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半年大量老店改造和新店建店把工程部的小伙伴們“折磨”得夠嗆,和物業溝通不和諧,工程質量不達標、供應商責任不明確等問題高頻發生,進而導致新店工期延遲或被迫停業整頓。接管新店的店長遇到這種情況也是頭禿,大家被各種問題包裹著,不知道如何是好……
但是,方法總比問題多,不能眼看著大家一直在這種漩渦里打滾,和開店相關的幾個部門的小伙伴湊到一起,弄出了一個開店神器。
那這個開店神器到底有多好使呢?
(亮點較多,先挑幾個最亮的出來秀秀)
聽上去就很厲害的樣子,但是做好上面的這些只是一個起點,我們還要保證每一個工作環節的質量,這個時候就需要IT系統來進行監控。從拓展一家店開始,就錄入店鋪的所有信息,沉淀到系統數據庫,建立好的數據模型會對信息進行測評和回訪。通過這些數據,一是能對一家待開發的店址進行合理的評估,二是能測算出拓展的伙伴尋找多少鋪面的轉化率,根據這些數據來制定明年的拓展計劃。不得不承認數據這個東西很“優秀”
上面也說到建店過程中經常出現工期延誤和工程質量不達標的情況,那建店這塊就把各個重大的工序納入到系統中,設定明確的時間節點、流程和責任人,這樣一旦出現問題,就可以精準的確定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差錯。無論是工程供應商還是內部部門,都可以找準問題,迅速解決。而且系統的記憶功能可以幫助我們把共性問題收集起來,通過這些問題可以再回過頭去優化以前的流程和標準。
這個應運而生的系統在未來甚至能夠將我們的建店模型解析出來,根據年度需求走物料模塊化定制的道路,也就是中央工廠模式。打個比方,我們每年開30家門店,就可以根據30家店柜子的需求量統一向供應商訂貨,由供應商在工廠做好木柜按計劃來給我們發貨,并進行現場安裝。這和每家新店都配備一個工程隊相比,無論是從效率提升上還是成本降低上,都完成了一次飛躍。
我們終于找到了拯救開新店老大難問題的神器,不過無論是營建系統還是開店手冊,好用是根本,希望各個部門的小伙伴們繼續升級、繼續迭代,用開店神器來“拯救”開店!
(最后特別鳴謝:工程部肖文峰、劉帥印、袁琳丹、效率組黃蘭梅、鐘玉平、甘超群、營銷部黃波、IT部韓陸峰、李鵬、市場部章建友、維安部羅立中等伙伴為開店神器的默默付出!)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2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