江市金融機構為小龍蝦量身打造了“欣農貸”產品,為小龍蝦散養戶提供了貸款,通山縣政府將小龍蝦養殖納入農業保險范疇,縣財政安排專項保險補助經費。

    各地還啟動實施了系列科研和推廣項目,如農業部實施了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研究與試驗示范”項目、湖北省實施了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稻田綜合種養項目”項目,安徽省成立了現代農業蝦蟹產業體系,促進了小龍蝦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七、產業技術

    1

    種業技術

    種業是小龍蝦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2005年以前,小龍蝦苗種主要是靠捕撈天然水域種蝦。2005年以后,各地池塘自然繁育和人工繁殖苗種相結合,解決了小范圍苗種供應問題。2010-2012年,湖北省研發了蝦稻生態種養及繁育一體化技術,實現了在不減少成蝦產量的同時,每畝提供50~100公斤的大規格蝦種,突破了小龍蝦規模化苗種繁育,該技術在江蘇、安徽、江西、湖南等小龍蝦主產省區推廣應用,有效解決了小龍蝦規模化苗種供應問題。

    江蘇省通過熟化完善池塘結構、親蝦選購、水質調控、水草設置、孵化方式優化等關鍵技術參數,有效提高了池塘小龍蝦苗種繁育的質量和產量。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湖北省已有稻田繁苗生產企業或合作組織46家;江蘇省小龍蝦優良種群保護區2個、池塘小龍蝦苗種繁育基地9個;江西省建立小龍蝦種質資源保護區2個、種質資源庫2個。

    2

    養殖技術

    小龍蝦養殖主要有稻蝦綜合種養、池塘養殖、湖汊養殖等三類類型,其中稻蝦綜合種養養殖面積最大,約占小龍蝦養殖面積的七成,其次是池塘養殖,湖汊養殖近年也逐步發展,但規模和產量均很少。稻蝦綜合種養是通過構建稻蝦連作和共作系統,實現水稻單產為500-600公斤,增產5-18%,且每畝節本30-50元;小龍蝦單產為50-100公斤/畝,畝均綜合效益提升258%。

    池塘養殖主要有小龍蝦單養、蟹蝦混養等模式,通過實施池底開挖環溝、水草栽培與養護、飼料投喂、水質調控、疾病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構建了池塘生態養殖模式。小龍蝦單養每畝可產小龍蝦150-300公斤,每畝效益在3000元左右;蟹蝦混養每畝可增加小龍蝦產量40-60公斤,新增純收入800-1000元。另外,近年來,池塘菜-蝦綜合種養、蓮藕或茭白種植池塘套養小龍蝦等新模式也不斷發展。

    3

    防病技術

    隨著小龍蝦養殖集約化水平和放養密度的提高,養殖病害風險呈上升趨勢。生產上造成較大危害的主要是白斑綜合征病毒病。我國已對白斑綜合征病毒病進行了系統的研究與綜合防控試驗,建立了小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的快速巢式PCR檢測技術,示范推廣了綜合防控技術措施,發病率降低了40%。

    據研究,養殖環境惡化引起的生理脅迫,苗種起捕、分揀、裝運造成的機械性損傷以及小龍蝦長時間離水引發的應激反應,是放養后出現爆發性病害的主要原因。

    4

    加工技術

    產學研聯合攻關,小龍蝦加工及其副產品綜合開發技術逐步成熟,在去除土腥味、延長保質期、增加肉糜制品強度、提高產品衛生質量、優化加工工藝等方面取得大批技術成果,開發了蝦仁、蝦尾、原味整蝦、調味龍蝦等小龍蝦系列產品。

    湖北、江蘇、湖南等地相關企業在小龍蝦甲殼素及其衍生物提煉技術方面取得了新進展,形成了產業化生產,產品遠銷日本、美國,取得了較好經濟效益。加工技術突破帶動小龍蝦加工產業由粗放型向精深加工型方向升級。

    八、產業問題

    1

    種業體系有待進一步加強

    小龍蝦種業體系建設滯后于養殖發展需求,苗種繁殖主要依靠養殖者自繁自育,苗種質量不穩定,捕撈、運輸、放養后的成活率較低等問題突出,病害時常發生,影響了產品品質和養殖效益的提高。與種業建設相關的種質資源調查、良種培育以及規模化苗種生產技術的研發有待增強。小龍蝦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和苗種生產等種業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

    養殖技術有待進一步優化

    養殖技術性能的穩定性和養殖模式效益水平地區間差別較大。各類養殖模式的相關技術參數需要進一步量化,養殖生產的標準化水平有待提高。相關配套飼料亟待研發,精細化、可控化的健康養殖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養殖生產相匹配的工程建設標準和技術規范制定急需加快。

    3

    疫病風險有待進一步關注

    小龍蝦養殖病害近年呈上升趨勢,病害種類增多,發病范圍擴大,發病率提高,特別是小龍蝦白斑綜合征病毒病,給養殖戶帶來了較大損失,相關疫病預警預報、快速檢測、病害防治等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漁用藥物使用不規范引發的質量安全風險及小龍蝦攜帶致病菌引發的負面新聞報道,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應引起主管部門高度關注。

    4

    加工流通有待進一步提升

    小龍蝦加工業和流通業轉型升級要求十分迫切。標準、保質、方便適合家庭消費的小龍蝦加工產品開發有待進一步加快。小龍蝦加工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精深加工處于起步階段,產品附加值并未完全得到開發。另外,運輸過程小龍蝦死亡率高,口感下降,相關冷鏈物流系統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快。

    5

    產業引導有待進一步加強

    各地小龍蝦產品、餐飲、節慶等品牌眾多,但多數市場影響力有限,品牌開發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小龍蝦產業一二三產融合水平還不高,養殖、加工、物流、營銷等一體化的產業發展機制構建、技術支撐和產業服務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快。小龍蝦生產發展無序、市場拓展速度減緩、效益下滑風險加大等問題逐步顯現,相關發展規劃、指導意見、技術標準亟待制定。

    九、形勢展望

    1

    政策環境向好

    小龍蝦產業效益好、產業鏈長、帶動力強,能夠為地方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并能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產業扶貧,符合漁業發展“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目標要求,2016年中央1號文件、《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和《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均明確支持稻漁綜合種養發展。農業部韓長賦部長充分肯定以“稻蝦共作”為代表的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模式。湖北、江蘇、江西、安徽等主產省的省、地市主要領導多次調研小龍蝦產業并部署支持政策,為“十三五”期間小龍蝦產業發展創造了更為良好的政策環境。

    2

    產業基礎成熟

    各地在小龍蝦苗種繁育、健康養殖、食品加工、甲殼素提取、疫病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形成了稻蝦共作、蝦蟹混養等先進技術模式,生產實踐能力和技術水平居于世界同行業前列。相關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較快,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具備了較高生產水平和經營能力。多個地區在打造小龍蝦主導產業方面取得了成功經驗。這些條件均為今后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3

    發展潛力較大

    從供給端看,我國適宜稻蝦綜合種養的低湖田、冷浸田和冬閑田目前尚有多半未開發利用。在水產養殖轉方式調結構的背景下,湖汊養殖有望進一步發展,部分養殖池塘也有望調整為小龍蝦養殖,產業有進一步發展空間。

    從需求端看,我國小龍蝦國內市場需求仍有一定缺口,國際市場也有旺盛的需求。小龍蝦精深加工產品甲殼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化工、醫藥、農業、環保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經濟開發價值有望超過千億元。

    今后一段時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消費熱點,發展旅游經濟仍是地方政府主要考慮問題出發點。以小龍蝦為主題的餐飲節慶、休閑垂釣、旅游觀光、電子商務等產業融合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十、發展建議

    1

    養殖業:生態健康

    加強健康養殖標準化操作規程制定,示范推廣和應用“稻蝦共作”等生態養殖模式,合理推廣蝦蟹混養、溫棚養蝦等技術,穩步擴大小龍蝦生產規模。積極推廣安全高效人工配合飼料,提高抗病能力和個體規格。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嚴禁使用農藥、化肥以及禁用藥品。加強疫病監測和防控,完善疫病應急方案,加快病害防治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支持創辦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規范管理,切實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

    2

    種業:育繁推一體化

    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支持企業引進人才、先進技術、儀器設備,聯合科研院校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加快提升良種自主研發和供給能力。加強良種推廣應用,積極采取良種補貼、協議回收等方式,構建育種龍頭企業與專業合作組織、養殖大戶、農民長期的契約合作關系和利益共享機制,不斷提高良種覆蓋率。推廣稻田生態自然繁育模式,加快規模化繁育示范基地建設。開展遺傳育種和良種選育,作好人工繁育、工廠化育苗等方向性技術儲備。加強種質資源保護。

    3

    加工業:綜合利用

    發展標準、保質、便于食用的小龍蝦加工業。加快發展精深加工,加大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不斷向醫藥、化工、環保等領域拓展。指導企業推行HACCP等國際食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支持龍頭企業發展環境友好型加工,積極采用清潔能源進行生產,嚴格實施生產廢水達標排放。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4

    流通業:現代高效

    加快池邊塘頭市場和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實現產地和銷地市場有效對接。加強冷鏈物流建設,依托國內大型物流集團構建全程冷鏈配送體系。積極做好品牌打造、展會推介、產銷對接、信息服務與貿易壁壘應對工作,引導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引導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網絡營銷促銷。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在全國開設專賣店、電商配送點和餐飲連鎖店。

    5

    融合發展:多元增長

    整合資源,做大做強小龍蝦節等特色推介活動,打造文化品牌和成體系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積極聯合旅游、商務部門,加強項目規劃和招商引資,建設一批集旅游、休閑、餐飲、文化功能于一體的度假村和風景區。引導有條件的經營主體開展小龍蝦繁育、養殖、加工現場體驗,拓展觀光經濟。支持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打造商貿推介、文化展示、品牌宣傳于一體的小龍蝦主題商業區。

    6

    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小龍蝦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管理體系,推動小龍蝦產業鏈全面轉型升級。健全小龍蝦產業化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機制,積極構建“政、產、研、推、用”五位一體的產業服務網絡。加快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立成果研發轉化、技術推廣服務、疫病防治診斷于一體的科技服務機制。進一步加強市場價格、行業動態等市場服務,支持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銷售,提高小龍蝦產業適應市場、拓展市場的能力。(完)

    《2017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編寫組成員

    組長:肖放

    副組長:劉忠松、郭云峰

    編寫人員(按姓氏筆劃排序):于航盛、馬達文、王莎、王祖峰、尹恒、鄧凱龍、劉忠松、劉景景、朱澤聞、湯亞斌、孫慧武、杜豫民、李苗、肖放、邱亢鋮、張遠華、張堂林、胡火根、郭云峰、唐建清、蓋建軍、蔣軍

    主要執筆人:郭云峰、朱澤聞、馬達文、唐建清

    聲明

    本文轉載自海鮮指南,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如您對經營小龍蝦餐廳有興趣

    可關注下面課程

    我們邀請到前麻辣誘惑外賣線上運營負責人呂晗

    分享小龍蝦外賣經營干貨

    《外賣銷量破局 》

    美團點評官方獨家課程

    《外賣運營三板斧》

    《外賣診斷八步曲》

    《大數據·做新餐飲》

    《看小龍蝦第一品牌如何玩轉200+客單外賣》

    《外賣快餐如何從0做到商圈TOP》

    更多介紹點這里>>

    長按掃碼加微信

    學習時間:2018年3月22-23日

    學習地點:北京海淀區信息路18號上地創新大廈一層

    咨詢電話:任先生18511060260

    咨詢微信:mtdpzj

    1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這家日料店,把給過差評的顧客變成了常客

    報告:小龍蝦為何是夜宵界網紅

    外賣評價回復話術總攻略!

    2017外賣發展研究報告

    長按識別二維碼 干貨不錯過

    點擊閱讀原文,跳轉至課程相關名單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美團大學餐飲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4442.html

    (0)
    上一篇 2018年3月18日 20:45
    下一篇 2018年3月18日 21: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