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的夏風,冰鎮的汽水,鮮美的刺身構成了許多都市男女的夏日時光。然而在2020年的夏天,大家卻“談三文魚而色變”。北京的疫情又出現了一波小爆發,根據人民日報今日發布的微博,截至6月15日24時,北京在院本地確診病例106例,6月11日以來北京確診病例已過百,許多網友再次被焦慮的情緒籠罩。
而6月12日晚上,相關部門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這個消息把三文魚一下子推上了風口浪尖。消息傳出之后,三文魚被“圍剿”。北京多家超市連夜下架三文魚外,武漢、成都、南京、杭州、合肥等地相繼開展下架、排查等監管行動;美團買菜等生鮮平臺也全面下架了三文魚商品,同時強調進一步加強生鮮商品檢測;餓了么買菜業務暫時下架,海鮮類商品并已成立專門小組。
據新京報報道:6月13日上午,永旺超市的一位消費者到店后,要求將其6月12日晚在超市自營的主食廚房內購買的三文魚壽司退貨。根據該消費者的說法,主要是擔心三文魚不安全。雖然不合乎規定,超市還是為其辦理了退款。三文魚從刺身中的“頭牌”到現在的“談三文魚而色變”,地位一落千丈。那么三文魚究竟是罪魁禍首還是躺著中槍?三文魚還能不能吃?什么才是正確的烹飪方法?根據新聞報道顯示,新冠病毒是從案板上檢測出來的,并沒說是三文魚身上檢測出了病毒,這案板上的病毒來源,有可能是用案板的人在打噴嚏或是說話時飛沫濺到了案板上,也有可能是其它物品,如刀具上的病毒在切魚時留在了案板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經初步判斷此次北京市新增病例可能接觸了市場中污染的環境或接觸到了被感染的人員而傳染發病,至于傳染源是否為三文魚尚不能下定論。我們不能因為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就下結論說三文魚就是傳染源,接觸到案板的所有人或物品都有可能。有分析稱,海鮮不太可能作為一種傳染源,因為魚類作為低等生物,魚類病毒傳染給人的情況幾乎沒有發生過,也就是說三文魚本身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多位專家表示,檢出新冠病毒不等于感染新冠病毒,三文魚自身幾乎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三文魚身上的病毒是如何感染人的?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鐘凱認為,病毒首先通過接觸傳播傳染給人,后來存在人傳人的可能性比較大。“冠狀病毒在溫血動物體外沒法復制,最大的可能性是通過黏膜的接觸傳播,比如摸過污染的冰鮮三文魚,不洗手就揉眼睛,或者是通過三文魚污染攤位及周邊環境,進而接觸傳播。”有了專家的正名,三文魚可以順利甩鍋了。雖然三文魚作為病毒載體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是為了我們的健康,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以及選擇正確的烹飪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特殊時期也別過度恐慌,三文魚雖然不能生吃,但是燒、炒、烹、炸、煎、烤的三文魚,難道不香嗎?疫情之下,餐飲消費的暗淡和運輸的不暢嚴重影響著全球三文魚行業,疫情的“轉戰”一定程度上推動著三文魚成本和貿易流向。依靠出口貿易的三文魚,疫情中,也只能走起出口轉內銷的路子。2019年全球三文魚產量約260萬噸,受疫情影響,挪威、智利等三文魚主產國企業生產也開始放緩,工廠不再滿負荷生產。因此2020年其產量增速將繼續放緩。UCN國際海產資訊的消息,2019年,挪威對中國出口三文魚銷售額增長97%。然而2020年2月份,受疫情影響,物流中斷,消費縮減,挪威對中國出口三文魚數量呈斷崖下跌。2020年3月13日,美國發布旅行限制,此舉將影響歐洲三文魚對美出口。據挪威海產局統計,2020年第23周,挪威出口13,495噸冰鮮三文魚(整條魚),出口量較上一周(16,358噸)降落18%,較上年同期增加6%,一周內出口單價從NOK64.32/kg上漲至NOK69.15/公斤,較往年同期上漲12%。此外,第23周挪威冰鮮三文魚片的出口量也從1,927噸降至1,868噸,出口單價從NOK106.26/kg漲至NOK107.8/kg。國內主業涉及三文魚的水產養殖的企業受到的沖擊也不小。佳沃股份一季報顯示,其一季度虧損3829萬元,主要原因就包括: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導致三文魚餐飲市場需求減弱,市場價格下跌,各國為應對疫情推出空運、陸運、海運管制措施,運力下降,運費增加;銷售價格下跌及運費上漲導致三文魚業務利潤下滑。公司稱,將采取多種措施保障生產作業安全,確保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開展,加大三文魚業務在中國市場的開拓力度。不過,此次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或將對佳沃股份的三文魚業務的國內拓展造成暫時障礙。對于本次北京疫情的反復,網友的恐慌我們可以理解,但在全球疫情依然緊張的情況下,表面的平靜不代表這次疫情已經徹底過去。張文宏醫生曾說: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會持續處于接近零(本土)病例的狀態,而并非無病例,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2020功能飲料風口再起,誰能笑傲江湖?
未來已來,人造肉新賽道誰能力爭上游?
漲價、強制收茶水費,西貝又雙叒道歉了
兒童零食標準出爐或引領市場升級,食品巨頭們加速占位
自媒體轉行擺地攤?地攤經濟究竟有多火?
食評丨品牌營銷廣告創意雖重要,但不要挑戰三觀
跨界瓶裝水、開啟進口食品業務、渠道下沉,食品巨頭好麗友戰略要“謀變”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