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勢洶洶,
偌大的北京城也仿佛按下了暫停鍵,
往日街頭人聲鼎沸,
現不過行人二三,
夜晚本應熱鬧非凡的門店,
也變得寂靜冷清……
“太靜咯,還是人多好,嘰嘰喳喳的,想想就覺得舒服!”
安靜,
大抵是王阿姨在這次疫情之下最大的感受了,
但是向來樂觀的王煥楨阿姨并沒有感到害怕。
她常說:“天災總會過去的,紅火的日子就在前方,在變好之前更要好好干!”
她這么說了,也在這么做著!
今年48歲的王阿姨來木屋快7年了,一直在北京歡樂谷店當洗碗阿姨,干活麻利又負責的她,在店長的心中一直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存在。
李猛店長說:“阿姨每天很早就會過來上班,基本上都是最后一個才走的,因為歡樂谷是比較忙的,所以阿姨一個人哪怕下班了,也要把碗洗完再走,特別負責。”
胡斐店長說:“只要阿姨上班,一定會把地溝刷的透亮,沒有一天例外。”
就拿這次疫情來說,特殊時期,店里人少,阿姨就主動申請不排休。由于門店現在不接堂食只接外賣,所以相對而言洗碗的工作較少,阿姨就說,店里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面對新工作內容也是學的樂呵呵的,什么打包、送外賣、消毒工作干的不比小年輕差!
店長斐哥還講了一件阿姨特別讓人感動的事:
“阿姨自己是租房子住,平時靠騎電動車上下班,在北京下今年的第四場雪的時候,由于疫情影響,當時美團外賣騎手配送完全跟不上,所以那天店里的外賣基本全是伙伴們自己送的,那個時候店里又剛上了微信外賣,所以特別忙,當時店里準備了三臺車,全跑沒電了,阿姨就把自己的車推給我們用,還要伙伴不用管電不電的事。
其實阿姨家住的比較偏,又是上晚班,回家除了騎車,打車都不方便(特別是如果不騎車回去,第二天上班連車都打不到),本來店里準備給阿姨打車回去的,結果下班她悄悄走了,后來才知道她是怕麻煩店里,結果那天阿姨回家車在半道沒電,又沒有充電器,大晚上冒著寒風一路推回去的,第二天也沒提這件事……”。
王阿姨就是這樣一個默默付出的人:
這么多年來,王阿姨一直堅持上晚班,從沒有一句抱怨;這么多年來,她過年沒有回過一次家,因為她知道過年店里缺人,她說:“年在哪不是過,但是店里需要我,所以我要留下來”。
問及甘愿付出的緣由,阿姨緩緩道出了她的故事:
40多歲的她才從老家出來出來找工作,沒學歷沒經驗,結果可想而知……
剛開始的她是做保潔的,一個月工資也就一千出頭,這在北京來說,基本上是入不敷出。13年的時候阿姨來了木屋,在這里讓她感覺很不一樣:
“我在這里感受到了尊重和重視”
王阿姨說,在她以前的認知中,領導們好像都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在這里每一個管理組都很關心伙伴,大家相處的就像一家人。
“領導可尊敬我們了,對我們很有耐心,很親切,比如李猛店長回來了,老遠就喊我阿姨,還關心我的身體,我心里可暖了”
在19年公司周年慶的時候,木屋給5周年、10周年等老員工都定制了紀念勛章,阿姨心里特別感動:
“我就是一個刷碗的,我還有獎品,這在別處可從來沒有說對我們員工這么好,特別感動”
“在這里我真的實現了多勞多得,人生發生了改變”
剛來木屋的時候,阿姨工資只有2300,現在計件后阿姨每個月能有5、6千塊。阿姨說,木屋現在發展越來越好,自己掙得越來越多完全舍不得走,更幸運的是阿姨還抽中了門店的股份。
目前入股才一年半,就已經把本金全收回來了,現在每月除了工資還有分紅,家里的小日子是越過越好了。
“我一個洗碗阿姨也是一個大企業的股東了,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阿姨說,剛開始也就想找個工作補貼家用,哪曾想自己還能當上股東,自己沒有任何背景關系也不會受到排擠,只要肯干,就能越掙越多,自己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
現在的阿姨,在老家蓋了二層樓,縣城里也給孩子買了一百多平的房子。她說要不是木屋,家里現在也不可能過的這么好,她說自己特別感謝木屋給予的一切。
所以在當時店里針對疫情期間降薪征求大家意見時,阿姨是除管理組外第一個舉手表決的。
要說壓力,其實阿姨現在也有壓力,新買的房子還欠著部分外債,但是阿姨還是做出了主動降薪的抉擇,面對家庭重責,她還是選擇和木屋共度難關,但正如她說:
“咱們木屋風風雨雨都闖過去了,這點疫情總能闖過去,現在不給錢我也干,已經在這這么多年,未來不管苦甜,這輩子我就在這,我認定了。”
木屋,我認定了!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