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2日APEC工商領導人大會上,74歲的宗慶后站在演講臺,分享了一件他到現在都記得的“小事”:90年代中期,娃哈哈花巨資引進當時世界一流的瓶裝水生產線生產“娃哈哈純凈水”,因為沒有自己的技術,當時進口生產線從安裝、調試全部要依賴國外設備制造廠家。“我們遇到設備故障自己根本沒法解決,連個生產線上的電腦顯示屏都打不開。同時模具、備件也全部需要進口,不僅成本高、而且采購周期長。”作為娃哈哈大家長,宗慶后當即下決心建立自己的產業技術隊伍、成立自己的模具制造公司。后來基于模具公司,成立前期模具中心,隨后又發展成精密制造公司。
這30多年來,宗慶后深知技術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亦深深體會到技術落后企業發展就要受制于人的苦衷,所以他一直在帶領團隊擁抱前沿技術。娃哈哈也因此經歷了從手工生產到半自動生產、全自動、智能化,不斷擁抱新技術、進行技術創新與改進的過程。而除了生產端外,娃哈哈還對產品、管理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技術探索,鑄就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隨著新產業時代的到來,宗慶后認為,企業要繼續積極地擁抱技術變革,從速度規模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從“量變”轉向“質變”,才能在市場中獲得持續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此番演講,他分享了娃哈哈未來三個戰略升級方向:實施“大健康”戰略、積極開展智能+、與人工智能結合發展等。這些都離不開技術。其中在人工智能方面,宗慶后提出,無論是在消費者數據分析與需求挖掘,借用大數據進行消費偏好分析,精準定位客戶人群,從而協助設計人員完成產品的設計。宗慶后表示,未來飲料行業,將重點關注產品的個性化問題,具有人工智能屬性的設備與產品,使客戶獲得最佳體驗。“例如,當消費者在購買飲料時,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健康數據、消費偏好等提供飲用建議;在飲料包裝上,借助圖像識別技術,可以驗證購買行為,實現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互動。”下午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我的家鄉—-杭州,在美麗的西子湖畔、錢塘江邊相聚,同時非常感謝“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組委會,給我們工商界人士搭建了一個對話交流、互相學習的平臺,共同探索創造新產業繁榮時代的機遇和挑戰。今天很榮幸有機會在此就“產業引領者:擁抱技術”這一議題,與大家分享本人的一些體會和想法:總書記反復強調“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基”,對提供就業崗位、改善人民生活、實現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制造業,這是立國之本、強國之本、富民之本,是我們一切事業的基礎。因為實體經濟是創造財富的經濟、是富民強國的經濟,是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物質基礎的經濟,若不創造財富哪里有虛擬經濟、金融的生存之地,不創造財富國家百姓如何生存。其中傳統產業永遠是不可缺少的,亦是存量資產當中最大的,因為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是靠傳統產業來解決的,例如我們的食品飲料產業,無論在全世界還是中國都是最大的產業之一。技術革命歷來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技術革命,都極大推進了生產、生活進步,并創造大量新就業。我國制造業在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技術變革中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離“制造強國”還有相當差距。而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制造業只有不斷擁抱技術,持續創新、精益求精,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娃哈哈屬于傳統的食品飲料制造業,1987年創立,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校辦小廠成長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飲料企業之一,我們靠的就是不斷創新,包括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我們深知技術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亦深深體會到技術落后企業發展就要受制于人的苦衷。正是依靠不斷產品創新,奠定了娃哈哈三十二年穩健發展的基礎。娃哈哈30多年來通過不斷產品創新,從起家的兒童營養液,到目前涵蓋純凈水、乳飲料、碳酸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運動飲料和八寶粥等各大食品飲料品類產品,打造了一條“中國飲料行業最全面的產品線”,每年都有新產品、新的增長點,形成了品種齊全的產業鏈,既保證了娃哈哈的高速增長,也滿足了消費者不斷的新需求,也鑄就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正是依靠不斷技術創新,娃哈哈提高了效率與效益,提高了綜合競爭力。在三十二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從手工生產到半自動生產、全自動、智能化,不斷擁抱新技術、進行技術創新與改進的過程。從最早期手工生產到半自動化生產,到整線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線,到后來引進單機自己集成自動化生產線,到現在我們已經有能力自行設計規劃智能工廠,通過這樣“三步走”的戰略,初步實現了從自動化向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與效益。早在90年代中期,我們花巨資引進當時世界一流的瓶裝水生產線生產“娃哈哈純凈水”,當時進口生產線從安裝、調試全部要依賴國外設備制造廠家,廠家派來的國外工程師節假日、晚上休息了,我們遇到設備故障自己根本沒法解決,連個生產線上的電腦顯示屏都打不開,同時模具、備件也全部需要進口,不僅成本高、而且采購周期長,當時公司僅幾條生產線每年就需要將近1500萬美元的模具進口量,以及每年500萬美元的備件需求,幾乎將創造的利潤大部分給了設備廠家。而依靠進口模具的新產品更換包裝至少需要四個月以上,極大地影響新產品上市的速度。當時就下決心要建立自己的產業技術隊伍、成立自己的模具制造公司。1998年我們成立了自己的模具中心,引進各類進口數控加工設備,通過技術攻關,在消化、吸收進口模具的設計原理及制造工藝的基礎上,成功掌握了飲料瓶模具、瓶蓋模具設計和制造的關鍵技術,并實現了此類模具的國產化,改變了高精度、長壽命的制瓶制蓋模具長期以來依靠進口的局面,大大縮短了新產品開發周期,加快了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提高了企業綜合競爭力。此后,我們通過對進口生產線和產品生產工藝的深入研究,掌握了配料、灌裝、包裝等設備的核心技術,在新項目的建設中逐步做到了只引進關鍵設備,不引進成套設備,通過自主設計替代部分進口設備,大大降低了新產品的開發成本。通過對現有進口設備的技術改造,擴大了生產線的產品生產范圍,進一步提高了公司的競爭力。2005年,我們在前期模具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娃哈哈精密機械公司,通過不斷引進與開發新技術,一直致力于精密制瓶、制蓋模具及高速灌裝、包裝機械產品的研究開發,成為目前國內飲料行業中為數不多、具備自行研發、自行設計、自行安裝調試飲料自動化生產線設備能力的企業。正是擁抱技術,通過兩化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娃哈哈2012年起分別成為工信部和浙江省的兩化融合示范單位,進行了信息化與自動化的融合創新,從經銷商下訂單,到制訂生產計劃、發貨計劃、原輔包裝材料供應計劃,再到結算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包括設備管理、質量管理、質量追溯、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核算等各方面的管理都納入了信息化系統,同時利用傳感器及智能化技術研發了智能化生產線,能自動控制無效能源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減少了碳排放,進一步降低節成本,提高了效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家面貌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費需求亦在不斷提高,同時人口壽命亦大幅提高,中國社會亦逐步進入老齡化了,都希望有健康的生活及健康的食品。面對新形勢、新環境,我們企業必須要調整發展模式,在研發、生產、銷售各環節,都要順應時勢,積極擁抱技術變革,從速度規模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發展,從“量變”轉向“質變”,才能在市場中獲得持續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對此,娃哈哈結合自身發展就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有以下想法和打算:近年來隨著人們亞健康問題越來越嚴重,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追求綠色”、“藥補不如食補”的觀念深入人心。同時由于營養過剩、膳食結構不合理,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病已是我們人民的常見病、多發病。而“吃喝”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同時吃、喝得好壞亦是關系到民族的體質,亦是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因此我們食品行業企業要本著只爭朝夕的精神,重點研究開發解決這些問題的產品,把吃出來的毛病讓它吃回去,為國人的健康作出更大的努力與貢獻。娃哈哈將繼續立足主業發展,繼續深挖飲料行業的創新潛力,始終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利用中醫食療傳統理論和現代生物工程技術、超臨界萃取技術,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產品,把飲料產品從“安全”向“健康”方向發展,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更高的消費需求,以實際行動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從2010年開始,我們就著手益生菌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娃哈哈已成功研發、生產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益生菌菌種十余種,建立了擁有超過3000株菌株的菌種資源庫,目前娃哈哈的菌種擁有量及資源收集量在國內同行業內名列前茅,直投式發酵劑及功能性益生菌生產技術達國內領先水平,打破了依賴“洋菌種”的桎梏,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目前正在研發降低尿酸、解決痛風的菌種及更多適合國人體質、保健功能更加完善的益生菌產品。同時,我們于2017年建立了國內目前一流的智能化菌種生產車間,這是一個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精準控制自執行、智慧優化自決策的生物工程智能化工廠,對目前傳統的生物工程制造進行了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術升級。娃哈哈菌種車間的投產,變“中國制造”為“中國智造”,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確保了生產過程中質量的穩定性,對生物工程產業的升級和制造模式的轉變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為提升我國生物工程企業的整體競爭力進行了有益嘗試。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確定為2019年七大重點工作任務之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全球范圍內顛覆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形成了歷史性交匯,我們制造業要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積極推動智能技術與產業相融合,利用新技術賦能制造業不斷進行迭代和進化,推動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扭轉當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局面。娃哈哈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潮流,在飲料行業率先踐行“中國制造2025”,通過設立的精密機械公司、機電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致力于智能化飲料生產線和智能裝備產業化研究,作為工信部“兩化融合”試點企業,我們先后承接了工信部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計劃等多項國家、省、市重大科研項目。2015年,娃哈哈“食品飲料智能化工廠項目”入選全國首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在打造食品飲料全數字化管控的智能工廠上進行了實踐探索,填補了國內空白,助推傳統食品飲料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該項目除了已打造了一個涵蓋從“客戶下單、生產調度、原材料采購、工廠生產、物流和客戶服務等完整產業鏈的大數據智能制造體系”,將食品飲料研發、制造、銷售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升級,一方面能夠實現我們內部的高效精細管理,同時將實現設備互聯互通,配方自動化管理,質量實時檢測和全程透明追溯,使產品質量“正向可追蹤,逆向可溯源”。另一方面能夠優化內外部供應鏈的協同,對提升飲料制造業高效、高品質制造能力,提升食品安全全程保障體系,實現快速響應制造及節能降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今年我們將建立完善的智能倉儲系統,實現基于大數據優化的運輸物流智能化,實現倉庫庫位智能化管理,包括自動碼垛、自動入庫、出庫、發貨及自動裝車卸車,建設飲料倉庫無人化控制。從未來人工智能與飲料行業的結合發展來看,無論是產品的內容物、包裝到研發手段、生產過程,都將結合智能發展技術,聚焦消費者需求,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注入巨大的創新活力,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和升級。在此領域,我們將進行以下方面的探索:1、人工智能將可以協助設計人員完成產品的設計。無論是在消費者數據分析與需求挖掘,借用大數據進行消費偏好分析,從而精準定位客戶人群,還是在研發手段上的模擬、仿真、3D打印,從而大大提高產品設計能力。同時,通過挖掘、學習大量的生產和供應鏈數據,還可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企業效率。人工智能將從產品設計、原材料購買方案、原材料分配、生產制造、用戶反饋數據采集與分析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支持。2、智能制造助力產品生產制造過程。在飲料生產制造過程中,在現有智能工廠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在線傳感檢測、設備智能控制、智能倉儲物流等技術,實現全程訂單化管理,滿足產品質量的可靠性要求。面對飲料以及飲料生產設備的生產制造中,面對大量重復性及一定危險性的勞動崗位,智能工業機器人、傳感器,可以輔助或代替人類。以工業機器人領域為例,智能化水平提高后給工業機器人帶來機器視覺、云端控制等,能夠迎合目前柔性生產線應用的需求,多條小批量定制化生產線可以共用一條生產線,可以降低固定資產投資成本、人工成本。3、營銷手段的智能化。產品本身具備智能屬性,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未來飲料行業,將重點關注產品的個性化問題,具有人工智能屬性的設備與產品,使客戶獲得最佳體驗。例如,當消費者在購買飲料時,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健康數據、消費偏好等提供飲用建議;在飲料包裝上,借助圖像識別技術,可以驗證購買行為,實現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互動;借助商業機器人可以實現定制化配料功能,打造每一位消費者的專屬產品。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創新進步勢不可擋,作為企業,必須懷著開放積極、時不我待的心態,不斷學習,把握機遇,跟上世界科技浪潮,利用新技術為產業賦能,在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創造新的作為、做出新的貢獻。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宗馥莉:站在未來看現在,身處變局謀創新
娃哈哈今夏新勢力來襲,“再創萬有飲力”!
方便面市場“三國殺”
沃爾瑪再關店,大型商超何去何從?
百家爭鳴的蘇打水市場,誰將成為執牛耳者?
碳酸飲料回潮:“戒不掉”的酷爽
一年賣出三千萬,經銷商卻悔稱:“把太多資源投在了海底撈!”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