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餐謀長?導讀:房租漲價,原料漲價,員工工資上漲,所有成本都在漲漲漲!餐廳老板怎么辦?菜品漲價?可是顧客又不樂意了:你漲價了,我走人還不成?
既然漲價不可避免,同時餐廳又不想流失太多顧客,要想魚和熊掌兼得,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
當然不是,筆者這就為您支上幾招,降低顧客對價格的敏感度,讓漲價“潤物細無聲”~漲價也是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最不能輕易動的就是招牌菜。所謂招牌菜就是購買頻率、顧客的關注度比較高的菜品。菜單上其他的菜,價格如何,客人可能并不怎么在意,但是招牌菜這樣的產品就不同了。這類商品會在客戶心中形成一個固定的價格區間,商品價格稍有變動就會引起客戶的注意。因此招牌菜還是盡量不要漲價,繼續保持低價,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然后在其他單品上漲價,那么客人的敏感度會小一些。海底撈對部分產品的調價,有的漲了幾塊,有的漲了十幾塊。但是,大多數的消費者在用餐過后卻沒有感覺到太明顯的漲價,這是為什么?因為海底撈根據PI值和價格彈性系數這兩個因素進行了價格調整。PI值,也叫千人購買率,也可以稱為商品的購買指數、商品的人氣度或是商品的聚客指數。PI值高,說明該商品被客戶的關注度高,購買頻率也高。產品PI值往往與商品的定價、毛利率呈現反比的關系。也就是說在同類商品中,PI值越高,定價越低,產品的毛利率也越低;反之,PI值越高,定價高,毛利也高。漲價之前,海底撈的客單價基本上在70~90元。漲價之后,基本上還是這樣一個區間。這樣操作,可以減少顧客的心理落差。對于不得不漲的菜品,餐廳可以先把產品價格往上漲,同時加大優惠力度,淡化漲價對顧客消費的影響。然后慢慢地降低優惠力度,或者縮小優惠活動的幅度,改為特價單品或代金券。從整體看,店鋪活動力度依然很大,但是店鋪單品價格已不知不覺地上漲了。
此外,漲價最好是分多次、小幅度地上調產品價格,讓用戶有個慢慢接受的過程。每次漲價后的一個周期,要分析漲價對客單量的影響。待客單量逐漸恢復穩定后,再開始新一輪的提價。“咖啡+甜品優惠價格52元,同系列飲品第二杯立減3元。”一杯飲品從15元漲到18元,第二杯立減3元,原本總計30元,優惠下來兩杯成了33元,實際上單倍價格已經漲到16.5元,但消費者反而更容易接受這樣的“隱性漲價”。在快餐廳的套餐組合下,很多消費者甚至可能完全不會關注單品本來的價格。而在很多中餐館,老板應該明白,餐廳中所有菜品呈現出一個網狀結構,任何兩個菜品之間都有可能建立連接:顧客點餐是某幾種菜品的排列組合,這好似在網狀結構上畫出了一條條線,這一條條線正是餐廳需要為顧客備餐的產品線。菜品要漲價,如果為了圖省事而在原有菜單上貼價格貼紙,既不美觀,也會讓顧客一眼就看出,反而影響聲譽。因此餐廳最好規劃好多款要漲價的產品,統一更新一次菜單設計,并在設計中注意以下幾點:菜單名字顏色加深,價格放小并且顏色減淡,最好不要在菜單上使用“¥”符號。不要用從高到低或者從低到高的價格來排列菜品,必須把菜單順序打亂。升級產品名:比如原本菜單上“酸菜魚”賣48元,重新設計菜名為“老壇酸菜魚”價格就可以提升為58元。讓消費者心甘情愿為產品買單,是提升餐廳利潤率的核心問題。對于有研發能力的餐飲店,推新品是個不錯的“間接漲價法”。在消費者的認知中,不同品類的產品對應不同的消費能力。這一觀念,限制了很多餐廳提價和議價空間,使得餐廳的盈利能力被限制在一個范圍之內。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餐廳可以引入利潤高的爆品產品替代餐廳固有產品。爆品迭代的運作方式,比起簡單粗暴的漲價要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職業餐飲網(ID:zycy168)
作者:佚名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Shane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53.html