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戰略,為何強?丨【勺子深薦】

    點擊頂部勺子課堂關注 領取200個餐飲必備工具包

    掃碼立即報名

    來源 | 筆記俠(ID:Notesman)

    作者 | 彭志軍

    在今年“520”之前的5月16日,美國針對華為的制裁升級,特朗普意圖切斷華為的全球半導體制造供應鏈。

    這個世間的常態,就是有人愛你,但也有人恨你。因此,被誰愛或恨實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華為戰略。分享內容分為以下4個部分:

    第一,華為戰略管理的框架與核心內容;第二,戰略思想,主要從文化和價值觀上進行表述;第三,戰略規劃的組織和流程;第四,戰略規劃的一些核心方法。

    眾所周知,華為2018年的全球銷售收入已超過8000億人民幣,并且在2B、2C傳統運營商、手機等領域均獲得了長足發展。

    華為的發展分為幾個階段:

    1992年之前,基本上是創業初期;

    1992年-1994年,研發出了自己的產品;

    2000年后,開啟全球化發展進程;

    2010年后,華為手機也取得成功。

    總而言之,華為在過去33年的發展歷程中,戰略相當成功。

    這個“戰略”不是指華為引進的IBM戰略管理方法論,而是指華為自己的戰略,當然,同時它也是華為核心創始人任正非的戰略。

    01
    好戰略,要靠企業家自己干

    企業家天生又是戰略家。

    如果一個企業的創始人,分毫沒有對未來的洞見能力,也沒有相應的組織能力和領導力,那么任何方法論都教不會他做戰略。

    一個企業家,憑借自己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就能設計出大致正確的戰略框架。這時,再教會他一套方法論,他的戰略能力就能從60分提高到80分。

    假如一個企業家自身的戰略能力是70分,我能幫他提升到90分,但是有一點各位必須清楚:

    戰略能力一定是企業家與生俱來的能力,也一定是企業家必須具備的核心能力。

    即使學習到一些制定戰略的方法論,那些不具備戰略能力的企業家,也不見得就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以華為為例,在沒有推行IBM的戰略管理方法論之前,華為就已經有了使命、愿景、價值觀,這不是在引入方法論之后才有的。而且,華為早年就曾以獨特的企業文化而著稱。

    IBM在中國進行變革咨詢的業務,華為引進了它的戰略管理方法論——BLM(業務領先模型),也成為了IBM最主要的成功案例之一。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談論 IBM方法論的時候,也不要忘記華為管理層自身的認知和努力。顧問團到底能對一個公司產生多大作用,還是要客觀地看待。

    另外,企業家不能說“我請了一個顧問來做戰略”,而應該說“我請了一個顧問來幫助我做戰略”。做戰略這件事,一定是公司的管理層、創始人自身最核心的能力。

    當然,華為戰略管理方法論的核心,還是BLM,屬于變革管理。一個企業由小到大,需要持續地變革,并且,在不同的戰略發展階段也需要不同的能力。

    華為直到1992年之前都始終處于創業階段,談不上有什么管理方法;在1994年-1995年之后,華為研發出自己的產品,戰略重心開始轉移,仍在變革。

    而且,一個公司的戰略方向再正確、方法論再高明,戰略制定仍舊要對應整個公司的能力。例如:

    華為在國內市場把產品做穩定后進行的IPD(集成產品開發)變革,在面對全球化市場時的2C變革,以及后來財務全球化的IFS(集成財務轉型),這些戰略變革都是與公司能力緊密相連的。

    ——管理變革,是公司落實戰略至關重要的一點。

    總結來說,從大方面看,做戰略之前,必須先要有戰略思想、有靈魂、有文化價值觀,這些非常重要;另外在組織流程上,從戰略到執行要全流程通透。

    02
    戰略的靈魂,是企業文化

    我在1997年1月加入華為,當時公司的流程和制度都不太完善。

    但那個時候,華為的企業文化特別好,我之所以愿意留下,就是因為華為有一種能夠鼓舞我一直向前的文化,我非常認同這樣的文化價值觀。

    那時候華為的愿景是“全球通信產業三分天下,華為有其一”,追求“產業報國”,而隨著華為慢慢發展壯大,雖然“產業報國”幾個字已不再提,但公司命運確實跟國家命運緊緊連接在了一起。同時,這也成為激勵無數華為人臨危不懼、勇于奮斗的一個關鍵原因。

    華為如今的愿景是“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但相較于愿景,文化價值觀的作用則更為重要。

    外界一直流傳著不少華為文化,我個人認為,其中最能代表華為文化內核的有:成就客戶,艱苦奮斗,團隊合作,狼性文化,至誠守信,自我批判。

    對此我總結一點,華為不是在做戰略規劃時才總結出這些文化價值觀的,這些文化一直都在,它們也是支撐華為從小公司發展到現在的重要因素。

    03
    從規劃到執行,全透明是最好保障

    1.為明天未雨綢繆

    在華為,無論做什么工作,都講究“有組織保證”。因為對一個19.4萬人的龐大公司來說,如果沒有整體的組織保障,工作就沒法開展。

    戰略規劃委員會,就是戰略規劃的組織。華為戰略非常有特色,從我2005年第一次做戰略規劃,直到2015年離職,這10年里,華為都沒做過多少次公司級戰略。

    戰略規劃的核心內容,是制定業務上的戰略,業務的戰略又分為產品BU戰略和分區域戰略這兩部分。

    為什么2003年是華為正式進行戰略規劃的元年?2003年之前,華為的戰略是每年定多少銷售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主要由任總一個人來定。但是2001年-2002年時,IT泡沫破滅了。

    華為想從200億訂單做到400億訂單的想法落空了,公司也受到了負面影響。華為2001年招進了五六千名畢業生,就是準備在2002年擴張,不曾想那一年不僅銷售收入沒增長,反而下降了。

    這個時候人力資源過剩,任總也非常痛苦,他不想讓華為背負裁員的罵名。

    事實上,華為從來沒有主動裁員過,但那幾千人確實也沒那么多工作可做。當時華為非常狼狽和困惑,公司對市場預估過大,因此配備的資源太多,一旦遇到市場下滑,過剩的資源就很難處理。

    2002年時, IBM的顧問陳清如跟我說得很清楚,他說:“2001年華為的銷售目標是200億,2002年就定到了400億,為什么是400億?華為在哪個客戶、哪些產品上的機會能支撐公司實現400億?什么都沒有。”

    因此,2003年華為才必須改變了。

    總結來說,首先看準市場,然后配置合適的資源去達到公司對市場的目標,這就是我對戰略的粗淺理解。

    至于有人說,“戰略”一詞有很多科學的定義,我沒有那么直觀的認識,上述理解就是我對華為戰略的最直觀認識。

    多年以來,華為都聚焦于產品線和區域的戰略規劃,這就是華為的戰略規劃核心。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戰略規劃委員會專門負責華為戰略,委員會的一把手就是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華為的整個戰略體系,都是徐總從無到有推行出來的。

    除了戰略規劃委員會,華為在產品線和大區都有戰略規劃部,這兩個部門下面還有各自的組織,一直深入到各大產品線和各大區域的一線。整個配備從上到下齊備,這就是組織保證。

    華為戰略規劃委員會的歷任一把手,通常都是研發、產品出身;而在產品線和區域做戰略規劃的人,通常也都是老資格的研發人員或市場人員。

    因為,這種人才擁有對市場和產品的多年體系化經驗,他們能夠拔高看未來。在2003年-2005年,華為涌現出很多核心高管,以及在一線經驗非常豐富的人才,他們都是1997年左右畢業進入華為的,在華為干了七八年,有大量實戰經驗,能夠思考和規劃未來。

    可見華為在2003年推進戰略規劃的流程,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但是,如果任總只是定個目標,讓下面的人去執行就完了,那么華為的戰略規劃肯定也推動不起來。

    因此除了要領導做戰略,公司還要有一支有經驗、有能力的員工隊伍,否則戰略還是做不起來。

    總結來說:企業在進行戰略規劃時,首先要看創始人有沒有把這件事做成的愿望,人人都覺得未來是不確定的,都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沒多少人愿意做規劃,這是第一種誤區;

    其次,就算創始人很想做,但有沒有合適人才也是問題,如果一個蘿卜一個坑,挪不出資源來做未來的事,那就肯定做不來。

    2.華為戰略規劃的流程

    戰略規劃和年度計劃以及預算之間是什么關系?華為的戰略規劃通常會往后看5年。一般來說,3年內的戰略要求看得更精準一點,而4-5年的看一個大概趨勢就可以。

    戰略規劃不是5年不變的,華為每一年都往后看5年,每年都在變。華為的中長期規劃強調的恰恰是變化,而不是不變,因為市場永遠是變化的。不可能做完一個計劃,5年都不調整,特別是在通信行業。

    華為一般在4月-9月制定中長期規劃,10月-12月制定來年的業務計劃和經營預算,這兩項是一起完成的。而且,如果戰略規劃沒完成,就不允許做業務計劃和經營預算。

    中長期戰略規劃制定好之后,不僅業務計劃要做出來,衡量的指標體系也要出來,而且考核指標都要一年一考核。假如考核指標不考慮長期,只聚焦短期的話,員工干活時也就看不到遠處。

    在這里,戰略評估非常重要,評估是與員工的績效考核聯系在一起的,要評估:員工有沒有達到戰略所期待的程度?為什么達到了?為什么沒達到?

    評估完之后,考核要跟上。對于中基層主管,考核期可以較短一些,但對于BU或地區部的高級干部而言,如果對他們的評價期太短,就很難看出他們的工作好壞。

    一般來講,他們的認知期也不會太短,而且通常都是帶著上幾千人的團隊,目標是上百億美金的市場或者產品。

    在戰略執行層面,華為的流程是這樣:4月開始做戰略規劃,9月規劃基本告一段落,10月開始做年度計劃,1月年度計劃告一段落,有時在12月31日之前就能結束。之后,在未來的每個季度里,華為都會對規劃進行滾動管理。

    作為企業,戰略規劃要最先從市場洞察開始,把握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要弄清:自己所處的是一個增長的市場,還是一個相對平穩的市場?市場動態是什么?客戶需求的變化是什么?

    市場洞察也是戰略規劃最核心的內容,體現了企業對未來銷售業績的預期和對未來產品需求的預期,決定著將來的所有動作。通常,華為在4月-7月花三個月時間在流程上做市場洞察,到了7月,便會對市場有一個初步理解。

    之后,根據這個初步理解,戰略規劃委員會通常會初步形成一個戰略指引,保證各個戰略單元在制定各自的戰略規劃時,不會五花八門、步調不一致。

    具體來說,戰略規劃委員會會用一兩頁紙,寫下一些概要,比如:公司在未來5年,要求增長80%;重點是在手機方面發展還是在云計算方面;是以招應用型人才為主,還是以招創造型人才為主……把這些粗略地寫下來,發給各個戰斗單元。

    7月,戰略規劃寫好了,這里面還可能涉及集團層面的協同。如果區域的戰略規劃對研發有訴求、對產品有訴求,或者說產品的戰略規劃對銷售有訴求,那么這個時候,各集團之間要進行一定程度的協同。

    9月,做戰略規劃的評審,評審會議上,公司的大佬幾乎都會來,然后產品線或地區部的一把手親自匯報。不允許副職,或是主管戰略的副總裁上臺匯報,因為戰略的主體思路和責任都在一把手這里。

    10月之后,戰略上開始資金導入。最核心的就是內容導入,盤算機會點,也就是預測來年公司能有多少市場機會、能完成多少銷售收入、能完成多少訂貨量……

    一切圍著市場轉,只要市場的銷售計劃和任務制定好,那么其他各部門就要根據市場的預測情況,來定自己的工作計劃。

    財務和人力資源的預算,也必須依據業務計劃。為什么華為的財務體系和人力資源體系,相對比較出色,就是因為它們全都以業務為起點。沒有業務,也就什么都不用談了。

    年度的業務計劃與預測,同樣每個季度都要滾動預測。預測過程中,如果我們發現完成任務有困難的話,就臨時召開會議。通常,華為的業務計劃和年度預算,每半年就有一次重大調整。

    我們通常都是在7月調整,當然如果出現美國這種意外事件的話,可能等不到7月就即時做出重大調整。

    所以,華為的季度工作,也是業務計劃、預算、人力資源考核這三者“三位一體”的。

    04
    戰略規劃的方法論

    BLM(業務領先模型),是一個極具藝術感的從戰略到執行的流程。

    戰略的核心是對市場的理解,而執行的核心是人。因人成事,沒有合適的人,你就什么事情都成不了。

    1.戰略

    1)市場洞察

    市場洞察,要做到對市場趨勢、客戶需求、競爭態勢、宏觀環境的綜合分析。

    每個人對市場的理解水平有高有低,任總就做得非常好,一年365天,他差不多有200天都在客戶界面上,他甚至不見政府領導,也要見客戶。

    因此,在市場洞察方面,如果你自己有一定的認知水平,經常接觸客戶,跟客戶經常互動,那么你對市場的理解水平就會更高。

    華為對一把手的定義,就是“布陣、點兵、請客戶吃飯”。所謂請客戶吃飯,就是進行市場洞察,跟客戶交流。

    所以,華為要求一把手,必須經常在客戶端跑動。

    2)戰略意圖

    接下來,還需要定一些目標,也就是戰略意圖。戰略目標是未來5年的目標,近期目標則指明年的目標,戰略目標通常既有銷售收入和利潤訴求,也有對市場地位的訴求。

    比如華為早些年就說,“終端銷售要超過1000億美金”,“市場地位要超越蘋果成為第一”,事實上,如果不是今年美國出幺蛾子,華為終端今年很有可能總額銷售超過1000億美金,在銷售收入上超越蘋果。

    3)創新焦點

    一個企業之所以能夠存在于社會、之所以能夠持續盈利,一定是有自己吃飯的家伙。

    這個吃飯的家伙,可以理解為3個方面:業務組合、產品差異化和性能、資源利用。

    業務組合,主要是指產品組合。而你以什么樣的產品組合,去攻下什么樣的客戶,這就是一個創新焦點。

    比如華為的mate系列手機,一般的目標對象是供商務男士使用;P系列手機,通常給女士和時尚人使用;榮耀手機,則通常給追求性價比的用戶使用。這就是一個業務組合。

    華為早年是靠成本領先的模式來打擊競爭對手,這幾年,開始主要靠產品的差異化和性能創新來競爭。

    在資源利用上,有的公司擁有一些資源,比如地產商擁有地皮,這也是資源利用。但想要找到創新焦點,任何企業都必須清楚一點,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哪里。

    如果沒有這個與眾不同之處,想要有快速的增長、很高的利潤、很大的發展,都是非常困難的。

    4)業務設計

    這是戰略的最后一個落腳點。業務設計的最核心內容,是客戶選擇,即選擇服務哪些客戶和不服務哪些客戶。

    還拿華為手機舉例,mate系列手機,就是服務商業客戶;P系列手機,服務時尚客戶;榮耀系列手機,服務追求性價比的客戶。這就是華為的客戶選擇。

    業務設計,還包括以下5點——

    第一,價值主張。即產品價值點所在的地方。

    華為產品的價值主張,核心在于有自己的芯片能力。是芯片能力使華為可以提前推出產品,當然,華為產品也有非常強的軟件優化能力,所以華為手機的卡頓現象非常少。這些都是我們的價值主張。

    第二,價值獲取。即公司靠賣什么東西賺錢。華為手機,就主要靠賣硬件賺錢。

    小米手機深知靠賣硬件不掙錢,于是靠后續的內容運營來掙錢。這是不同的價值獲取的模式。

    第三,活動范圍。

    華為的活動范圍,是以研發和銷售為主的。至于制造,華為有70%的制造工程是外包給別人的。

    一家公司,它的活動范圍是什么?CEO愿意投入大規模的研發嗎?是要產品開發還是要做研究?還是主要以制造為主?這些都是活動范圍,必須界定好。

    第四,戰略控制點,即讓你現在和未來都能掙到錢的機會點。

    華為手機的戰略控制點就是華為的芯片。

    實際上,美國人這一次,瞄準的就是海思——華為手機的芯片。美國人的戰略規劃能力是一流的,還請了麥肯錫做顧問,研究如何打擊華為,所以打出此招。

    第五,風險管理。

    任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一定風險。

    華為在多年前,就知道美國人早晚會對自己下手,因此一直在風險管理上做著充足準備。

    2.執行

    1)關鍵任務

    在執行方面,首先要列出來——公司未來5年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例如在2014年,華為未來5年最重要的銷售任務,就是要把手機賣到1000億,成為世界第一。這就是一個關鍵任務。

    那么對于這個關鍵任務,華為的分配關系就要有所改變。因為在2014年前后,華為已經有了很多老員工,如果公司利潤太高,而工資獎金相對較低的話,許多老員工就可以躺在功勞簿上混日子。

    2)人才結構

    以前,華為的工程型人才更多一些,但現在公司已經處于領先位置,所以創造型人才多了起來。

    不同的業務,對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一個工程型的公司需要工程型人才,那么一個創新型的公司,對人才的需求層次也就更高。所以早年間,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很少入職華為,但現在,華為是清華北大的第一大雇主。

    華為在英國招人,主要目標院校是牛津和劍橋,在美國招,主要目標則是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

    所以不同的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

    3.市場結果

    在整個BLM里,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差距分析。

    在整個戰略執行過程中,都要進行差距分析。

    業績差距,是我看到了沒做到,那是執行有問題;機會差距,是有很多機構我根本沒有看到。一般來說,機會差距要通過重新進行業務設計,才能找到。

    因此,差距分析是戰略規劃最核心的一個內容。

    如果你看不到自己哪里不好,看不到和對手的差距,你就沒辦法改進。

    所以在戰略規劃委員會里,一個部門主管講自己過去幾年的工作總結,你會感覺他像是在自我批判,把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都說出來。

    華為人做自我批判、做差距分析做得比較好,也跟華為的任期制有關系。因為一個大主管在一個領導崗位上,也就待個三五年左右,就換人了,因為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

    我見到很多企業在做戰略規劃時,往往對自己存在的問題講不清楚,如果你講不清楚,那么你進行戰略規劃的起點就不存在了。

    以上。謝謝各位。

    勺子課堂推出《大眾點評五星登頂實操班》,6月28日-7月1日,大牛科技聯合創始人趙鑫、勺子課堂增長學院院長曹慧,兩位專家老師連續4天在線直播,課后社群答疑指導,解析大眾點評運營邏輯、引爆門店人氣,幫你打造大眾點評五星門店!
    ?掃碼立即報名

    掃碼立即報名

    ?安裝勺子課堂APP,系列課程免費學習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459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16日 07:30
    下一篇 2020年6月16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