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 查看更多精彩原創文章
關注王小白公眾號,ID:paipaibaibai
這是王小白公眾號的第122篇原創文章
1
當生意不好的時候,我們會做什么動作?
之前有不少餐飲人跟我講,當他生意不好的時候時常會做這樣一個動作,那就是”加菜”。還有一個動作也比較常見,就是重新裝修、升級空間,美其名曰“品牌升級”!
這些有用嗎?究竟是基于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刻洞察,還是操盤者的“為了改變而改變”?
在增量市場下,外出就餐的顧客是呈快速增長趨勢的,只要環境不差、產品不錯,加菜與升級環境都不會犯什么大錯,你都可以分到市場的一杯羹。
現在呢?很多餐飲人發現加菜后不但生意不會好,反而利潤更低了。環境做的再好,也沒法成為吸引消費者上門光顧的理由了。
問題究竟在哪里?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時代在變,經濟景氣周期不一樣了,用同樣的思維和行為得不到不同的結果。很大一部分人的思想、思維慣性和思維方式還停留在舊有的經驗和認知里,這才是致命的硬傷。
不可否認現在已是存量市場,2019年的經濟下滑,到今年疫情加劇經濟的重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企業必然會面臨著利潤下滑,無法增長,甚至虧損的困境,怎么辦?
轉型!
轉型,轉什么?
2
最近看到真功夫餐廳的轉變動作,看上去轉變挺大,這個大主要集中在產品端及售賣方式。
再看看流水線式的自助選餐,從進門往最后餐盤結算分別是:燒臘、饞香拌菜(涼菜)、現炒熱菜、香酥包點/小吃、現煮湯粉/青菜、美味蒸菜、營養蒸湯、健康主食、繽紛飲品。
產品類別看似非常豐富,可以趕得上一個大的中餐館的產品分類了,而未脫離快餐屬性的門店、布局以及菜品呈現,尤其是沒有差別的一個個小碗讓顧客隨便點選,讓人感覺有點像是一個雜貨鋪,菜多都在這里了,你想怎么點就怎么點吧,這樣講會不會有點氣人。
看到這樣的產品數量、產品分類,這樣的陣列方式,直接感受一個詞:驚訝!
70多道各式各樣的菜品已經嚴重加劇顧客的選擇難度,再加上顧客挑選的停頓時間差,高難度的產品備餐的精確數量管控度,食材供應鏈的分散、餐品的損耗,這對誰有利呢?
對內,降本增效,你的轉型,降低了哪些成本?增強了哪些效率?
對外,顧客體驗,你的轉型,給顧客帶來了怎樣的購買理由?是否能夠做到老顧客更喜歡,新顧客更愿意進來消費,還是更廣的消費客群和需求、更高的留客率,更高的消費頻次?
70多道產品的選擇與分類建立的這個結構,用意是什么?顧客價值是什么?定量后的數據是否有做推演和分析其數量的正確性?
如果這70多道產品只是我們略加猜測,自己內部想想而定的,那么只會成為不知所以的試驗品,又有可能成為其它餐飲創業者亂加模仿的坑。
轉型到底轉的是什么?不是說這種家庭廚房式的自選小份菜模式就不對,只是我們的轉型,不是轉形,形式的變化是容易的,高效模型的轉變才是我們轉型升級的科學追求。
3
所謂轉型,是指事物的結構形態、運轉模型和人們觀念的根本性轉變過程。
一個企業的成功轉型,是決策層按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的體制機制、運行模式和發展戰略大范圍地進行動態調整和創新,將舊的發展模式轉變為符合當前時代要求的新模式。
轉型首先是一個戰略問題,要看到市場環境的變化。大家多少都看到了經濟的下行,消費的降級,消費者開始回歸理性的、謹慎的消費態度,尤其對于偏剛性需求來講,那些靠外在形式、所謂情懷高溢價的快餐很容易成為這個時代的犧牲品。
和府撈面,書房里的面,客單上到40多,一碗面賣到39、40多的,稍微加2個小食就要到50多,面條定價這么貴,老板估計是想定位自己是休閑餐,但顧客認知還是快餐,快餐就需要能上量,這個定價再遇到景氣周期下降,不難那是不太可能了。
定價定客群,中國有多少吃40多的面條快餐的客群呢?又有多少來和府?能支撐開多少店?
和府撈面基本都開在MALL里,順應了MALL的發展,追的是消費升級年代的精致白領客群,那時那景似乎也沒錯。
所以此時此景,即使沒有疫情,在2019年很多餐飲單店業績開始遇到下滑困境來看,也是要想新的出路了。
想新的出路是對的,但亂動模型是不是就暴露了我們無序的經營思想呢!
這個菜單明顯感受到的是生意不好了,為提升客單、利潤,有些亂動產品結構。
所以我們會看到加菜與堆砌成為了想轉型的一種常態(錯誤),要么就是店面形態的改變。
感覺餐飲以前真是太容易做了,所以我們才可以有膽量隨意測試,定價可以這么草率,亦或是我們中國的顧客容忍度太高了!作為消費者,我們也該更理性一點選擇就餐品牌了。
轉型絕不是加加減減,拼拼湊湊。
中國餐飲業的倒閉率之高,一,是大家覺得門檻低;二,更真實、重要的原因是,無論是轉型還是開店,沒有一套相對科學的建立餐飲贏利模型的方法論,即開店的經營邏輯,這才是致命的硬傷!即我們還沒有把思想轉化為科學的生產力,至少在餐飲行業還遠遠未及。
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我們研究的”門頭戰略”和”菜單贏利規劃”理論體系+落地內容被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所認知、運用和認可,因為大量案例顯示出了驚人的成果。
曾經那些努力了很久、花了很多時間和冤枉錢都未曾有正向結果的餐飲老板,學習完我們的課程、用心持續實踐后,業績增長就這么順其自然的發生了,他們后知后覺發現原來餐飲是這么經營的。
五年持續不斷的研究和客戶實踐,以客戶的成長和增長為核心原點,余校長和我共同提出了餐飲業的三大效率:認知效率&結構效率&運營效率,以及系統的經營方法論,希望用我們的知識結構幫助更多缺乏經營思路的餐飲人。
如何打造品牌,降本增效,實現高效率的增長。和海底撈(蜀海),西貝,眉州東坡,九毛九,三晉飯莊,三寶餐飲,阿財老鋪等1000多家企業共同走進未來食餐飲戰略規劃的線下課程。
本期報名已經過半,預報從速,加課程助理微信:13121862750,或掃海報上的二維碼,搶定名額!
第19期《門頭戰略導航班》《菜單贏利結構規劃》將于6月15-16-17-18日,在北京舉辦。
原創文章,作者:王小白,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